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最后一個了,是嗎?"我盯著辦公桌上的簽約合同,語氣透著幾分疲憊和自嘲。2023年的春天,在連軸轉(zhuǎn)談了半個月生意后,我總算拿下了這份價值幾千萬的大單。
人事經(jīng)理趙雨坐在我對面,表情僵硬得像塊木板,雙手交疊放在膝蓋上。"林總,公司決定精簡人員,您的...離職申請已經(jīng)準備好了。"她推來一份文件,眼神游移不定。
我漠然掃了一眼,笑容在臉上凝固。這就是我一年多的心血換來的結(jié)果?從無到有搭建整個項目、招募精英團隊、設計商業(yè)模式,最后在拿下足以讓公司未來數(shù)年穩(wěn)定盈利的合同后,卻被一腳踢開。
當初沈浩信誓旦旦的承諾猶在耳邊:"兄弟,這個項目全權(quán)交給你,只要成功,年底分紅少說也有上百萬!"如今,他甚至沒勇氣親自面對我,而是躲在外地,讓一個小姑娘來傳達這個"好消息"。
我冷笑著在離職申請上龍飛鳳舞地簽了名,然后掏出手機,給沈浩發(fā)了條短信:"期待下次見面。"這條無關痛癢的留言背后,藏著我已在心中構(gòu)筑的完美反擊計劃...

01
我與沈浩的相識可以追溯到五年前。那時我在行業(yè)內(nèi)已小有名氣,而他的公司則是中等規(guī)模,業(yè)績平平。我們偶爾會有業(yè)務往來,關系還算不錯,但每次他提出讓我加入他的公司時,我都婉拒了。畢竟以他公司的體量,并不足以吸引我跳槽。
2022年冬天,上海的氣溫降至冰點,沈浩約我在外灘一家高檔餐廳見面。隔著玻璃窗望去,黃浦江上的燈火如同星河倒映。觥籌交錯間,他又一次向我拋出橄欖枝:"林總,你的能力圈內(nèi)人盡皆知。我這邊有個全新項目,預算充足,市場前景廣闊。更重要的是——"他放下酒杯,語氣變得格外認真,"完全交由你主導,我保證不干涉。"
這一次,他開出的薪資幾乎是我當時收入的兩倍。我不禁動搖了。
我端起酒杯,掩飾內(nèi)心的波動:"什么項目?"
"商業(yè)機密,此刻不便詳談。"沈浩神秘地眨眨眼,"不過絕對適合你的專業(yè)背景。"
這確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再者,我所在的公司已經(jīng)停滯不前,管理層清一色是董事長的親友,晉升渠道幾乎堵死。或許,是時候?qū)ふ倚碌臋C會了。
元旦后,我正式入職沈浩的公司。辦完手續(xù),我迫不及待地與他探討項目細節(jié),卻發(fā)現(xiàn)他對自己口中的"大項目"知之甚少。他只有模糊的概念,沒有具體規(guī)劃,更別提執(zhí)行路徑了。
這就像被人遞來一張白紙,上面只畫了個輪廓,讓我去填充所有細節(jié)。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我早已在腦海中構(gòu)思出了藍圖。沈浩確實信守承諾,給了我充分的自主權(quán),于是我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02
首要任務是組建一支精英團隊。憑借多年積累的人脈,我開始精準鎖定行業(yè)內(nèi)的頂尖人才。電話、郵件、私人聚會,我用盡各種方式聯(lián)系那些曾經(jīng)合作過的得力干將。"來跟我干一票大的",我向每位潛在成員描繪著這個項目的遠景,許諾豐厚的回報。
然而,招兵買馬需要時間。在團隊逐步到位前,我不得不一人分飾多角。那段時間,公司成了我的第二個家。每天清晨六點進辦公室,凌晨兩點才離開已成常態(tài)。我常常忘記進食,只靠咖啡維持精神。辦公桌上堆滿了草稿紙和設計圖,墻上貼滿了便利貼,每一張都記錄著項目的關鍵節(jié)點和創(chuàng)意火花。
沈浩每天準時下班時,總會路過我的辦公室,拍拍我的肩膀:"兄弟,就靠你了!這個項目成了,副總的位置我給你留著呢!"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期待,但我知道這不過是激勵的手段。不過,即使沒有他的畫餅,我也會全力以赴。
入職三個月后,我終于組建完成了理想中的團隊。項目組里匯集了設計、研發(fā)、市場、銷售等各領域的專家,每一位都是我精心挑選的。為了盡快見到成效,我們幾乎放棄了所有休息時間。會議室的燈徹夜亮著,討論聲、爭論聲、創(chuàng)意迸發(fā)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那段時間雖然辛苦,但充滿激情。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全情投入,沒有人抱怨加班,沒有人敷衍了事。我們就像一臺精密運轉(zhuǎn)的機器,各部分緊密配合。有時深夜加班,我會為大家叫外賣,一起在會議室分享食物和想法。那種共同創(chuàng)造的喜悅,是職業(yè)生涯中最美好的時光。
在這樣的工作狀態(tài)下,三個月后,我們完成了項目的初期模型;半年后成功投放市場;不到一年時間,項目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盈虧平衡,開始為公司帶來穩(wěn)定收入。但我的目標遠不止于此,我開始接觸省內(nèi)一家行業(yè)龍頭,希望促成更大規(guī)模的合作。
03
為了拿下這個可能帶來數(shù)千萬利潤的訂單,我?guī)缀踝咴L了所有能幫上忙的人。每一個微弱的人脈關系,我都不放過。清晨六點的高鐵,午夜十二點的返程,行程表排得密不透風。我的社交軟件里塞滿了未讀消息,電話本里新增了幾十個陌生號碼,每一個都可能成為促成這筆交易的關鍵。
"林總,龍頭那邊剛傳來消息,他們要求再降價5%。"項目組的小王急匆匆跑來匯報。
我揉了揉太陽穴,連續(xù)幾天的奔波讓我頭痛欲裂。"不可能。再降我們就沒利潤了。"
"但他們說如果不同意,就考慮競爭對手的方案..."
我猛地站起來,差點打翻咖啡杯。"告訴他們,價格不變,但我們額外提供兩年的免費技術支持。"這意味著我們要多投入人力和時間,但為了拿下這單,值得冒險。
接下來是更加激烈的拉鋸戰(zhàn)。龍頭企業(yè)提出各種苛刻條件,我們團隊日夜加班修改方案,一遍遍推敲合同條款。有一次談判到凌晨三點,對方代表忽然提出要退出,我直接跪在會議室地板上:"求你們再考慮一下,這個項目對我們意味著什么,你們最清楚不過。"
整整兩周,我?guī)缀鯖]回過家,衣服在行李箱里反復翻出又塞回。胃疼時只能靠止痛藥硬撐,嗓子啞了就含著潤喉糖繼續(xù)談判。項目組的成員們看我這樣拼命,也都豁出去了,有人熬夜到眼睛充血,有人因過度勞累暈倒在辦公室。
終于,在那個雨夜,對方首席執(zhí)行官拍板同意了合作。我們相視一笑,在潮濕的空氣中緊緊握手。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化為了喜悅,我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腳步是如何離開他們的大樓。
回到車里,我撥通了沈浩的電話,想第一時間分享這個好消息,然而電話那頭只有冷漠的語音提示:"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人接聽..."我有些失落,但很快振作起來,發(fā)了條信息到項目組群里:"合同搞定!今晚,我們不醉不歸!"
手機瞬間被歡呼聲的消息轟炸,我微笑著開車返回公司,迫不及待想見到團隊成員們興奮的面孔。然而,當我推開辦公室門,眼前的一幕卻讓我如墜冰窟——那些剛才還在群里興高采烈的同事,此刻個個面如死灰。
"林總..."小王慢慢走近,聲音幾乎是哀求的,"公司要裁人...第一個就是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