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旅,風(fēng)雨兼程,其間有喜怒哀樂,亦有倦意叢生。

然智者能于喜時守諾之慎,怒時存爭之戒,哀時懷語之?dāng)?,倦時保終之毅。此四重境界,若明燈照心,引吾等前行,使人生之路愈明愈寬。

喜時不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無論何時,都不可輕易許諾,尤其是在狂喜之時,更會招惹禍端。

我們往往會被高興的情緒沖昏頭腦,一旦喜不自持,許下諾言,便會失信于人,免不了將自己陷于不義。

車無轅而不行,人無信則不立無法完成的諾言,便不要隨口答應(yīng)。一旦承諾,定要言出必行。

《禮記》有言:“言諾而不與,其怨大于不許?!?/p>

嘴上答應(yīng)別人的要求,實際行動卻無法兌現(xiàn)。不如開始就不要答應(yīng),這樣反而招人的怨恨。別人有求于你,不答應(yīng)只是拂了別人的情面;答應(yīng)好的事情沒能辦到,損害的是自己的誠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怒時不爭

當(dāng)人處于極度憤怒的情緒中時,不要與他人爭論。成大事者,不會一味逞強(qiáng)爭奪,而是衡量輕重緩急,并不會因為憤怒沖動而失去理智。人生若是處處錙銖必較,爭得面紅耳赤,只會將自己陷在深淵中。

無論爭什么,損耗的都是自己,打破了平靜美好的生活,影響了健康的身體。

其實,爭得越多,失去的便越多,爭強(qiáng)斗狠只可贏一時,為人不爭才能贏一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哀時不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dāng)悲哀降臨,心若沉淵,苦痛難言。人在極度悲哀的時候,最好不要說話。做人要守中,很多時候,不語才是做人的大智慧。尤其是在悲傷時,要學(xué)會閉嘴,懂得哀而不言。

人生不易,總有磕磕絆絆,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與困難,若有人傾聽則是人生幸事,而懂得將自己的苦楚藏于心底,是每個人應(yīng)有的修養(yǎng)。

真正的悲傷是無法言說的,哀時不語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世間根本就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別人不會因為你哭訴,而對你格外關(guān)照;生活也不會因為你抱怨,就對你手下留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倦時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