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3月6號,阿北在北京朝陽門內的豆瓣胡同,創(chuàng)辦了豆瓣網。阿北說豆瓣給用戶最核心的價值是幫助你發(fā)現好東西,因為人們精神消費的選擇非常多,尤其是書的選擇比電影和音樂都要多,所以豆瓣最早的社區(qū)是圍繞書的,然后不斷延展到音樂、電影、演出、游戲、活動和旅行等萬事萬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03-06 是豆瓣上線二十周年,我找了一些這些年我認識的老用戶朋友一起來聊,這些年他們眼中的豆瓣。

給每個人的都是標準問題

【標準問題】

簡單的自我介紹:哪一年注冊豆瓣的,契機是什么?當時上豆瓣干什么?

  • 1.如果用一種動物來比喻豆瓣,你覺得豆瓣更像哪種動物?

  • 2.現在打開豆瓣的頻率是怎樣的,為什么還在用?

  • 3.曾經豆瓣的哪個功能最受你的喜歡,或者哪個功能的消失讓你最遺憾?

  • 4.你在豆瓣參與過哪些冷門小組,見證過哪些行為藝術?

  • 5.豆瓣對你的影響是什么?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 6.附加題:你跟豆瓣的故事

?【時間線】

02:48 徐蕪城(互聯網媒體創(chuàng)始人)

幾個作家詩人跟網友吵架,最后都是作家、詩人慘敗,注銷豆瓣。

04:12 junko(小小女人幫組長)

豆瓣給了我朋友給了我金錢,甚至老公都是豆瓣給的。

12:46 姬十三(果殼創(chuàng)始人)

早期的網絡社交生活基本上都發(fā)生在豆瓣上,我的第一筆融資是在豆瓣上拿到的。

16:06 克隆小丸子(產品經理)

2010年豆瓣推出的小豆,設計原理來自中本聰的那個論文,跟現在比特幣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6 張小北(影評人)

我可能是除豆瓣除了阿北之外,對豆瓣產品功能不足了解最多的人之一。

22:47 卡列寧(新媒體從業(yè)者)

豆瓣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網站了,更像是人生劇本研讀會,或者是云安定醫(yī)院。

26:37 Fenng(互聯網從業(yè)者)

豆瓣是中國互聯網的驕傲,這個網站的出現就像一次基因突變。

29:40 Vincent(互聯網從業(yè)者)

豆瓣是我在那個時代看見過最具想象力和最具創(chuàng)新的互聯網產品。

31:47 孫婷婷(參與豆瓣多輪投資)

豆瓣是我的文化書房。過去16年攢下來的圖書影音數據,在服務器上搭出了一座巴別塔。

36:50 Will(美元VC)

豆瓣是我職業(yè)生涯參加的第一個董事會,我投過豆瓣出來的四個人。

39:54 Kyth(小宇宙CEO)

可能時代變化很大,但豆瓣始終是一些堅持、一些審美、一些品味的穩(wěn)定錨點。

44:27 黃競歐(大學老師)

沒有用過第二款軟件可以如此簡單粗暴地滿足我的虛榮心。

46:10 劉飛(《半拿鐵》和《三五環(huán)》的主播)

我們的品位和審美決定了我們是什么人,而不是工資條,不是Title,是我們過去消費的這些內容。

50:05 張寧(Platform Thinking)

第一次給一本書建條目的時候,有一種自己發(fā)現了新大陸的感覺。這么多人共建的一個圖書館,居然有一本書是別人都沒有看到過的。

53:38 闌夕(科技博主)

《九州幻想》雜志小組&冷笑話收藏小組,江南和今何在都在這個小組寫文章互相撕逼,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第一手新聞都是在這個小組里面發(fā)生的。

59:53 關雅荻(播客主播)

當年八卦重要來源之一的天涯已經不存在了,但豆瓣依然在,很多文娛八卦經常來自于豆瓣的各種小組。

64:39 八點鐘有骨氣(互聯網打工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阿爾法城走斷腿。”

70:13 雷磊(內容機構創(chuàng)業(yè)者)

豆瓣是小鎮(zhèn)青年踏入更大精神世界的第一站。

77:15 潘亂(科技評論作者)

豆瓣在2014年推出的達絡,是回答下一代社交產品如何構建的驚艷嘗試。

【開場&結尾音樂】

開場音樂:陳綺貞 - 旅行的意義

結尾音樂:陳升 - 20歲的眼淚

兩三年不變是問題,二十年不變是答案。

如果豆瓣曾經在你人生的某個階段觸動過你,也在評論區(qū)回答下這些問題,比如你覺得豆瓣像是哪種動物?或者分享一下你跟豆瓣的故事。

最終,再次,感謝豆瓣給我們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精神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