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和如今不再年輕的歲月。并祝福他一切安好。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70歲的時候,宣布自己所有的自媒體全面停更。在此之前,他創(chuàng)作的幾百萬字作品,因維權一直得不到妥善解決,所以他也不再發(fā)表新作品了。這個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男人,我特別想說一說他。因為我剛看完澎湃新聞對他的采訪,據(jù)說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接受采訪,3月1號以后,他所有的自媒體平臺都會停更。

現(xiàn)在,很多人對鄭淵潔可能很陌生。但對于大部分80后,尤其是80年到85年左右城里的孩子來說,鄭淵潔應該并不陌生。
皮皮魯、魯西西、舒克、貝塔,還有他的許多童話故事,即便到今天讀起來,依然饒有趣味。鄭淵潔被稱為童話大王,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他精準抓住了那個年代孩子的需求。不管做法是對是錯、是正是邪,他確實賺得盆滿缽滿。但他是不是真的把讀者當成衣食父母,或者當作朋友了呢?我們不得而知。

他的很多舉動都有悖于常人,他只有4年學歷,還當過兵。他父親給了他非常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他有個兒子叫鄭亞旗,孩子不讀書,他就自己出書教孩子。如今鄭亞旗發(fā)展得怎樣,我并不清楚。后來鄭淵潔在鄭亞旗成年后又生了一個女兒,據(jù)說他女兒特別愛讀書,很看重文憑和學歷,這些事讓人覺得像童話一般不可思議。

小時候,80后為什么不容易抑郁?或者說,我們在面對很多壓力和挫折的時候,為什么不會抑郁?對我而言,是因為童話大王的故事。雖然童話里的情節(jié)大多虛構,但鄭淵潔的童話并非虛假。相反,他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社會的殘酷與現(xiàn)實,也讓我們明白該用怎樣的方式去面對,或者巧妙地躲避,這是其他人難以做到的。

小時候,我既讀鄭淵潔,也讀金庸,這兩位作者對我的影響最大。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讀他們作品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也產(chǎn)生過質(zhì)疑。畢竟世間萬物都不完美,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否定過去、重新審視過去,或者慢慢理解、包容過去的過程。
鄭淵潔的告別,是因為寫不出東西,還是因為固執(zhí)地維權?我不好評價,我不是法律人士,也明白社會上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左右。但我知道,在我童年歲月里,童話大王確實給了我許多幫助和快樂。這些快樂雖然短暫,卻值得回憶;這些幫助也沒讓我名利雙收,可至少在童年時,它們彌補了我童年的不足。

如今,40多歲的我看著與我父親一般大的鄭淵潔,他已經(jīng)70歲,老了。但他們那一代人,在自己的年代,無論是功成名就,還是努力奮斗,在養(yǎng)育子女、報效社會方面,都做出了應有的成績,這不是我們能隨意評價和批判的。希望鄭淵潔先生能安享晚年,也希望有一天,他更多的作品能再次展示在大家面前。

AI雖然能代替很多東西,但它無法替代我們的情感。也許當你我都消失于這個世界后,AI可能會霸占世界。但人類若要延續(xù),就不該被毫無感情的替代、被完全地拷貝和復制,否則,這恐怕才是最令人難過的“童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