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明朝的嘉靖皇帝很任性,本來做皇帝沒他的份兒,按照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規(guī)矩,他應(yīng)該是老實地在湖北安陸的封地,做個享福一生的藩王。
可未曾料到,他的堂哥明武宗,年紀(jì)輕輕地就因為掉水里而掛了(明朝有兩個皇帝是因為掉水里而死亡的——另一個是后來的木匠皇帝天啟,看來水性不好還是不要輕易玩水?。覜]有子嗣。
國不可一日無君,然后,一群大臣們對照著老朱家的家譜,合計了一下,按血緣親近,他就被從湖北安陸接到了北京的紫禁城做皇帝去了。
那年,他才14歲。放到今天,也就是一初中還沒畢業(yè)的半大小子。
02
別看人家才十四歲,可心機(jī)深的都超過了四十歲。先是到了北京城外,不肯走了,為了從哪個門進(jìn)城,鬧起了別扭。
從哪個門進(jìn),關(guān)乎他的身份,他是來接班做皇帝的,不是來接班做兒子/皇太子的,哪怕他和明武宗,有同一個爺爺,他的爸爸和明武宗的爸爸,有同一個爸爸。
別看朝廷那些年紀(jì)一大把,書讀了一籮筐的什么進(jìn)士翰林,想給他挖個坑,他一眼就看穿了,偏不往里跳。
不同意?不同意,他就說要回湖北。那意思就是,他不來接班,看你們怎么辦?;实鄣奈恢枚紱]人坐了,還能有你們這些大臣的位置?
03
第一回合,自然是嘉靖帝贏了。沒辦法,皇帝的龍椅,他不坐,也沒人敢去坐。或許有人要問,那從老朱家再找一個王爺來不就成了?
事情可不是這么簡單,老朱家的王爺雖然多,但血緣都沒有他近啊,他做皇帝,那些散落在東西南北的王爺們心里還勉強(qiáng)能服,如果換了另一個王爺去做,估計就會出現(xiàn)“八王之亂”的局面——都嚷著要搶著去做皇帝了。
后來明亡之后,冒出來一堆老朱家的子孫,都搶著說自己才是正統(tǒng),什么唐王和桂王,什么魯王和隆武,相互之間還打來打去。連金庸老爺子在《鹿鼎記》里,也寫到過天地會和沐王府為了誰擁立的才是最正宗的老朱家血脈,而打破了頭。
04
朝廷那一幫文人大臣,原本給嘉靖擬定的年號是“紹治”,年號,就像給小孩取名字一樣。嘉靖心想著,我來做皇帝,名字還要你們來???如果用了你們給定的年號,那豈不是又掉進(jìn)坑里了?
于是,一向很有主張的他就給自己的朝代取了個新名字叫“嘉靖”,這樣,歷史上才有了嘉靖帝。
這第二回合,又是十幾歲的少年贏了。
05
嘉靖帝把自己朝代的名字取好了之后,接下來就尋思著既然來當(dāng)皇帝了,也要給自己已經(jīng)去世的爸爸,也就是興獻(xiàn)王重新取個名字。
或許會有人問,他為啥還要給他已經(jīng)去世的爸爸重新取名字呢?因為,他既然是皇帝了,皇帝的爸爸自然也要升一級是皇帝,不能做王爺。曹丕篡漢之后,還給漢之丞相曹操追封為太祖武皇帝呢。
而且,當(dāng)時的朝廷上,還有一幫子大臣,非要讓他管明武宗的爸爸叫爸爸,管自己真正的爸爸叫叔叔。估計,這種提議會讓十幾歲的嘉靖帝一臉懵逼:那我爸爸去哪兒了?
嗯,看來明朝時候就上演過《爸爸去哪兒》
06
關(guān)于嘉靖帝管誰叫爸爸的問題,居然爭吵了三年多,史書上把這次事件記作“大禮議”。
這段歷史故事很精彩,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和一群大臣們爭來爭去,幾乎所有的朝臣都牽扯進(jìn)來了,最后把嘉靖帝逼急了,動用廷杖打死了十幾個大臣,才把這場爭議平息下去。
嘉靖帝這才能正兒八經(jīng)地,光明正大地管自己的爸爸叫爸爸,他都是皇帝了,他已經(jīng)去世的爸爸自然也要加封為皇帝。
于是,北京的十三陵之外,在湖北安陸,也就是今天的鐘祥,也有一座明朝皇帝的陵寢——明顯陵,就是嘉靖帝為他爸爸的修建的。
這第三回合,自然又是嘉靖帝贏了。而且當(dāng)那幫大臣們掄完了這三板斧之后,接下來就要輪到嘉靖帝出招了。
07
說到經(jīng)過了三年多的“大禮議”事件之后,嘉靖帝不僅找回了自己的爸爸,并將自己已經(jīng)死去的爸爸升級為皇帝,而且還通過這次事件,徹底掌握了朝堂的權(quán)力。
那一幫文官大臣們,一看嘉靖帝這個少年不簡單,心想著,反正都是為老朱家打工的,何必要和領(lǐng)導(dǎo)對著干呢?
端人飯碗,就要服軟。無論是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中,都是永恒的法則。
08
剛上崗的那幾年,嘉靖帝還算是很盡職盡責(zé),相比他那自封為大將軍的,喜歡美女和虎豹的堂哥明武宗,他還算是個比較好的皇帝。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當(dāng)皇帝的前面一段時間,也的確燒了一些火,比如整頓朝綱、廣開言路和選拔優(yōu)秀人才,革除弊政等等。
其實,在歷朝歷代,無論是百姓還是朝臣,對于皇帝的要求并不高,甚至并不希望他們能夠愛民如子或是有雄韜武略,只要正常點,能勉強(qiáng)打個及格分,就是國家之幸,百姓之福了。
在嘉靖當(dāng)皇帝的前面十來年,他還是可以打個75分良好的成績的。
09
俗話說,壞學(xué)生變好很難,但好學(xué)生變壞卻很容易。
如果放在皇帝的身上,應(yīng)該是當(dāng)一名好皇帝很難,但做一名壞皇帝,簡直不要太容易。畢竟,皇帝也是人啊,雖然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三宮六院的,誘惑的強(qiáng)度估計比十萬顆禁果都大。
當(dāng)皇帝也要工作,也要上朝下朝。有過按時打卡的打工牛馬都知道這樣很累,都想著躺平,何況皇帝呢?
所以,嘉靖帝在努力工作了十幾年之后,估計是覺得反正也沒人能給他打KPI考核,也懶得在乎后世的史家會怎么寫,于是便任性了起來。
10
史書載,嘉靖中期以后,就開始徹底放飛自己了。
先是想著要長生不老,崇道教迷方術(shù),平日里不僅請了不少道士到宮中供奉著,還給自己加封了一大堆的名號。
考核和提拔大臣的方式,不是看誰的能力強(qiáng),而是看誰的青詞寫得好。比如當(dāng)時的一些權(quán)臣如嚴(yán)嵩、徐階,都是青詞高手。
青詞是什么呢?就是道士祈福做法的時候,用朱砂筆寫在青藤紙上那些用來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將的符箓。
老徐特意去看了一下,都是一些虛頭八腦的文字。但沒辦法,楚王好細(xì)腰,宮中多餓死。領(lǐng)導(dǎo)有所好,就有人會投其所好。
11
人到中年的嘉靖,估計是什么鉛汞一類的丹藥吃多了,性格也變得越來越暴虐和喜怒無常。而皇帝如果變得暴虐和喜怒無常,就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這也導(dǎo)致他差點成為了兩千年封建帝王中唯一的一個被宮女們用繩子勒死的皇帝。
歷史上這個事件,叫做壬寅宮變,估計是嘉靖也覺得自己差點被勒死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沒留下什么文字記錄,所以正史里對此事大多語焉不詳。
但正史之外, 還有野史。野史上說因為嘉靖煉什么長生不老的仙丹,要用從宮女們那取紅鉛,而為了保障紅鉛的純正,還讓她們過著仙人一般生活,渴飲朝露,吃草藥啃樹葉。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上,月經(jīng)不調(diào),也是一種疾病。古時候,那些年輕的十幾歲的宮女們,哪能經(jīng)受起這樣的折磨?
于是,一群宮女們合計著,與其被取藥而折磨死,不如將嘉靖給弄死得了,反正都是死。
老徐寫到這,真心佩服那一幫宮女,不僅膽子大,真乃女中豪杰也!
12
沒想到那一群十幾歲的少女們,估計是生活/殺人經(jīng)驗不足,也有可能是力氣太小,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壯舉,居然失敗了!
或許還是嘉靖帝命不該絕吧,否則,他就要超越那位掉進(jìn)糞坑里淹死的國君(春秋時候的晉景公)而成為死法最荒誕的皇帝了。
13
僥幸逃脫一死的嘉靖帝,更加地杯弓蛇影,不僅連紫禁城都不敢住了,躲進(jìn)了西苑里,一心地跟著道士們煉丹修道,更索性連班都不上了!
從此君王不上朝矣!
但嘉靖牛逼的地方就在于,他長達(dá)二十多年不上朝,不露面(史書載,二十多年中,他只和朝臣們見了三次面),但朝廷之上大小事情,都還是逃不出的手掌和把控。
高手,真乃頂級的權(quán)謀高手!
14
公元1567年1月23日,農(nóng)歷臘月十四,距離新年還有半個月的光景,嘉靖帝走完了他長達(dá)四十五年的帝王生涯。
嘉靖活了60歲,剛好一甲子,在古代帝王中,也算是長壽之人。
不知道那年冬天,當(dāng)他在紫禁城的乾清宮臨死前的時候,是否還會回想起四十多年前,十幾歲的他在湖北的興王府里迎來接他去北京做皇帝的使團(tuán)的那個下午。
正所謂,云在青天水在瓶,嘉靖帝就這么“任性”地走完這一生。
另,嘉靖不殺海瑞,倒也算是他最后在臨死前,給自己的帝王生涯掙回了一些好評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