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因為太乙真人的內(nèi)心通明澄澈,且元始天尊很喜歡。
(關于太乙的善良無私正直寬厚等,網(wǎng)上已有很多文章,所以換個角度分析下。)
01
《哪吒1》,太乙?guī)Ю罹溉?a class="keyword-search" >元始天尊解天劫咒,到達后聽到疑似天尊的聲音(實為長生云)問他“你可知罪”,太乙第一句話是認罪,“是是是,弟子確實有罪”,然后才是解釋;
聽到咒不可解,他勸李靖回陳塘關,“(我們)看能不能再為孩子做點什么吧”;回去后面對殷夫人,他說“哪吒這事我有責任”。

哪吒剛降世那會兒他想要打殺,只是出于“要是(哪吒)他日完全成魔,必會大開殺戒,生靈涂炭”——結(jié)合整部電影,他說的是真實想法——希望避免自己的過錯造成惡果,而非掩蓋過錯。
在哪吒變成魔丸轉(zhuǎn)世一事上,太乙從頭到尾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也沒想過掩蓋,唯一一次解釋——是對不在場的師父,對著李靖夫妻他從沒辯解過——是想減輕些責罰,畢竟事情變成這樣確實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有罪(錯)就認,絕不逃避。
02
山河社稷圖里教哪吒法術,哪吒問“能把我的樣子變得威猛些嗎”,太乙做不到。他沒有打岔或敷衍,脫口就是:“變化活物的障眼法是高階變身術,我還不會?!?/p>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太乙全無矯飾。
被哪吒捉弄后,他意識到哪吒僅用一天便自行練至障眼法大成,不禁夸徒弟天縱奇才,語氣是純?nèi)坏牧w慕驚嘆,毫無嫉妒,要知道,他可是練了半年才小成,至今不會變化活物。
下一秒他主動請教:“你可不可以把竅門也給我說?”盡管他把哪吒當徒弟、自稱為師,卻絲毫不見不如徒弟或向徒弟請教的羞恥,坦坦蕩蕩。

——而且他是詢問,好聲好氣地詢問,完全沒有“你必須告訴我”的意思亦不擺師尊架子,把選擇權(quán)交給對方,換言之,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
定下師徒名分卻不囿于師徒名分,太乙親自詮釋了“師不必賢于弟子”和“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03
盡管哪吒內(nèi)心尊敬感激太乙,態(tài)度上卻十分不客氣:如第一部四人困在圖里,拿到筆的哪吒畫出口幾度不成、被太乙責備“你會不會畫”,他回“你試試用腳畫有多難”;第二部太乙讓敖丙嘗試控制哪吒身體結(jié)果二人跌入泥潭、他忍不住笑渾身泥的徒弟,哪吒教訓他“就知道玩,趕緊想辦法”。

兩次,太乙真就閉嘴了,第二次還帶點不好意思地思索,壓根沒斥責徒弟大逆不道(當然這兩次也是他有錯就認的表現(xiàn))。
他喜歡這種沒大沒小?自然不,面對敖丙主導的靈珠版哪吒,他很是喜愛對方的文質(zhì)彬彬,從未嫌對方多禮。
他說過幾回哪吒的無禮,但只是嘴上說說,沒當真花功夫糾正徒弟的禮儀或強調(diào)對師父畢恭畢敬,更沒有“你看看敖丙”這種話。
太乙不拘小節(jié)更不重形式,旁人(待他)彬彬有禮,很好,懶散隨意,也無妨。
連自己的形象太乙都不在意: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該喜則喜該怒便怒,大大咧咧、衣襟大開,迫不及待當金仙就嘴上謙辭一句但身體誠實地坐上蓮臺、免去許多推讓流程,不強迫自己呈現(xiàn)出仙風道骨。

順便一提,第一部他驟見敖丙的靈珠印記最憤怒時、之后與其處于敵對時,他稱對方始終是“龍族”或“敖丙”,沒罵過一句“妖孽”。
04
回到求天尊解咒。長生云表示咒雖不可解但能用移花接木之法,太乙剛聽到便馬上打斷,從動作到語氣,生怕李靖知道。
所謂移花接木即為讓中咒者血親以命換命(換命符),參考太乙的反應,他其實知曉這種方法,可他一直沒提過。李靖愿意用此法并懇求他保密,他的態(tài)度明顯是不贊成,直到李靖以“仙長如若不允,天劫時我便與哪吒同生死共進退”,逼得他盡管滿臉無奈不愿,終究妥協(xié)。

綜合第一部全片,太乙當然愿意救哪吒,也能豁出去幫徒弟抗天劫,那么回看他阻止長生云、不贊成李靖,就能理解了:他從沒想過讓別人以命換命——哪怕這個別人是哪吒生父、血脈至親,如此做法是世人眼中的人之常情。
還有他得知申公豹的打算后,打斗中也要告訴不明情況的徒弟“他(敖丙)想把陳塘關活埋了”、力爭徒弟全力出手,換言之,他同申公豹打斗不止是想擒住對方回師門領罰,更為阻止對方幫敖丙、避免陳塘關的厄運。
不必看第二部也能判斷出,縱識乾坤之大,太乙猶自憐惜草木人間。
05
縱觀兩部電影,太乙傳授徒弟武藝法術乃至送徒弟兵器法寶,全無藏私,連自己的坐騎都給出去了。
而他明明有藏私的理由:且不說魔丸轉(zhuǎn)世究竟能否成功教化,單單他幫助李靖隱瞞換命符,倘若天劫真由李靖扛了,哪吒(及殷夫人)會不會因此對他生出芥蒂、怨他恨他?起碼得知真相的瞬間,哪吒很可能朝他發(fā)泄。
事實卻是太乙全然沒藏私。也許是沒想過后果,也許想到了但準備好了承擔,總之他說了收哪吒為徒,便傾囊相授。

不逃避、有擔當、不矯飾、不拘泥,赤誠坦蕩、心無高低貴賤之分、對生命一視同仁,太乙的內(nèi)心澄澈純粹得沒有一絲雜質(zhì)。
要指出的是,太乙并非不知變通或不懂作偽:第二部申公豹提出讓哪吒以考核為名拿到玉液瓊漿、以便為敖丙重塑肉身的法子,他非但沒反對,還全程幫著圓謊。由此可見,他只是不會為一己之私去欺騙偽裝,若是為了救人(且不傷害他人),他并無二話。
PS:太乙初見大師兄無量時的夾子音雖可愛卻暗透心虛,圓謊過程中反應雖快借口卻夠爛,印證了他不善說謊、平時非矯飾之人。
06
相比之下,申公豹就不行了。隨便舉幾個例子:
他證明自己才是十二金仙最佳人選的方式,是把靈珠投胎為敖丙并將魔丸給哪吒,而后為掩蓋此事,故意在哪吒三歲生辰宴上告知后者真實身世、刺激后者魔性大發(fā),計劃等哪吒殺死父母和太乙后再讓敖丙去攔住哪吒、拖到天劫降臨,然后敖丙順勢取代靈珠身份。

不可否認,申公豹此舉背后是他明明最刻苦卻長年被打壓、不受重視的憤恨,有對師尊棄自己選太乙的不滿與嫉妒,也有無奈,但同樣不可否認,這是一條充滿欺詐矯飾的道路。
敖丙不忍李靖夫妻和太乙喪命、執(zhí)意相救,結(jié)果在李靖等人和陳塘關百姓面前暴露身份,申公豹的應對是,教唆敖丙一個不留。還有《哪吒2》他揭露無量的惡行,不是因為后悔自己曾參與其中,而是無量的屠刀落到了他的家人頭上。
他把生命分成了三六九等。
申公豹比太乙勤勉、武藝法力或許更勝一籌,可內(nèi)心遠不如太乙澄澈通明。

07
看過神魔仙俠類文學影視作品的都知道,太乙這般心性更適合修道修仙,修行路上,他能走得更遠。
然而對于元始天尊,這只是一方面——適合修道的多了,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最關鍵的是,他喜歡太乙的澄澈——他有時都做不到。
電影里的元始天尊跟《封神演義》中形象一致:看不上濕生卵化披毛戴角的。金仙會議上至少三位真人這么想,無量亦是,若非有他這個做師父的耳濡目染(盡管可能是不經(jīng)意間流露),徒弟怎會如此?
尤其是無量,不擇手段地構(gòu)陷妖族、捉妖煉丹已有百年。
太乙找元始天尊解咒時后者已閉關,可之前他親口說讓靈珠“投胎為李靖的第三個兒子”,算來閉關不過三四年。

他知道無量的行徑嗎?
或許真不知道,畢竟以他的地位,降妖除魔、煉制丹藥真的是不值一提的瑣事,不必親自操心;或許知道,但不在乎。
再有,他當初把靈珠魔丸一同交給太乙,以他的能力,算不出未來嗎?可他多余的一概不說。要么是算出來了但選擇順應天命(也是書里他的態(tài)度),要么沒去算,認為“我吩咐了,弟子照做就行,不得違抗”。
若是前者,說明他不在意凡人的生死,若是后者,說明他極看重師徒尊卑之分。
結(jié)語
雖然太乙有時不太靠譜、日常搞笑,不是最勤勉的也非天資最佳,但這些與他的澄澈通明相比,不重要。
太乙這般心性其實非常討人喜歡,尤其是在元始天尊自身沒那么澄澈的情況下。并且以元始天尊的境界,他更能意識到太乙這種特質(zhì)的可貴。

或者說,越是自身心有雜質(zhì)、不那么無暇,便越是向往太乙那樣的潔白純粹。元始天尊正因自己做不到,才格外喜歡、看重能做到的,才愿意護著太乙偏向太乙、給太乙法寶地位;對于跟自己有相同陰暗面的人,反而會排斥。
元始天尊棄申公豹而選太乙,于情于理都是應當。
附一個不正經(jīng)的玩笑回答:
當然是因為太乙胖。
看看《哪吒2》的其他十一位金仙,雖然胖瘦不一,但最瘦的也沒到申公豹那般的纖瘦。而且十二金仙的衣著不是寬袍大袖就是衣袂飄飄,申公豹卻是修身款。
讓申公豹加入十二金仙,畫風不對啊~
(本文首發(fā)于同名微信公眾號,嚴禁洗稿抄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