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國還未批準,6國計劃出兵烏克蘭,中國對此什么態(tài)度?投票結果又是什么呢?
目前,隨著美俄兩國的接觸,俄烏沖突已經(jīng)陷入倒計時,但問題在于,美俄的計劃是撇開歐洲和烏克蘭,直接對和平談判下定義,結束沖突和瓜分利益。然而歐洲在這3年時間里也是出工又出力,現(xiàn)在美俄不讓他們上桌夾菜,這怎么可能?

而在澤連斯基被趕出白宮之后,歐洲各國就在英國首都倫敦召開峰會,不僅定調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還要對烏克蘭出動“維和部隊”。日前,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瑞典、加拿大這6個國家考慮在俄烏沖突結束后,向烏克蘭派出維和部隊。
不過這也存在兩個很重要的問題。首先,俄烏沖突什么時候結束?以什么樣的方式結束?要知道,澤連斯基被趕出白宮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無法公開簽署和美國的礦產(chǎn)協(xié)議,尤其是內容并不涉及到烏克蘭國家安全問題。而在此次倫敦峰會上,歐洲各國表示,美國不給的,我們全都給,這也讓澤連斯基非常高興。
但問題在于,歐洲這一舉動等于讓俄烏和談問題更加復雜化,一旦美國切斷軍援由歐洲提供,俄烏沖突最后的結果必然是以俄羅斯實現(xiàn)所有軍事行動目標為已結束。要知道,俄羅斯此前就曾多次警告歐洲各國,只要對烏克蘭派兵等于對俄羅斯正面宣戰(zhàn)。
面對軍事力量的差距,當下這些愿意出兵烏克蘭的國家,最終或許為了自保而選擇放棄。所以說,對烏克蘭出兵本身就是穩(wěn)住澤連斯基的一個謊言,最終還是要談判來解決,歐洲國家也沒有那個膽子直接介入沖突。

其次,怎么派兵?派多少人?雖然特朗普已經(jīng)撇開了歐洲,但英國首相斯塔默依舊強調,歐洲派兵依舊需要得到美國各方面的支持,這才是實現(xiàn)長久和平的基礎。其他國家雖然沒有明確表態(tài),但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這樣。
早在美俄第一次會談時,馬克龍就組織各國開會,想要對烏克蘭出兵,首批次的維和部隊約3萬人,但最終因為懼怕美國的影響力有幾個國家反對,最終作罷?,F(xiàn)在英國再次將這個問題搬到臺面上,就意味著歐洲如果無法說服美國同意,最終還是會因為內部問題無法達成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就有西方記者就出兵烏克蘭的問題向中方詢問,外交部發(fā)言人明確回應,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制造者,也不是當事方。我們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期待各當事方找到能照顧彼此關切、可持續(xù)和持久的解決方案。
換言之,中國依舊是中立方,不會介入局勢,但只要任何對烏克蘭有利的事情,中國都表示支持,這是中方的一貫立場。當下最迫切的問題,是先把參與談判的斡旋方給定下來,放任美俄歐烏四方繼續(xù)針鋒相對,和談依舊不會出現(xiàn)。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