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勢成水火。

這兩個國家可能在未來幾十年都無法恢復到過往的蜜月期。

爭奪貨幣權,爭奪地區(qū)軍事威懾,爭奪科技制高點,是三條明顯的競爭主線。

科技是重中之重,主導未來產業(yè)核心的人工智能又是其中的核心和關鍵點。

作為算力基礎的原材料,英偉達高性能顯卡變成了兩個大國競相囤積的“戰(zhàn)略物資”。所不同的是,這一次,新的“駝峰航線”運載的不是蔣夫人的鋼琴,而是算力芯片。

航線上沒有共仇敵愷,只有相互算計,為利益而搏殺,人性毫無底線。

5090卡有多少要多少

英偉達的5090卡是目前的最高端,有價無市。

業(yè)內人評論該產品:

現(xiàn)在的情況是,美國禁售,中國想要。

大陸市場很饑渴,只要你顯卡有渠道,價格合適,有多少要多少。

美國對中國大陸禁售,對中國大陸的另外一部分,中國臺灣,則不禁售。二戰(zhàn)末,香港充當?shù)膶Υ箨懳镔Y跳板的戰(zhàn)略角色,神奇地由臺灣扮演了。

臺灣轉售大陸的5090卡,占到總量的90%。

美國官方賣給中國臺灣的價格,和美國本土相同,1999美元。

臺灣到港價格,加6%左右的物流費用(海運),2120美元左右。

美國和中國臺灣講好了,我賣給你,你不能轉手賣給大陸,否則我就通知英偉達不賣你了。

那么,臺灣轉手賣給新加坡,行不行?

事實證明,美國人好天真,亞洲人好聰慧。

臺灣再加30%-35%左右的中間差價,以及6%的物流費用,貨到了新加坡,價格突破了3000美元;

新加坡才是正式對大陸報關。

加入新加坡人需要的差價,價格抬升到了3500美元。

大陸海關再收取11%的關稅——美國封鎖了貿易,中國海關明知貨來路不正,卻照樣收,還照樣收關稅,真是中美經(jīng)貿史的奇觀。

合并第三次6%-7%的物流費用,進入大陸市場,這塊顯卡價格高達4150美元左右。

據(jù)筆者所知,目前這條灰色渠道一直保持穩(wěn)定,每月供應官方無閹割版5090顯卡200塊左右,但賣方要求也是很高的,挑客戶。

必須簽訂一年以上穩(wěn)定銷售合同,200塊一次性拿走。

英偉達28%的顯卡銷量指向了新加坡,可新加坡商務部的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1%的板子應用在新加坡。

誰在往外賣?臺灣顯卡商。

誰在往里買?中國大陸的科技大公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顯卡囤積成了戰(zhàn)爭

有關顯卡的故事,味道越來越像西部牛仔和加州淘金,強食弱肉,絲毫不顧及手段和后果,角角落落都是人性的陰暗面。

兩派人馬對壘市場。

一方是得到美國官方全力支持的臺灣顯卡及主板制造商,兩個大戶人家:華碩、和碩。這兩家供貨占到市場的60%以上。

另一方是中國深圳電子市場為首的黃牛黨。他們在電子市場盤踞多年,無孔不入,暗中勢力極大。

兩個陣營圍繞英偉達高端顯卡,在過去十年間已經(jīng)明爭暗斗過數(shù)次。兩派各有損傷。

2018年,臺灣前五大顯卡制造商聯(lián)手,壟斷了英偉達高端顯卡的80%,打算抬高價格,大撈一票,而黃牛黨嚴重缺貨。

后者想出了狠毒的計策。

他們打聽到了臺資在華南的存儲倉庫所在地,買通了倉庫管理員,誘導管理員以“夜間值班無聊,抽煙丟煙頭造成失火”為由,實為人為縱火,一把火燒掉了大半的存貨。

一夜間,臺灣囤貨廠商損失慘重,不得不開放管口,重新組織渠道。而黃牛黨趁亂得到自己的貨源和客戶。

此后管理員以“過失罪”被捕,判刑6年。黃牛黨又集資,供養(yǎng)倉庫管理員全家,計策天衣無縫。

火災計中計

過去5年,圍繞熱門電子產品的供貨、倉儲、火損、理賠,“玩法”創(chuàng)新,計策層出不窮。

華南大火,警醒了不少IT大公司和電商平臺,紛紛對倉庫嚴加管理,優(yōu)厚福利待遇。

但是,依然擋不住火災侵襲的步伐。

例如臺灣顯卡和主板的大廠和碩,顯卡大庫存藏在了其在大陸的二級子公司昌碩,一樣被人查到。

其他臺灣顯卡同行出事,和碩警覺的時候,昌碩倉庫已經(jīng)被人盯上。哪怕防范了,同樣的事情還是照樣發(fā)生。

因為,出于利益的目的,公司內部有人更加“歡迎”火災。

當發(fā)現(xiàn)外部人試圖拉攏內部管理人員時,他們并不阻止,而是暗中配合,聯(lián)合作局。

你不是收了大錢,甘愿背負罪名,縱火燒倉庫嗎?不阻止。

要多反常就有多反常,要多奇怪就有多奇怪。

團隊不解決危機,相反讓危機變得更大——只需你把操作日期跟我們提前透露一下,我們另外再給你一筆錢。你只管牢牢封住你的口。

這批人想做什么?

他們連夜盤點,提前轉移了受災倉庫的重要物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布置最精巧的團隊,會留下外殼和不值錢的零部件,核心和值錢的貨物全轉移走了。

商品的“五臟六腑”都沒了,就留下一具空皮囊。

一把火燒了,這些商品產值全部報損,交給保險公司來處理。丟失的商品過段時間,重新組裝后,換一個省市,低價出貨。

它們可是零成本來的喔。

火災光顧,最喜歡的倉庫都是手機、顯卡、顯示器、服務器,訂單最集中的時間段,平臺接了大量預購單。

為什么每次都那么巧,機遇都那么好?

為什么就沒人看破這點呢?推理很容易分析啊。

火災爆發(fā)后,違約成本非常高,有時高達訂單價格的一倍。平臺不得不用更高的價格緊急進貨,周邊中小廠商有貨的都要。

一場“意外”的火災,哭喪著臉的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居然心照不宣,歡奔亂跳。

人性陰暗面,儼然寫就一本“災難經(jīng)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