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鐫刻著千年文明密碼
市井巷陌洋溢著人間溫情絮語
山河為卷,歲月作筆
讓我們穿越時空經緯
“以城相見”
遇見渭南
陜西渭南,踞守關中平原東隅,
西岳華山擎天而立,華縣皮影搖曳生姿,
三秦要道貫通古今,文脈綿延千年。
踏入渭南,險峰奇石、古城遺韻、長河落日,
皆在這片山水交融的畫卷中徐徐鋪展。

渭河, 是哺育渭南鄉(xiāng)民的母親河,
它是 黃河的主要支流之一,自甘肅蜿蜒而來,
攜黃土高原的渾厚,潤澤八百里秦川。
平原之上,阡陌縱橫,良田萬頃,
水利工程如血脈滋養(yǎng)關中大地。
渭南人依水而居,世代傳承,
將河流的饋贈化作炊煙里的豐饒。


南接秦嶺,北瞰黃河,
華山以“奇險甲天下”聞名。
億萬年花崗巖歷經風蝕水刻,
斷崖絕壁如刀削斧劈,凜然矗立。
春時蒼翠點染,夏日云海翻涌,
秋來層林盡染,冬至雪覆千峰。
雪后初霽,山巒若披素紗,
霧凇凝華,似瓊枝玉樹綴滿蒼穹,
遠望如水墨氤氳,近觀似蓮花凌空。
沈括筆下“細辛如椒”的草木靈秀,
恰是華山贈與世人的自然詩篇。


渭南文化,在非遺中熠熠生輝——
華縣皮影,方寸幕布演繹悲歡離合。
牛皮鏤刻的人物眉目傳情,
絲弦婉轉的“東路碗碗腔”如泣如訴。
藝人十指翻飛,操控百態(tài)人生,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
黃河老腔,源自船工號子的吶喊,
一聲嘶吼破空,蕩氣回腸,
黃土的粗糲與生命的熾烈在此交融。

關中東大門,潼關扼三省咽喉。
十二連城遺跡猶存,
烽火臺靜默訴說著金戈鐵馬。
此地不僅以險聞名,更以味動人——
潼關肉夾饃,饃皮酥脆如金甲,
臘汁肉肥瘦相間,入口即化;
鴨片湯清鮮暖胃,熨帖身心。
尋常巷陌間,
煙火氣里藏著潼關人的豪爽與匠心。

渭南滋味,尤以水盆羊肉為絕。
大荔、蒲城、澄城三地,各具風韻。
澄城老饕深諳其道:
羊肉燉至酥爛,湯色清亮如琥珀,
佐以月牙餅、糖蒜,鮮香直抵肺腑。
為解夏日饞涎,更創(chuàng)“六月鮮”,
一勺熱湯,幾片嫩肉,
是渭南人對四季風物的詮釋。


渭南,一座城承載山河壯闊,
千年文脈在磚瓦間流淌,
非遺技藝于指尖傳承,
人間至味融于市井炊煙。
這里既有華山的險峻孤高,
亦有渭河的包容坦蕩,
更不乏尋常巷陌的暖意溫情。
若問何為渭南?
大抵是:山河為骨,文脈作魂,煙火成詩。
撰文|胡穎
海報設計 | 趙蕾
圖片 | 邱活 嚴磊 早彥銘 王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