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蘇芩說:

“曾經(jīng)以為自己活得很明白,后來才發(fā)現(xiàn),一個真正活明白了的人,不會忍心讓自己活得太明白?!?/strong>

人生到最后,活的從來就是自己的一種心情。

讓自己的內(nèi)心簡單一點,糊涂一點,幸福才會多一點。

有句話說,歲月如梭人易老,何苦天天造煩惱。

活在這世界上多一分鐘,就應(yīng)該多一分鐘的快樂

如此做到,精三分,傻三分,留三分,給子孫。

糊涂不是愚拙,而是大智若愚的通透,隨心所欲的灑脫,萬事放下的放曠。

然后,真正拿出稀缺的糊涂能力,把余生過得更好,也把自己照顧得更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糊涂是稀缺能力

實際上,生活就是難得糊涂,在生活里做到糊涂,尤其是在關(guān)鍵的時候選擇糊涂,是一種稀缺的能力。

朱光潛先生曾說過:

人生第一樁事,就是生活。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他們會覺得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

然后,至于怎么活,日子怎么過,他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沒有去改變過。

又或者說,總有一些人思考了,也改變了,但是越來越覺得生活之艱難,之痛苦,最終索性躺平。

更有甚者,總覺得自己把人生看透了,把生活看穿了,把人心看明了,然后寧愿選擇自甘墮落,也不要給皇帝做嫁衣,不要把自己活成韭菜。

其實,真正通透的人,真正勇敢的人,是在看穿人生真相之后,還能繼續(xù)熱愛生命。

這不是一種自欺欺人,而是一種難得的勇敢,是一種可貴的糊涂。

大文人鄭板橋曾說過:

“聰明難,糊涂也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更難?!?/strong>

其實,一個人若是內(nèi)心足夠澄澈,他的世界就會干凈,如果自己足夠簡單,那么世界就無法對你復(fù)雜。

大道至簡,要允許一切發(fā)生,知道生活里大多數(shù)的煩惱,其實都源于內(nèi)心。

畢竟,只要自己能夠看開,放下,煩惱肯定會越來越少,甚至無中生有的壓力和困擾,也能消失不見。

人活著,最怕的就是杞人憂天,自尋煩惱,就像丘吉爾曾在回憶錄中寫到:

“當(dāng)我回顧所有的煩惱時,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臨終前說:一生中煩惱太多,但大部分擔(dān)憂的事情卻從來沒有發(fā)生過?!?/strong>

遇到事情,糊涂一點,對待自己,清醒一點。

如此,不跟別人計較,不和自己糾纏,活著就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甚至,寧愿吃點小虧,受點委屈,糊涂一點,反而能夠過得更加坦然,自在。

糊涂是難得的智慧

人活著,最大的聰明就是,該清醒的時候清醒,該糊涂的時候糊涂。

不得不承認,人只要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普天之下,真是無奇不有,也真的是什么人都有。

有時候,我們只有做到“眼瞎、耳聾、嘴啞”,才能避免一些瑣屑事,避開一些煩惱。

否則的話,一旦小鬼難纏,小人糾纏,簡直就是自討苦吃。

選擇糊涂對待人情世故,不是冷漠,而是智慧。

就像莎士比亞說的,與其做愚蠢的聰明人,不如做聰明的笨人。

然后,活得糊涂一點,才能過得舒坦一些,甚至更加踏實,更加問心無愧。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不知道比知道要好很多。

正如佛家有言:“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清?!?/strong>

就像有的時候,我們不管是對待事情,還是對待別人,看得太透,心會受傷,看得太清,心會疼痛。

活得太明白的人,一定會越來越疲倦,過得太清醒的人,內(nèi)心也一定會越來越困惑。

總之,人生這條路,你若是太較真,太認真的話,路就不好走了。

季羨林曾說:“人生在世,有時的確需要聰明,但更少不了糊涂。”

糊涂一點,是一種智慧,因為一個人若總是逼著自己活出清醒,保持理性的話,就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和心力。

這樣下去,整個人就會越來越喜歡去計較,越來越不可能放過自己,導(dǎo)致自己過得越來越疲乏,糾結(jié)。

倉央嘉措曾在詩中寫道:“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

的確,人世間里的許多事,其實都是可有可無,因為總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糊涂一點,不要多管閑事,也不要被小人、小事、以及被閑人、閑事糾纏。

如此,表面簡簡單單,稀里糊涂,其實背后反而能活得自自在在,輕輕松松。

很喜歡下面一段話:

無憂無慮又無求,何必斤斤計小籌?

明月清風(fēng)隨意取,青山綠水任遨游。

知足勝過長生藥,克己樂為孺子牛。

切莫得隴尤望蜀,神逸夢穩(wěn)慢白頭。

清醒做事,糊涂做人,篩選欲望,管好情緒,水清則無魚,太真則無路。

讓自己糊涂一點,才能夠活得瀟灑一點,最終也能憑借糊涂的智慧,過好余生。

人到最后,越糊涂越有福

白巖松說:

人生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瀟灑點,一個是糊涂點。

瀟灑的人生,或許不是人人都想要的,但一定是大多數(shù)的人渴望的。

畢竟,人生苦短,一個人為什么要因為跟自己過不去,跟別人過不去,最終把自己傷得遍體鱗傷,活得極其艱難痛苦呢?

正所謂沒心沒肺,活著不累,先看破紅塵,下面我們才有更多的力量和愛去感受這個新的世界。

你會發(fā)現(xiàn),人越是活到后面,真的是越糊涂,越有福。

正如曾國藩給好友的信中所寫:

“唯忘機可以消眾機,唯懵懂可以祛不祥?!?/strong>

真正有智慧的人,對于他們來說,偶爾裝裝傻,才能過得更輕松,活得更自在。

畢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記得糊涂一點,不要較真,不要固執(zhí)。

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情緒不穩(wěn),心情不好,最終導(dǎo)致做什么事都沒興趣,都沒動力,都沒希望。

選擇糊涂一點,不管對人對事,才能擁有好狀態(tài),在接下來的時光里,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正如電影《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中所說:

“沒有人是傻瓜。只是有時候,我們選擇裝傻,來感受那叫做幸福的東西。”

這樣,糊涂一點,再糊涂一點,這樣我們才能夠帶著一種更加松弛的狀態(tài),把余生過得更充實,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