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后凱旋而歸,慈禧大喜,賜給70歲的左宗棠一17歲女子做小妾,洞房花燭夜,左宗棠的一個善舉,才有了之后的華人首富李嘉誠。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1876年,64歲的左宗棠在朝堂上,不惜與李鴻章鬧翻,力排眾議,抬棺出征,收復新疆,立下千古奇功。

1881年,左宗棠凱旋而歸,慈禧非常高興,便將17歲的貼身丫鬟賜給左宗棠做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慈禧的這位貼身丫鬟名叫章怡,雖說她是慈禧的丫鬟,但她自己的身份也不簡單,她是西安知府的女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華出眾,長相清秀,隨時有可能賜給皇上做妃子。

奈何造化弄人,她被賜給了左宗棠 。雖然左宗棠此時功勞赫赫,如果是個年少將軍,她一定崇拜不已,但此時的左宗棠已到了古稀之年。

自從被賜婚后,章怡就成天以淚洗面。 洞房花燭夜那天晚上,她淚眼婆娑地說:“大人,讓我伺候你更衣吧?!?/p>

左宗棠卻擺擺手說:“不用,你下去吧,以后在外人面前你就以我的小妾相稱,但在家里你就做我的孫女吧。待我去世后,我定會為你安排一門好親事。”

章怡怎么也沒有想到,左宗棠會這樣做,戲本子都不待這么寫的,從此她對左宗棠非常崇敬,伺候吃喝,非常敬重。

四年后,左宗棠大病難愈,他在臨終前將兒子左孝勛叫到跟前叮囑說:一定要給章怡安排一門好親事,讓她以后生活無憂。

左宗棠去世后,兒子左孝勛謹遵他的遺囑,給章怡尋了一門好親事,將她嫁給了廣東潮汕書香之家李鵬萬的兒子李曉帆。

李鵬萬是清朝選拔的文官貢生,貢生是皇帝親自殿試通過的人才,可擔任六七品的京官或地方知縣。

李鵬萬的兒子李曉帆是晚清的秀才,飽詩詩書,以教書為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左宗棠

李曉帆與章怡婚后,生活安穩(wěn),夫妻恩愛,章怡先后育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李云章和二兒子李云梯相繼到日本留學,回國后仍然在潮汕從事教育工作。

而他們的小兒子李云經,也就是李嘉誠的父親,他雖然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異,但因為他時運不濟,到他上學后家庭開始沒落,他沒有錢留學,中學畢業(yè)就開始教書,但因為戰(zhàn)亂影響,教書的收入微薄,不足以養(yǎng)活一家人。

為了謀生,李云經遠渡重洋給潮商公司做過店員,回國在公司做過會計,又重返教壇做過校長,幾經輾轉,后來投靠了在香港開鐘表公司的妻哥,為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奠定了基礎。

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后,他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副對聯(lián),是左宗棠在江蘇梅園所題: 發(fā)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李嘉誠

正是左宗棠不但沒有納17歲的章怡為小妾這一善舉,讓左宗棠受章怡及后人的敬仰。包括李嘉誠也是將他所寫的對聯(lián)作為人生格言掛在辦公室里。

左宗棠的為人處世,正如他的對聯(lián)中所言,要有遠大的抱負,但與人相處要隨緣,生活上則要簡樸。要有高遠的視野,平穩(wěn)的心態(tài),寬廣的胸懷。

我為什么要寫左宗棠呢?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我們應該有左宗棠的心態(tài),既追求卓越,又保持平和,既有遠見,又腳踏實地。初心不改,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