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遷徙,多元寬容

祁連山之五:多元文化藏祁連,東歸大海成波濤

綿延千余里的祁連山護佑了人們,滋養(yǎng)了河西走廊,也導致交通不便,往來不易,然而卻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進而保留了大量的傳統(tǒng)文化。

祁連山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祁連山,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脈,因為終年積雪,有雪山、白山等名稱。這也是人們一般意義上的“祁連山”,可以稱之為小祁連山。而大祁連山,則是指甘肅省西部和青海省東北部邊境山地的總稱,是指甘肅、青海兩省之間一系列在地質(zhì)或地貌上相聯(lián)系的一系列山脈,其地域跨越極大,其南麓,從柴達木盆地北緣,茶卡—沙珠玉盆地,黃河干流一線之北,其北麓西起當金山口,東到黃河。

大祁連山脈中,包容了大量的山間盆地,高原牧場,隘口通道。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誕生了不同的風俗習慣。整個祁連山和河西走廊中段,向南是漢文化的主要傳播區(qū),向西則是與西域交匯的地區(qū)。祁連山中有裕固族、藏族、土族、蒙古族等眾多民族。佛教文化、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多民族文化,在此交匯碰撞,成為一個多彩的文化匯集之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裕固族是祁連山中最為獨特的民族之一。祁連山中的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祁連山北麓和河西走廊中段,特殊的地理分布,決定了裕固族的獨特文化內(nèi)涵。

裕固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每當家中來客人,裕固人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來招待客人。裕固族民間俗語說:“進門就是客,待客如敬神”??腿藖砹艘淳?。他們的敬酒歌中唱道:天邊飛來了金色的鳳凰;遠方的客人來到了裕固族的帳房,歡迎您把遠方尊貴的客人,請允許我把香醇的美酒獻上?!矮I羊背”是最為傳統(tǒng)的裕固族禮節(jié)。這個禮節(jié)一般在客人來了之后進行,主人將一只加工好的整羊分成十二份或者十三份,然后獻給每位客人。在主人獻上的不同的羊背中,每一份都有固定部位名稱和社會地位含義。主人按照客人的年齡身份地位以次獻上不同的羊背。裕固人也崇拜火,他們認為,火是非常神圣的,具有一定的神性,人們必須尊敬火神。他們認為火可以驅(qū)散一切邪氣,給家庭帶來美好和幸福。

而在祁連山的東端,則是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天祝,地處甘肅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連山東端,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藏語稱華銳,意為英雄之地。天祝白牦牛是中國乃至世界品種中屬珍稀牦牛地方類群,以當?shù)氐奈鞔鬄⒍涫侧l(xiāng)、抓喜秀龍灘和阿崐沿溝草原為主要產(chǎn)地,牛體型緊湊,全身肌肉發(fā)育良好,前軀發(fā)達,胸寬而深,耆甲高,頸粗,四肢結(jié)實有力,善跋山涉水,履冰踏雪,耐嚴寒,適應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草場生活繁殖。由于白牦牛生長在高寒缺氧氣,枯草期和冰封期長達半年左右的嚴峻自然條件下,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牦牛奶是奶中珍品,是生產(chǎn)特優(yōu)奶粉的原料。

天祝還出土過一件銅牦牛,銅牦牛身長1.2米,前脊高0.61米,角長0.42米,重75公斤,完全是依照一頭站立的牦牛鑄造的,牛角,頸、腹、背、尾部曲線優(yōu)美,堅挺有力,生動傳神。具有強健有力,威武雄壯的氣質(zhì)。這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一件銅牦牛。1990年,銅牦牛遠赴日本展出,一時間銅牦牛聲名遠播。同時,它也帶火了天祝的特產(chǎn)白牦牛。

祁連山中的土族主要聚居于青海省東部湟水以北、黃河兩岸及其毗連地區(qū),是以歷史上的吐谷渾人為主體,吸收了部分羌、黨項、藏、蒙古、漢等民族成分形成發(fā)展而來。土族善于釀酒,農(nóng)家所釀名“酩醪”,青?;ブ那囡泼麚P四方。土族先民以善養(yǎng)能日行千里的“青海驄”而馳名中原。土族能歌善舞,歌曲種類繁多,有“安昭”、“花兒”等,分家曲和山歌。青海土族的民間刺繡工藝很有名。其圖案講究,花鳥獸石,美觀大方,樸素耐久,通常有“五瓣梅”、“石榴花”、“云紋花”、“寒雀探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等等。土族服裝非常有特色,婦女穿繡花小領鑲花邊斜襟衣衫,兩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藍、紫鑲花邊坎肩,腰系銹花寬腰帶或彩綢帶,懸掛花手帕、花錢袋、荷包、小銅鈴等,戴各種“扭達”頭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土族尤其注重尊敬長者,如路遇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候。土族人熱情好客,忠實守信。客人來時;主人常說:“客來了,福來了!”客人來了,先敬一杯濃茯茶,再上饃。若是貴賓,桌上還要加上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盤手抓肉塊。

祁連山不僅養(yǎng)育五彩斑斕的多民族文化,還融合了東西文化?!捌咸衙谰埔构獗?,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蓖鹾驳倪@首《涼州詞》,既寫了河西走廊的邊塞征戰(zhàn)的豪邁,也寫了葡萄酒在唐代的流行情形。

祁連山下的河西走廊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孔道,大量的西方物品,傳入中原,中原的造紙、鑿井、養(yǎng)蠶等技術(shù)也逐漸西傳。河西走廊還是葡萄酒東傳的必經(jīng)之路。

葡萄酒最早起源于中亞。古代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安皇菑堯q通西域,安有佳種自西來。”隨著張騫代表漢王朝,正式打通絲綢之路后,中亞苜蓿、胡蘿卜、黃瓜、核桃、茄子等等,引入了中原,其中就有蒲桃(葡萄)。甘肅武威,是最早接觸葡萄酒的地區(qū)之一,為葡萄酒傳入中原的必經(jīng)之地。

天寶十三年或十四年,高適在河西節(jié)度使府任職,寫有《陪竇侍御靈云南亭宴詩,得雷字》詩。這首詩,前面有序,其中提到了涼州地近邊塞,軍中閑暇飲酒“觴葡萄以抵歡樂!”。可見,當時涼州地區(qū)形成了喝葡萄酒的習俗。唐人元稹的筆下也有類似的記述,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 西涼伎》詩詞中寫道: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樂……可見當時,涼州已經(jīng)比較完備的葡萄酒釀造工藝。李白曾給楊貴妃進清平調(diào),楊貴妃則拿著頗黎(玻璃)七寶杯,酌西涼所獻葡萄酒飲之。可見,楊貴妃最愛西涼葡萄酒。

同時,唐代河西走廊也是佛教東傳的必經(jīng)之地,千百你來,無數(shù)佛教徒在祁連山中開鑿了一大批佛教洞窟,民間抄寫佛教經(jīng)典的風氣非常濃厚。今天,人們在敦煌莫高窟中,就能體會出隋唐時,河西走廊的佛教興盛程度。除此之外,祆教等宗教也在河西走廊流傳。河西走廊著名石窟有敦煌莫高窟、萬佛峽、馬蹄寺、天梯山石窟等,其中天梯山石窟,號稱石窟之祖,是石窟開鑿的源頭和樣板。

河西走廊,綿延千里,不僅是萬里絲綢之路上,最為狹窄的地段之一,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的地方。每年中秋節(jié),河西走廊的大月餅,吸引了四面八方人們的關(guān)注。河西走廊大月餅是中秋祭月神儀式中,最為隆重的貢品。月餅在甘肅乃至河西走廊的居民概念中,和南方流行的月餅不一樣。南方的月餅,在甘肅許多地方稱之為點心,是一種零食,一種比較奢侈的食品。他們概念中的月餅,類似于千層餅,不過與一般的千層餅不同的是,這是一種放大了千層餅。

大月餅的制作過程極其復雜,僅僅是備料就要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他們制作大月餅,是一層層疊起來,每一層的顏色各不相同,看上去五顏六色的,非常漂亮。 這些顏料來自于不同的植物,都純天然的,非常健康的食品。綠色來自于香豆子,他們種植的一種植物,專為人們提供綠色食品色。紅色有三種來源,或為紅曲米、或為紅花,或為玫瑰花。黑色則來源炒過油菜籽。這些色料的制備,就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要經(jīng)歷春夏秋天四個季節(jié),經(jīng)過采摘,揉制,晾曬,粉碎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成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顏料準備齊,夏天的收獲時節(jié),也到了,新入倉的小麥,磨成粉后,就等著主婦們大顯身手。制作大月餅,往往要三四戶聯(lián)合動手,他們或是親戚,或是關(guān)系好的鄰居,或是密切朋友。于是,搬出袋子的面粉,抬出超大的發(fā)面盆,將蒸籠拉來。發(fā)面,揉面,制作,一系列的流程,下來,往往要經(jīng)過三四天時間。月餅蒸出來了,好不好,要送給親戚朋友們嘗一嘗,共同分享豐收的歡樂。人們不僅要制作大月餅,還要制作各種花饃。同時,要制作各種花饃饃,就是用面制作各種動物,一般以十二生肖為主,有孫猴子大鬧天宮,有嫦娥玉兔等等。河西走廊大月餅是非常巨大的千層餅,大約篩子那么大。這種大月餅,突出一個大,一般在五六十公分,用大蒸籠一層裝一個才能蒸熟。

每年中秋,每當月上柳梢頭的時候,河西走廊武威人就開始了隆重熱鬧的祭月活動。人們在院子里,選擇上方位置,抬出一張八仙桌,擺上早就準備好的貢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瓜果最為豐盛的時候,只要有的,只要能想到的水果,都擺上,獻給月亮。

河西走廊的獻月禮,融合西方文化中對月神的崇拜因素,也加入山西南部文化因子,祭月神有著非常復雜儀式,不僅保留了農(nóng)耕民族的文化特點,也保留了游牧民族某些特點,也有絲綢之路商貿(mào)的遺風。

千百年來,貫穿亞歐大陸、綿延數(shù)千公里的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貿(mào)道路,而且是一張連接歐亞大陸的文化、經(jīng)濟、外交和社會的交流網(wǎng)絡。絲綢之路的正式開通,使得西方物品大規(guī)模傳入中國。中國和中亞、西亞地區(qū)的交往由此得到加強,許多物品和文化因素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今天的黃瓜,是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普通蔬菜。然而在漢代卻是“新鮮”蔬菜,當時人們將黃瓜稱之為胡瓜。隋文帝時,為了避諱,胡瓜才改為黃瓜。我們所說的紅花,就是當年張騫帶回來的番紅花,是活氣血的良藥。這是從古埃及傳入中國的良藥。除了黃瓜、紅花以外,還有石榴、大蔥、綠豆、大蒜等等的上百種物種從西域而來,給后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貓也是漢代傳入中原的,不過因為傳入晚,故而沒有列入十二生肖中。

漢唐的中西方交流中,整個國家益最大。人們秉承著引進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的精神,將絲綢之路的功用發(fā)揮到了極。

“自信才能自強,開放才能發(fā)展”,這是絲綢之路給我們留下的現(xiàn)實意義。絲綢之路是一張網(wǎng),在這張網(wǎng)里各個民族相互之間,交流融合,共同發(fā)展,在保留他們獨特民族風俗的同時,也吸收了外來的成分和因素,最終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