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01

小時候,老徐不知道從哪兒得到了一本《五鳳朝陽刀》,而且還是中間的一冊。但彼時,因處于文化貧瘠的鄉(xiāng)村,老徐還是晶晶有味地讀完了這樣沒頭沒尾的一本書。

書講述的是明末之際,一群正派武林人士如何抗爭閹黨,匡扶信王朱由檢登基的江湖故事。這本書,老徐印象很深,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才知道了崇禎帝。

書中,將他描述得頗為賢明,是大明之所望,是天下蒼生之所托。

02

2018年的秋天,老徐客居京城一年多后,辭別的時候,特意在一個午后,去了景山公園。

秋高氣爽,游人如織。老徐問了一個環(huán)衛(wèi)工人,他用手一指:“諾,那邊就是那個皇帝吊死的地方”。

曾經(jīng)的那株歪脖子老槐樹已被砍伐,新植的一棵不過幾十年。有兩塊石碑,其中一面上刻著“明思宗殉國處”,另一面的碑文開篇就說歷朝歷代,從未有像明朝得國之正,也從沒有像明朝這樣亡國之悲壯。

的確,能慷慨赴死,以身殉國的君王,在二千年的封建歷史中,唯有崇禎帝一人而已。崇禎既沒有做不思蜀的劉禪,也沒有做陳后主和李后主。

03

崇禎,天啟帝的同父異母弟弟,本來,做皇帝也沒他的份兒??晌丛系剿菒圩瞿窘郴畹母绺?,也是因為不小心落水,死了,身后又沒有兒子,只能按照老朱家的“兄終弟及”的祖訓,接了皇位。

寫到這,老徐發(fā)現(xiàn)個有趣的地方。按照五行說,大明是火德(與之相對的,大清是水德),然后明朝居然有兩個皇帝因為掉水里而駕崩的,看來真是水火不容??!

崇禎即位的時候,時年才16歲,一個青春少年。

04

很多文人或史家,對崇禎的評價還是可以的,除了他的慷慨赴死,自掛煤山而獲得了一部分同情分之外,還有很大的一方面,就是因為他登基不久,就鏟除了魏忠賢的閹黨,重用了一批東林文人。

魏忠賢,是公認的權閹,這不容置疑。但老徐,這些年因多讀了點閑書,對于東林這幫人,感覺也不是太好。

呵,書生誤國,無論是明亡于北京,還是南明亡于南京,東林群人也是要擔當一部分的歷史責任的。

05

崇禎這個皇帝的位子并不好做,明末之局勢,可謂是個難度系數(shù)很高的副本。且不說他爺爺萬歷給他留下的爛攤子和已經(jīng)崛起,成了氣候的后金政權,就連當時的天氣也跟他作對,小冰河期所帶來的殺傷力,以及所引發(fā)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讓崇禎當了皇帝后,幾乎一天舒服的日子都沒撈到。

都想當皇帝,可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啊。

歷史學家形容這段時期的時候,常用一個詞叫“內(nèi)外交困”,所以,有時候輸牌,或許不僅是因為技術差,而是因為抓了一手爛牌,根本沒法贏。

06

崇禎帝不僅開局就抓了一手爛牌,從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來看,他打牌的技術也的確不怎樣。

比如,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殺了袁崇煥,就是推倒了自己廟堂的支撐柱,每每戰(zhàn)事失利而無計可施之時,他便殺大臣。崇禎一朝,在位十七年,換了十四個兵部尚書,還砍了七個。

老徐常說,做領導,最關鍵就要懂得用人。像崇禎這樣折騰手下的,不亡才怪呢,以至于最后,群臣都不愿意為他打工。

當下屬們開始集體炒老板魷魚的時候,不用說,一定是老板的問題。

07

崇禎帝,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嫉没际В谴蠖鄶?shù)人性格中都有的特征,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倒也罷了。但如果是一國之君,不能夠殺伐決斷,那就會反噬整個國家。

無論是對后金,還是對李闖,在剿撫方面,他一直是沒個主心骨,總是左右搖擺,既想要,還想要,最后就是什么都要不到。

甲申年春初,當時李闖都兵鋒直指北京了,在是否遷都南京的問題上,他還是舉棋不定。如果,他不是那么要面子,非要死撐著什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能快速地做決斷,或許歷史的走向,又會有所不同。

所以,歷史的發(fā)展,真的是有客觀規(guī)律的還是有著一定的偶然性呢?

08

客觀地來說,崇禎并不是一個好皇帝,從執(zhí)政能力上來看,他也不足以成為一個好皇帝。他既無雄才大略,也無剛毅謀勇,性格中既有怯懦多疑,也有剛愎偏執(zhí)的一面。

不過他最后的選擇,倒也是給他賺了不少同情分。

史書載,他披發(fā)遮面(或有無顏見他老朱家列祖列宗之意),自掛于煤山,并留有遺詔,云:“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還說其臨死前,曾仰天長嘆,說:內(nèi)外文物諸臣誤我,誤我!

老徐有曰:諸臣何曾誤你?分明是爾誤了天下百姓也!

好一個悲情的崇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