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973年,周總理回到闊別26年的延安,卻只停留了22個小時便匆匆離開。

而在建國之后,毛主席從沒回到過延安,甚至連近在咫尺的故宮都沒進去。

延安是紅色革命圣地,故宮是歷史上著名的皇都,毛主席為什么不去這兩個意義重大的地方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不入紫禁城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解放軍按照毛主席指定的路線,嚴格遵守紀律,依次進入城中。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還經(jīng)常告誡身邊的人,要時刻懷揣著進京趕考的心態(tài),決不能當李自成。

進京趕考和李自成入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

古代考生進京趕考,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有禮貌有風度,處處彰顯自身的涵養(yǎng)與素質(zhì)。

而李自成進入北京后,不但花天酒地,還放任手下四處搶劫,導致民眾怨聲載道,不再擁護大順軍。

結局可想而知,李自成不得民心,很快潰敗逃出北京,葬送了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毛主席進入北京后,先在香山住了一段時間,后來又搬到中南海生活,而工作的地方也在中南海。

其實中南海與故宮距離很近,根據(jù)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的資料,毛主席一共三次在故宮外墻經(jīng)過,但沒有進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將故宮看作是歷史遺跡,囑咐相關部門好好保護起來,還請梁思成與外國專家制定出對故宮的修繕規(guī)劃。

這三次都發(fā)生在1954年4月。

第一次,故宮工作人員陪毛主席從東華門逛到午門。

第二次,毛主席在午門城樓上觀看了故宮出土的文物。

第三次,毛主席在故宮城墻附近逛了一圈,到達午門時已經(jīng)是傍晚,便離開了。

沒人知道毛主席當時在想什么,但可以感覺到,他不愿進入故宮。

或許那個“不做李自成”的原則始終縈繞在毛主席心頭,即使是新中國成立,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與故宮相比,延安則是非常重要的革命根據(jù)地,毛主席曾在這里生活了13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與延安

1935年,紅軍到達陜北革命老區(qū),毛主席也在這里度過了13年之久的時光。

可以說,毛主席對延安是有深厚感情的。

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來到延安,采訪了包括毛主席在內(nèi)的紅軍領導人,并深度了解毛主席與紅軍隊伍。

經(jīng)過4個月的采訪,斯諾了解到了紅軍長征、蘇區(qū)的軍民相處方式、中國人的家國情懷等,并寫下了一本名為《紅星照耀中國》的書。

這本書讓西方世界看到了中國抗日軍民的狀態(tài),打破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封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做過毛主席生活管理員的吳連登表示,毛主席待人接物非常隨和,總是強調(diào)不能搞特殊。

以前推行票證的時候,毛主席只有26斤糧食,一卷布票,跟普通人一樣。

在延安期間,老百姓每年夏天和秋天豐收時期,都會給毛主席送一些蔬菜瓜果。

主席看到大家的禮物,都十分愛惜,要拿起來摸一摸,有時候要多待一會才離開。

當時的生活很艱苦,毛主席帶頭倡導節(jié)約糧食,并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離開延安后,毛主席帶著延安精神進入北京,同樣守心克己,堅決不搞特殊化。

可以說,在延安的時光,是毛主席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段時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卻沒有回過延安,這又是為什么呢?

據(jù)吳連登回憶,自己曾回過延安。

當時毛主席指示,讓吳連登先回去,他隨后就去。

但是吳連登到達延安后,并沒有等到毛主席。

延安的老朋友們見到吳連登后非常高興,拉著他問東問西,大家都以為毛主席要來了。

吳連登跟他們說,毛主席平時的工作太忙,回延安的機會比較少,他還跟鄉(xiāng)親分享了毛主席平日的作息安排。

大家聽后一陣沉默,紛紛表示,毛主席太辛苦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在1973年,周總理陪越南代表到延安參觀。

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與毛主席一樣,多年沒有回到延安。

這次因公出差,是他26年來第一次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

大家看到周總理,心里十分激動,一直跟著總理的車,一遍遍的高喊著“總理好”。

那時周總理的身體狀況已然不太好,但看到熱情的群眾,還是開心的一一回應。

為了讓群眾看到自己,周總理拖著病體站在副駕駛旁,與大家揮手致意。

他對著人群喊道:主席讓我回家看看鄉(xiāng)親們。

從這些事件可以看出,毛主席從未忘記延安,他時刻惦念著這片土地和人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結:

雖然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后沒有進過故宮,沒有回過延安,但是這兩件事的具體性質(zhì)是不同的。

不進故宮,是以身作則,是不忘初心。

新中國不是某個人的,而是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

不回延安,并不是不想回去,只是沒有時間和機會回去。

毛主席這一生,都在認真踐行著延安精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參考資料:

《檔案揭秘:毛澤東為何三到故宮而不入》人民網(wǎng)

《黨史記憶:吳連登: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毛澤東》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

《周恩來回延安50周年丨<檔案>特邀演員劉勁帶您回望歷史真實細節(jié)》北京衛(wèi)視

《毛澤東“決不做李自成”清廉作風落在實處》人民政協(xi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