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公關】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收到公關知識
我是本來愛吃火鍋的姚素馨
來自這下都受工傷的啊嘿噠公關
海底撈“小便門”喜提“失敗公關的經(jīng)典案例”,可以編入市場營銷課的那種。

我們按照公關的知識點,梳理一遍,看看市場營銷課會不會講這些。
多說一句,如果這算經(jīng)典案例,也是“公關都做對了你感覺不到有什么效果,一旦有什么不對后果就很嚴重”的經(jīng)典案例。
01
那張尿尿圖不放了,翻看輿情的時候看了好幾遍動圖,感覺受了工傷。我做錯了什么要反復看到這種臟東西。
來看時間線,其實挺簡單的。
3月6日,網(wǎng)絡上開始流傳出有人在火鍋店尿尿的動圖,并很快鎖在海底撈。海底撈當即報警。
3月8日,上海黃浦警方發(fā)布通報。
公告不貼了,給大家劃個重點:兩個17歲未成年男性;事發(fā)2月24日;在海底撈包廂內(nèi)(沒別人看見);兩人都是醉酒裝態(tài);視頻是他們自己拍的,自己發(fā)到網(wǎng)上的。警方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隨后,海里撈轉(zhuǎn)發(fā)警情通報,并有要放過兩個肇事者的意思,捅了公眾情緒馬蜂窩,輿情大規(guī)模惡化。
3月9日,海底撈改口說會告肇事者。
目前,海底撈還在挨罵中。大家罵起來,也挺狠的。
可加濃,我覺得我都要聞到味兒了。


02
公關要牢牢記?。汗娪肋h是對的。
如果全網(wǎng)被罵了,一定是當時進行利弊衡量時,有什么沒算對,導致決策失誤。
這事要是在我手里,會抓的幾個重點:
首先,死死拿住“受害者”的身份牌。
相比那些復雜負面,海里撈這次事件,身份牌都很“明牌”了。
有人在門店對著鍋尿尿,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
尿尿的,肯定是加害者。
其他去門店吃飯的,肯定是受害者。
品牌方拿的什么身份牌?
視頻一開始流傳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雖然感情上個覺得惡心。

但是,理性告訴我不能怪海底撈,他也是“倒了血霉”,攤上這種事兒。甚至,也還有點子同情在。


海底撈拿“受害者”牌,是合情合理、邏輯通順的。
想想前幾天的尊界啊,懸賞500萬拼死拼活要把“受害者”三個字寫自己臉上,海底撈“受害者”的身份,做實的啊,怎么也要死死把住的啊。
再說一遍,公關不是“顛倒黑白”,而是印象強化。因為只有強化,才能避免“被顛倒黑白”。
結(jié)果,我們也都知道了,海底撈這個身份沒拿住,甚至是通過維護加害者的方式,自己親手關掉了“受害者濾鏡”。
03
其次,堅定站隊。
身份牌拿好,就是“跟誰一起,打誰”的問題了。
尿尿的是加害者,門店是受害者,其他顧客是受害者,怎么站隊,很難選擇?
這里強調(diào)一下。
如果沒有其他顧客同為受害者,只有“搞事情的加害者”和“門店”這個倒霉且唯一的受害,比如之前傳說的豪車車主大手一揮跟撞到他車的農(nóng)民工說不用賠了。輿情不一定會叫好,但是不會大規(guī)模反撲。
“小便門”不是這種情況。很明顯的,所有也去門店吃飯的消費者,同樣遭受到了侵害。

因此,海底撈在警情通報后的第一次表態(tài),“鑒于涉事者為未成年人,呼吁避免對其家庭進行不當傳播”顯然是在慷他人之慨。

公眾把站隊看得明明白白的。


海底撈對于加害者的“放過”,就是對其他受害者的“背刺”。



同時,也讓與事件沒有直接關聯(lián)的其他消費者,與海底撈“離心”。
本來也是同情的,甚至有可能因為覺得海底撈挺冤枉,愿意刻意支持一下。這下都沒有了。

大量“再也不去了”評論出現(xiàn)。




04
第三,守“對消費者好”的最基本盤。
遇到負面事件,看會傷到自己哪里,也是重要的核心點。
海底撈與其他餐飲品牌的形象根基,有很大的區(qū)別。在公眾心目中,海底撈形象的構(gòu)成要素,可能是這樣排序的:
第一順位,對消費者好,有求必應,無限寵溺。
第二順位,敞亮、干凈。(相比傳統(tǒng)油膩膩的火鍋店)
第三順位,氣氛組。科目三、甩面搞搞,不嘻嘻的進門,嘻嘻的回家。
第四順位,食品安全。好不好吃另說,品質(zhì)有基本保障。
“小便門”直接命中的是二、四,容易產(chǎn)生不干凈、不安全的聯(lián)想。
三也會波及,心里疙瘩,氣氛難免拉不起來。
再看最關鍵的第一順位“對消費者好”,本來應該死命守護的。
結(jié)果呢?一點兒都沒守。
消費者只覺得海底撈“不重視”,認為“反正消費者也不重要??!”。

這個定調(diào)方向,是會創(chuàng)飛整個海底撈的。
沒了“對消費者好”,海底撈拿什么安身立命?
05
第四,都有風險,不可兼得。
不要覺得海底撈的公關應對很不怎么樣,這里面確實有幾個天坑,不好處理。
3月8日的警情通報里,明確說了2名肇事者是未成年人。
這個時候,公關腦子里要過幾件事:
1)對方拿了BUFF。涉及未成年人,容易被說苛責、不近人情。
2)自家的企業(yè)文化。海底撈不是剛硬、激進風格的企業(yè),主打包容寬容。
3)降話題度。警情通報里出現(xiàn)的一大堆要素,都是會促進輿情發(fā)酵的好素材,隨便拿出一個,都能傳好幾輪。海底撈想要盡快結(jié)束事件,放過肇事者是最直接的方式。
這幾個方向都沒問題,而且是必須要想的。
06
但是,海底撈想的時候,可能有點沒想明白。
1)對方雖然拿了未成年BUFF,但是已經(jīng)17歲了。都能喝醉,承擔點怎么了啊。而且,對方還有2個很大的標簽“男”,“富二代”,足以抵消未成年人的“身份優(yōu)勢”。
慣著他們,才更容易翻車。


2)很多企業(yè)喜歡塑造寬容的形象。我就問一句話,“對加害者不依不饒”和“背刺受害者”,哪個嚴重?不要什么便宜都想占著,沒有這種東西。

3)盡快結(jié)束話題,也是對的思路。問題在于,“不告”能作為結(jié)束嗎?“不告”引發(fā)的是更大規(guī)模、更大負面比例的輿情。




07
第五,坦白局。
海底撈整個策略上,放棄了坦白局。
這是所有決策的根本,也是所有措施都在被蛐蛐的原因。
作為公關,我沒有說企業(yè)危機公關一定要選“坦白局”,我只是把不坦白會有的問題,說一下哈。
我們不知道出事的是哪家海底撈。因為,海底撈沒告訴我們。
民間展開了溯源與推斷。

不告訴大家是哪家店,我說海底撈是為了消費者考慮,怕知道了忒惡心,得PTSD,這輩子吃不了火鍋,你信嗎?
08
清洗時間,也沒坦白。

我要是海底撈的PR,看警情通報直接兩眼一抹黑,里面明明白白寫了事件發(fā)生是在2月24日凌晨,而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海底撈報案是在3月6日。

注意,通報還說了“包廂內(nèi)”,而且是自己拍的視頻,自己發(fā)布在網(wǎng)上。
說明什么?說明在他們發(fā)到網(wǎng)上之前,沒人知道有這么一檔子事情。
沒人知道,海底撈也就不知道啰。
海里撈根本就不知道,能做什么處理?
因此,海底撈在自己的回應里只能含糊的用“目前”。

“目前”2個字,將前面那句“海底撈始終將食品安全與顧客體驗置于首位”襯托得特別蒼白。
我說句化學系的理性思維結(jié)論,你們不要覺得惡心:這么用著,10幾天過去,也稀釋得差不多了,就這么測,和特意清洗一遍再測,數(shù)值指標可能也差不多了。
10幾天后,才洗的,就是最大的天雷。
不是要替海底撈的公關說話。雖然現(xiàn)在看著他們的處置有問題,可是有這個天雷在,幾乎沒有什么好的處理方式。
09
我們盤盤能怎么處置?
這個時間段去過涉事門店的消費者,都是直接受害者。
賠嗎?
找AI問了一下,單店每天營收情況。草率算法是8萬多。

考慮門店是在上海黃浦區(qū)和為了計算方便,統(tǒng)一就算1天10萬。
2月24日到3月6日,一共11天,就是110萬。
按照有食品安全問題退一賠十來算。110萬都退回去,再賠1100萬。
這個方式,海底撈考慮嗎?
10
傳統(tǒng)的洗一洗,無法在心理上解除大家的膈應。
那么,整個店重新裝修呢?
重裝有2項成本。
一是要停業(yè),不僅沒有營收,還要繼續(xù)支付員工薪資;
二是裝修的硬成本,這么個火鍋店,大幾十萬總要花的吧。
另外,重裝也等于是坦白了是哪個店了哦。那個店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是避坑的,會不會吸引審丑網(wǎng)紅打卡,不好說了。
這個方式,海底撈考慮嗎?
11
這樣看來,還是反手把那兩個小孩告了,比較方便。
3月9日,據(jù)紅星新聞報道,海底撈改變主意,要告他們。

順著輿情走,打臉自己不猶豫,也是公關的常規(guī)解決思路之一。
12
通常,會用業(yè)績和股價的變化,評估負面影響。
在大眾點評翻了翻黃浦區(qū)幾家店的最新評論,是OK的。

從照片看也沒受什么影響。
股價也是漲的。

持有股票的人說,時間一長,還是該吃吃該喝喝。
再說一遍,老板最在意的這兩項東西,與衡量公關處置措施是什么水平,沒有任何直接聯(lián)系。
13
海底撈在案例界,曾有極高地位和出現(xiàn)頻率。
當年各家組隊奔赴海底撈的學習熱情,堪比現(xiàn)在學胖東來。
別的我也不懂,單說公關:編入市場營銷課的,從來沒有真正的公關。
上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