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斯卡特執(zhí)教后的上海海港,遇到進攻比自己好的球隊,的確是很難有贏面。不過本場比賽就過程來講,相比之前2次交鋒,上港更好地找尋到了自己德特點。
尤其是在上半場,上海海港有點踢出之前大小王在的時候的味道,就是哪怕打客場,也能整體壓上去,有一個按著對手打的階段。
從場面上可以看得很清楚,球隊機會是有的,但這個時候其實少一個武磊的穿插,質量上會差很多。然后哪怕壓著對方,但本方后場太漏了,反倒是被橫濱的團隊配合打穿自己的中腹。
畢竟讓維塔爾去穿插禁區(qū),是不可能成功的。這也是少了武磊和加布里埃爾之后的無奈之舉。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維塔爾腳下動作頻率有優(yōu)勢,也是前場這會兒唯有腳下動作頻率夠快的。但是維塔爾速度不夠快,同時最后一下動作的爆發(fā)力很平庸,所以就是差口氣。
維塔爾本質就是一名技術工兵,他的價值就是在2,3人防守下擺脫轉身把球摘出來。哪怕是亞冠淘汰賽,他也能做到。
可是他沒速度,他需要有速度點來接力。如果有加布里埃爾,上港可以獲得大量攻防轉換時瞬間起速破防的機會。但沒有這個點,你會覺得上港進攻到維塔爾這里就等著對方來犯規(guī)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場三中衛(wèi)是失敗的。因為上一場三中衛(wèi)的成功基礎在于王燊超,他有出球能力,可以組織進攻發(fā)起,同時王燊超的防守移動也更靈活。
本場三名純中衛(wèi)(李昂名義上算帶邊后衛(wèi)屬性,不過畢竟不再年輕了),無論是攻防,都打不出上一場的效果。
上港的第一個丟球,就是自以為還能跟上一場下半場一樣,通過三中衛(wèi)體系出球。
問題是沒有了王燊超之后,后場三人散開接應沒意義,也沒有出球能力,反倒是加大了徐新的壓力,也讓邊翼衛(wèi)跑動距離增長了,得不償失。

雖然輸是輸了,甚至1比4的比分有點大,不過真實的差距沒有比分來得那么大,甚至從射門數上看,上港還17-14領先。(對手得分機會更好,是因為上港防守做得有點差,后防線失誤導致對方單刀等)
只是當前陣容缺的關鍵元素還是太致命,等于直接把這套班子的進攻上限給抹掉了。好在球隊后面隨著加布里埃爾和武磊的復出,還是有機會變強的,這也是未來的上港,可以被期待的理由。
其實以中超球隊的實力,可能有2-3家具備亞冠8強的競爭力(比如山東泰山、北京國安等)。只是上海海港的踢法,恰好是最不合適打強隊,尤其是面對進攻比自己強的隊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