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我在地鐵上聽到兩個年輕人討論,他們的孩子很快就要出生了,不知道能不能趕上領取育兒補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發(fā)放育兒補貼、整治“內(nèi)卷式”競爭,都是青年人特別關心的話題。而隨著兩會結束,現(xiàn)在他們更關心的,可能就是這些決策什么時候能落地了。
其實兩會還沒結束時,這些事項就已有了新動向。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兩會期間透露,正在起草育兒補貼操作方案,屆時會有直接的惠民措施。一些“大廠”則相繼傳出強制不加班的消息,雖然每家公司具體做法不同,但這些消息共同形成了一種“反內(nèi)卷”的輿論氛圍,這也體現(xiàn)了兩會對全社會的導向作用。
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出臺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這一表述中有多層含義,但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求早、求快。
這首先是及時回應群眾期待的要求。兩會期間,全社會高度關注各種利好消息,這些政策早日落地實施,會讓群眾在第一時間感受到政府的施政效率,增強政策獲得感。當群眾發(fā)現(xiàn)宏觀政策的規(guī)劃切切實實變成口袋里的收益時,將會鼓舞人心、激發(fā)信心,更有利于后續(xù)政策的順利推行。
這一要求還是基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于“底線思維”的深化和踐行。去年召開的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各項工作能早則早、抓緊抓實,保證足夠力度。這次兩會上又提出“能早則早、寧早勿晚”,“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政策的思路一以貫之,其中都突出了行動要快、力度要足這兩方面的要求,而“搶時間”“一次性給足”的表述更進一步,體現(xiàn)了一種緊迫性。
當前外部局勢復雜多變,國內(nèi)面臨總需求不足、部分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存在一定困難等問題。在各種不確定性面前,要對其可能造成的影響做充分的預估,為自身留足提前量和緩沖空間。各項政策出臺實施要適度靠前,力爭早實施早見效,早一步壯大我們自身的實力。這樣當一些不確定因素演變?yōu)榇_定的不利因素時,我們應對的能力會更強、底氣更足、沖擊更小,在大變局之中也將更有優(yōu)勢。
“與不確定性搶時間”,本質上還是要靠自身發(fā)展的確定性去對沖不利因素。不確定性,顧名思義其特點就是飄忽不定、難以預測,如果我們圍繞著它去轉,就會讓自身失去根據(jù)、陷入被動。而做好自己的事,使經(jīng)濟結構更優(yōu)化,發(fā)展質量更高,速度更快,那一切外界的不確定性最終只能如秋風過耳。
增強自身的確定性,對各級政府的施政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翱礈柿司鸵淮涡越o足”,這要求施政者要能看得清,也就是說對發(fā)展方向和時機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把握準經(jīng)濟活動的趨勢和主流,知道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向何種產(chǎn)業(yè)發(fā)力。同時還要“一次性給足”,要求施政者要有膽識有魄力,有審時度勢的勇氣和決斷,既要速度快,還要質量高。這是時代對施政者的要求,而能通過復雜局勢考驗的人,必將會取得更大成就。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鞍倌晡从兄笞兙帧边€在深刻演變,我們既是見證者,又是創(chuàng)造者,在歷史的“關鍵時間”里擼起袖子加油干,總有一天我們會為自己的拼搏而欣慰。
(文/于永杰)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