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6日普京發(fā)出一道全新任命,達爾奇耶夫“破格”成為了新一任俄羅斯駐美大使,此舉直接傳遞了兩重信號。

對此特朗普自然可以以“商人思維”了然于胸,但中國卻忽然對美俄“舉措”做出了公開表態(tài)——美俄說了不算!

那么普京全新任命為何是“破格”?特朗普又接收到了什么“信號”?還有中國選擇這一時機發(fā)聲的目的又在哪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近一段時間,普京拉開了對美“友好”三部曲,先是兩輪美俄“談判”圓滿成功,接著普京直接親口承認:俄羅斯已經(jīng)準備好和美國重新建立合作關系。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普京表示俄羅斯稀土儲量可是比烏克蘭多,那么在接下來的對外合作里也不會排除與美國“攜手”。

這種公開與烏爭搶美國“注意力”的舉措,被輿論認為是普京“破冰棋局”中的一環(huán),然而這遠不是結束……

本月6日,克里姆林宮簽署一份總統(tǒng)令,64歲的外交“北美通”亞歷山大·達爾奇耶夫成為了新一任俄羅斯駐美大使。

這項看似常規(guī)的人事調(diào)整,實則是普京向特朗普政府拋出兩重的“戰(zhàn)略探測信號”,亞歷山大這位兩度常駐華盛頓的外交官,早就被譽為“能讀懂白宮潛臺詞的對話者”。

新任大使達爾奇耶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普京首先拋出的第一個信號就在于美俄“密談”應該進入到專業(yè)階段了。

畢竟在利雅得密談里,美俄達成的4大“默契”:重啟大使館運作、建立軍事熱線、推動俄烏臨時?;稹⑻接懕睒O資源聯(lián)合開發(fā),都還處于框架階段。

而美方在伊斯坦布爾會談時間段遞交照會,快速批準俄方提名人選,證明達爾奇耶夫的任命與“破冰”存在掛鉤。

對此我們不得不說,普京發(fā)出的信號特朗普確實已經(jīng)確切收到,畢竟這種“閃電速度”在美俄外交史上實屬罕見。

第二重信號,在于普京正在通過“破格”提拔達爾奇耶夫的任命告訴美國,雖然“破冰”事關重大,但是俄羅斯也不會一味妥協(xi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為按照慣例,俄駐美大使基本都需要先擔任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一職,但達爾奇耶夫并沒有達到這一“門檻”。

分析人士認為普京選擇他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工作風格過于“強硬”的態(tài)度,像是前美國駐俄大使沙利文就曾將“達爾奇耶夫”的態(tài)度稱之為矛盾。

此舉與美國現(xiàn)狀“不謀而合”,目前美國正在面臨通脹高企,新政府不夠穩(wěn)定,以及因“關稅戰(zhàn)”而引發(fā)反對浪潮等多重難題。

這時候特朗普的“商人式妥協(xié)”就會在美俄對話中發(fā)揮作用,只要俄羅斯足夠強硬,特朗普也絕非一個完全“固執(zhí)己見”的人。

當然,對于美國試圖以解除部分制裁為餌,誘俄疏遠中國的“戰(zhàn)略置換”則并不一定會成功,畢竟普京在美俄談判后已經(jīng)委派紹伊古訪華來“消除疑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無論如何,在普京最新任命背后的態(tài)度,恐怕特朗普已經(jīng)心里有了數(shù)。但問題在于國際形勢里,大國關系就真的只有“二人轉(zhuǎn)”嗎?

當美俄還在通過政治布局隔空對話的空擋,中國歐洲事務特別代表盧沙野已經(jīng)揭開了“美俄破冰”的底層邏輯——“踢走歐洲、瓜分烏克蘭”。

3月6日,盧沙野接受BBC等媒體采訪,談起了中國與西方關系以及北京對俄烏停戰(zhàn)談判的立場。

首先盧沙野代表率先表示了替歐洲“心寒”,直言“歐洲該反思過去的一些對華政策”。

事實上盧沙野代表說的沒錯,如今歐洲正在經(jīng)歷從“戰(zhàn)略附庸”到“憤怒盟友”的艱難時刻,尤其是包括烏克蘭在內(nèi)的多個歐洲國家正在經(jīng)歷特朗普帶來的美式霸權“三宗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一,美國6日突然切斷對烏軍事情報共享,當晚俄軍就發(fā)動了開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聯(lián)合打擊。

67枚導彈與194架自殺式無人機像是“水銀瀉地”一般席卷了烏克蘭境內(nèi),四州能源設施轉(zhuǎn)眼就被摧毀,烏軍東部防線更是直接遭到突破。

其二,在拉攏歐洲時美國搶了俄羅斯的“天然氣生意”,但歐洲并沒有得到物美價廉的能源供應,據(jù)悉一艘LNG船從美國裝載液化氣運抵歐洲的售價竟然高達2.75億美元。

如果對比來看,此價格為俄羅斯供天然氣的4倍,更是美國本土供應的7倍左右,可見歐洲還是淪為了美國的“提款機”。

為此法德事實上已經(jīng)不顧“綠色發(fā)展”開始一定程度重啟“煤炭能源”,更諷刺的是德國為此把朔爾茨“送下臺”,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面對特朗普時也不敢直接“質(zhì)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完全可以說,在美國已經(jīng)決定了要“拋棄”歐洲盟友的情況下,美國對歐的“余威”仍然存在。

盧沙野代表所提及的另一事項則是針對“美俄接觸”,他表示北京方面對此表示贊賞,畢竟這是推動和平的舉措,但是烏克蘭問題不能“僅僅”由美俄說了算。

面對沖突,中方早已經(jīng)通過三重行動告訴世界:什么才是真正的為和平努力!首先中國早就多次援引聯(lián)合國憲章第51條,反對將主權國家“物化”交易。

其次中國牽動“和平之友”小組在尋求沖突的平衡解決方案同時,深挖解決沖突的根源所在,此舉直指或許推動“北約與俄簽署互不東擴協(xié)議”才是真正解決核心問題。

對此2月底俄外交副部長也站在不同角度,對“和平之友”小組的所作所為,表達了尊重和贊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重要的還是,近日中國對烏簽署了豌豆及水產(chǎn)品協(xié)議,直接用市場準入替代政治施舍告訴美俄,其實解決問題還有“很多種方式”。

所以看似一場“無意間”的采訪,其實已經(jīng)點出了“破局關鍵”,在美俄傳遞信號的同時,如何避免“烏克蘭被明碼標價”、“歐洲淪為看客”乃至“中國成為美俄博弈的潛在犧牲品”才是真正關鍵。

接下來,達爾奇耶夫如何在普京的授意下和美國進行“對話”,也將對俄烏和談局勢產(chǎn)生“一定”影響。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普京:俄美已準備好重新建立合作關系》

澎湃新聞《普京:俄羅斯稀土儲量比烏克蘭多,愿對外合作,包括美國》

環(huán)球網(wǎng)《快訊!俄媒:普京簽令,正式任命達爾奇耶夫為俄駐美大使》

紅星新聞《普京新任命的俄駐美大使是什么來頭:風格強硬的“美國通”,被稱“世襲外交官”》

現(xiàn)代物流報《俄愿提供200萬噸鋁給美國 同時商議稀土開發(fā)事宜》

BBC《中國大使盧沙野:特朗普對盟友的態(tài)度讓人替歐洲“心寒”》

參考消息《美國切斷對烏情報共享》

觀察者網(wǎng)《揚之:誰在踐踏烏克蘭的“尊嚴”?》

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俄副外長:俄方尊重烏克蘭問題“和平之友”小組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