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取閻錫山聯(lián)合抗日、共同反蔣,毛主席于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寫了一封信給閻錫山。
毛主席給閻錫山的信中,有這么一句話:“郭團長及貴軍官兵一律優(yōu)待,同屬國人,勝之不武,敝方絕無驕矜之心,武器彈藥,楚失楚得,諒先生及貴軍領(lǐng)袖亦當不致有所芥蒂也?!?/p>
毛主席伏案寫作
這句話中有“楚失楚得”這個詞語,它是什么意思呢?
它源于《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中記載的一個典故——楚國有人遺失了他的弓箭,但他卻不肯去尋找,他說:“楚國人遺失的東西,楚國人得到了它,(肥水不流別人田),又何必去尋找呢?”孔子聽說這句話后表示:“去掉話中的‘楚國’兩字就更好了?!崩献勇犝f這句話后表示:“去掉話中的‘人’字就更好了?!薄炯?strong>“楚失楚得”】。因此,老子是最公道的,因為他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天地是多么大公無私呀!生育萬物而不把萬物視為自己的子女,成就萬物而不把萬物據(jù)為己有,萬物都承受天地的恩澤,享用天地的利益,卻不知道恩澤和利益是從哪里來的。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p>
這個典故的運用非常貼身而有說服力,使閻錫山都不好意思計較,否則就顯得自私小氣了。
于細微處見精神,從這片言只語中,我們既能感受到毛主席博古通今的淵博學識,又能感受到毛主席大公無私的廣博胸懷。

閻錫山
附錄毛主席給閻錫山的信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百川先生:
敝軍西渡,表示停止內(nèi)戰(zhàn),促致貴部及蔣氏的覺悟,達到共同抗日之目的。微日通電[2]或恐未達,抄上一份,托郭團長[3]帶回,即祈審覽。
救國大計,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集事。敝軍抗日被阻,然此志如昨,千回百折,非達目的不止,亦料先生等終有覺悟的一日。側(cè)聞蔣氏迫先生日甚,強制晉軍二度入陜,而以其中央軍監(jiān)視其后,是蔣氏迄無悔禍之心,漢奸賣國賊無與為匹,三晉軍民必有同慨。先生如能與敝方聯(lián)合一致,抗日反蔣,則敝方同志甚愿與晉軍立于共同戰(zhàn)線,除此中國人民之公敵。

郭登瀛劇照。郭登瀛是閻錫山部第六十六師第三九二團團長,一九三六年春紅軍東征中被俘。
郭團長及貴軍官兵一律優(yōu)待,同屬國人,勝之不武,敝方絕無驕矜之心,武器彈藥,楚失楚得,諒先生及貴軍領(lǐng)袖亦當不致有所芥蒂也。今遣郭團長返晉,面致手書,如有所教,乞令郭君再來,以便溝通兩方,成立諒解,對付共同之公敵。吉縣縣長暫留此間[4],稍緩亦當令其返晉。國難日亟,諒三晉賢者決難坐視也。
專此。即頌
勛祺。不一!
毛澤東
五月二十五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