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理財問題,大家問的較多,集中回復下——

一是大陸居民沒有境內(nèi)合法合規(guī)直接買美股的渠道,只能開海外證券賬戶+銀行賬戶買,最容易的是香港賬戶

但香港證券賬戶早不讓大陸新戶開了(實操中也有暗門,但我沒法公開說,自己去淘寶咸魚小紅書上搜去),香港銀行賬戶要么肉身去次香港,不想去或證件上交不能去的也可線上見證開戶,但要存?zhèn)€幾十萬才給享受這種增值服務

整體上看,香港那邊金融監(jiān)管相對寬松,各家機構(gòu)唯利是圖,差異很大,如果有香港保險配置需求,也可加小寶微信(lzbxb06),小寶會給一些香港銀行和證券的開戶建議

另外還要把境內(nèi)人民幣在境內(nèi)銀行先換匯成美元,再把境內(nèi)賬戶里的美元匯入你境外賬戶,不能保證一定不被卡

這一系列門檻已把90%以上國人卡住,但還能買境內(nèi)基金公司發(fā)行的美股QDII基金,合法合規(guī)

比較簡單的是上支付寶、天天基金等平臺買場外QDII,缺點是買賣費率高+經(jīng)常外匯額度不足被限購,想買不讓買,這幾年常遇到

我更推薦證券賬戶里買場內(nèi)QDII-ETF,主要是標普500ETF納斯達克100ETF,交易費用和持有成本最低,也無需挑選板塊,美股大盤漲你就賺,大盤跌你就虧

缺點是對應場外基金集體限購時,可能導致場內(nèi)ETF基金出現(xiàn)高溢價,內(nèi)在真實價值(凈值)只有1塊錢的基金,卻賣你1塊1,就很虧

昨天我說美股歷史高點回撤20%是上車機會,回撤30%可加碼入場,回撤40%乃天賜良機,考慮重倉下注

有些被A股折磨怕的荔枝說你咋知這就是底?萬一跌50%甚至70%呢?

我當然不知道底在哪里,但我知道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那會兒,美股兩大指數(shù)最多也就從歷史高點跌了50%+就見底了,且前后只用一年多,07年見頂,09年見底,然后一路蹭蹭漲

就算特朗普再怎么亂搞,美國再來一次次貸危機那么恐怖的場景,極限跌幅也就腰斬,下跌時長也就一年多,熬一熬就過去了

二是最近長債基金連續(xù)下跌,很多人慌了,問要不要割肉

債基主要是去年降息預期和悲觀情緒打得太滿,和紅利股邏輯一樣,避險需求強勁,大家都在瘋搶,導致價格透支,現(xiàn)在回補很正常

普通債基不是包賺不賠的,劇烈震蕩時也會有不好的持有體驗,但債券終究是固定生息資產(chǎn),最多熬個半年幾個月,虧損終究會逐漸補回去

如果連債基這不到10%的波動都承受不了,那真心建議不要碰任何股票型基金,更別說股票,才2個多月功夫,特斯拉股價就跌了55%,你說吃雞不吃雞?

德爾斐三神諭,大家最喜歡討論的是第一句“認識你自己”,但第二句“凡事勿過度”也很重要

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什么東西太熱,都容易崩,A股、美股、黃金、比特幣……當然也包括債券

我很少聊債基,因為去年我手里的債基就清了,全換成流動性更好、波動性更小的微眾活期+plus

三是很多人吐槽微眾活期+plus真實收益率不如顯示的那么高,主要是系統(tǒng)耍了小聰明,默認顯示的是成立以來年化

但產(chǎn)品剛成立時,為打出名聲,銀行往往會進行收益補貼,把短期收益打上去以吸引關(guān)注,造成成立以來年化收益比近期真實年化收益高出不少

辦法是點一下“最高成立以來年化”的下拉菜單,改成看“最高近一個月年化”,會更準確

我還教過大家一個plus套利大法

戳這里回顧→

剛上市的高收益理財很搶手,可能上架不到半小時就搶光了,一般工作日8點半,14點半和16點更新,需要時不時看看,有機會就換

另外今年債市整體不行,活期+plus本質(zhì)接近于短債理財產(chǎn)品,收益率同樣受影響,不管怎么換倉,我去年說的4%肯定沒了,能有3%就很不錯了,總理剛說了,今年還要降息,而且會很快

如果你不懂這其中的小九九,傻傻持有雞肋產(chǎn)品,那近期可能2%收益率都沒有

但這就是不可能三角,高收益、高流動性、低風險,不能全要

短債理財風險低流動性高,收益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這段時間,不虧就不錯了~

對了,微眾銀行雖然叫銀行,但自家存款產(chǎn)品沒有特殊優(yōu)勢,除了大額存單+C款有3%,但要長期排隊且單筆最少要存20萬

活期+plus不是存款,是低風險理財產(chǎn)品,不存在暴雷的可能性,當然也不受50萬存款保險制度保障

不時有人問我財務自由門檻是多少,我留言墻答過好多次,總被噴太夸張,根本不用那么多錢

因為很多人根本沒理解“財務自由”的真正含義

我以前科普過好多次,這篇最全→

簡單說,財務自由不是一個確定的數(shù)字,一個一旦跨過去就萬事大吉的門檻,而是三個變量持續(xù)互動博弈產(chǎn)生的個性化結(jié)果

一是預期長期理財收益率,以前可能有8%-10%,現(xiàn)在往后看,也就4%-6%

二是預期長期通脹率,以前可能有4%-5%,現(xiàn)在往后看,也就2%-3%

過去2年,中國CPI都只漲了0.2%,基本零通脹,今年1月漲0.5%,2月跌0.7%,說明消費還是沒起來,而上面定的目標是今年CPI要到2%

理財收益先要減去通脹,確保本金購買力不縮水,剩下的才能消費,這樣算來,可生息資產(chǎn)的3%是比較穩(wěn)妥的數(shù)字,最多也不宜超過4%

三是理想生活的開銷,假如全家一年要花30萬,30萬÷3%=1000萬,這就是你家目前的財務自由標準

但這只是預估,如果實際理財收益不如預期,通脹高于預期,或生活開銷高于預期,就算有1000萬,也可能從財務自由狀態(tài)重新跌回不自由狀態(tài)

比如FIRE運動(財務獨立、提前退休)創(chuàng)始人Sam Dogen12年前以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凈資產(chǎn)提前退休,但最近宣布重新開始工作

原因有三:

一是近年來他的投資組合遭受重創(chuàng)

二是近年來全球大放水,導致生活成本大幅上漲,特別是醫(yī)療、教育等大額開支

三是他孩子要上大學了,12年前沒想到腰花那么多錢

也就是說,這三個變量都發(fā)生了不如人意的變化,導致被動理財收入無法覆蓋生活支出,必須要重新靠工作收入彌補缺口

可見,泛泛地問中國一二三線城市財務自由標準沒意義,得具體到你的實際情況

于是我勾勒了一張中國上流中產(chǎn)階級家庭畫像,把問題扔給AI——

“我生活在2025年的中國,一家四口,我40歲,太太38歲,孩子一個12歲,一個10歲,無移民打算,請問我現(xiàn)在需要準備多少可生息資產(chǎn),才能在我和太太立刻提前退休,永久失去工作收入的情況下,未來50年始終在在中國保持財務自由的生活狀態(tài)?

我希望的財務自由生活狀態(tài)包括:采購新鮮安全健康的食品飲料時不用刻意節(jié)約,雇傭一個保姆做飯打掃,家里養(yǎng)一兩只寵物,洗澡送寵物店,水電煤電話寬帶物業(yè)停車費不用刻意節(jié)約,敞開了用,我和太太都可以有一些付費的興趣愛好,比如瑜伽、健身、彈琴、做手辦、看各類演出展覽等,每周家人下一兩次中高檔館子,每月和親友聚一次聯(lián)絡下感情,活動包括吃飯、打牌、唱歌、打球、看電影、泡溫泉等,每年全家國內(nèi)中短途旅游2次,長途旅游1次,出國長途旅游1次,不能窮游,也不用奢華游,吃住行中等條件即可,每年給全家添置幾件中等價位的新衣服,給太太買點中等價位的新包包新首飾新化妝品,給孩子買點新玩具,每3年換一部中等價位新手機,每10年換一輛中等價位汽車,包含維修、保養(yǎng)、保險和汽油(或充電)費用,每20年更新一下家里的家電和裝修,孩子讀到大學或博士的學費和生活費,但不用考慮孩子工作后的生活費用,我和太太生重病有足夠的錢兜底治療,有自住房無貸款,且未來50年不用換房

假設未來中國長期通貨膨脹率2%,我長期理財年化收益率5%,即每年可拿出可生息資產(chǎn)的3%用于消費

最后給出低(入門級財務自由)、中(舒適級財務自由)、高(完全財務自由)三個層次的財務自由可生息資產(chǎn)標準”

我輸入了比較復雜的信息,尤其像孩子學費這種差異極大,各AI哇啦哇啦一頓輸出,具體算法不貼了,直接上結(jié)論——

DeepSeek 元寶 通義 豆包 海螺 入門(低檔) 1000-1300 2000 1267 3800 1000 舒適(中檔) 1300-1800 2800 2167 5700 1500 完全(高檔) 1800-2500+ 3600 3667 8000 2000

和我平時說的差不多,今天中國財務自由,最起碼要準備1000個

胡潤最新公布的中國千萬資產(chǎn)家庭數(shù)量206.6萬個,但包含自住房市值,我上面算法只考慮可生息資產(chǎn),不包括自住房

去掉自住房,真能拿出1000萬的中國家庭,應該不到100萬個

今天能過上相對體面的財務自由生活的中國家庭,大概千分之二

可就算有1000個,你一年也就只能消費30-40萬,平均每月兩三萬,真不算多

昨天力嫂搶孫燕姿演唱會門票,內(nèi)場都是1000多,今天我給兒子搶奧特曼演唱會門票,皮套 打斗座位太 遠 看不清,最好的票子也要 1000多,真不便宜,這就五千塊沒了,就算每月家庭預算兩三萬,也不一定舍得……

再少的話,你也可以辭職躺平,但很難獲得上面描述的比較體面的生活水準,包括請保姆,菜場自由,買包包,看演出,出國旅游啥的

實在省著點用,最少也得500萬,否則就算躺了也不踏實……

當然,你非要說我回老家種地,吃喝都不花錢,不旅游不社交不養(yǎng)車不養(yǎng)娃,生病靠醫(yī)保,用不起進口自費藥就放棄,存100萬就夠了,那當我啥都沒說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