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為公眾號又調(diào)整了推送規(guī)則,導(dǎo)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 京都 2023.10 。
像在睡夢中被鬧鈴驚醒,墨綠色的比叡山電車從轉(zhuǎn)角的軌道中駛來。那金色橢圓形的車頭,真像一張缺了五官的臉。
它會是貍貓變成的電車嗎?就算如此,也一定不是下鴨家那只喝醉了酒的貍貓,因為它變身的比叡山電車會狂風(fēng)驟雨地向城里的四條大街沖去。

當(dāng)你多多少少讀了一點森見登美彥,或者其他把空間設(shè)定在京都的小說,就會得到一張京都的隱藏地圖,橫平豎直的古都在這張地圖上扭曲翻轉(zhuǎn)。
地圖上列舉著種種充滿誘惑的地名,也許沉溺在對這些地名的暢想比真正到訪彼地更令人心神搖曳。但不管如何,我確實已經(jīng)抵達這里了。和好友們告別后,只身一人站在四條大街,四周望望,一時茫然。上一次獨自在異國旅行已經(jīng)是六年前。
來京都前和好友一致感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享受旅行時抱有adventurer心態(tài),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個人坐過夜火車、大巴都沒在怕的,臨近三十歲,好像快要丟失這種天性。這次特意在京都多留幾天,是對自己的檢驗,檢驗自己是否還享受一個人在路上的不確定性, 是否還能夠扮演一名“隱形的游客”。
隱形的游客,雖然有時也忍不住掏出相機,但多數(shù)時候都在盡力裝作本地人,看上去僅僅是在走路而已。
現(xiàn)在回過頭來,只想老實地記錄下在京都用腳走過的地方。說到底都是匆匆一瞥,浮于表面。但如果有人和我一樣,樂意獨自在京都閑逛,以下的內(nèi)容可能還是有那么一點點參考作用的。
撰文 | Bernina
編輯|晨仔
「町屋」
先說下在京都的錨點,每天暴走以后歇腳的地方。
因為先前去過京都的好友強烈推薦町屋,所以這次在酒店和町屋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町屋是傳統(tǒng)日式民宅,面窄縱深的木構(gòu)建筑。那些細密的木格窗欞,讓我想到古籍的欄線。
這次在京都住了兩家町屋。一家有80年歷史,放在一百年起跳的京都算不上老宅,它是翻新改造過的,因此設(shè)施完備,有空調(diào),有可以烘衣的浴室,也保留了漂亮的木樓梯等町家審美元素,和幾個朋友一起包下一整棟,住得舒適,且性價比非常高;另一家是獨自留在京都時住的,125年歷史的傳統(tǒng)町屋,恐怕除了廁所浴室不再是和式的,剩余一概都還是百年前的樣子。


● 改造以后的80年町屋,仍有古樸的木結(jié)構(gòu)元素。
著和服的民宿主人推開木門,我鉆進幽暗。赤腳踏上木板鋪成的小徑,左手邊是漆黑的茶室,毗鄰濃綠的庭院。小小庭院像是烏云露了破綻,陽光漏下來,卻像剛下過一場大雨,濃碧的顏色,可以自然地過渡到陰翳的室內(nèi)。



● 125年的傳統(tǒng)町屋,從庭院吸收靈氣。
住在臨街的二樓寢室,上下樓需要通過一段脊椎般的樓梯,第一次爬幾乎要手腳并用,后幾天逐漸習(xí)慣。寢室大約四疊半大小,臨街的“蟲籠窗”會透一點光線進來,隔壁即另一客人的寢室,還未自行鋪好榻榻米床鋪之前,已經(jīng)預(yù)感晚上大概不能睡得很好。
果然夜里隔壁翻身的聲音都清晰可聞,街道的車聲、人聲大清早便叩擊木窗,樓下的老鐘會在每個準點和半點敲擊報時(想起爺爺?shù)泥l(xiāng)下老宅也有一模一樣的鐘聲)。
盡管如此,想到跟我安利町屋的朋友說的,“町屋好看就可以了”,便以積極樂觀的游客心態(tài)照單全收。好在白天都在暴走,這些聲響其實對我影響也有限。
在這家町屋住了三晚,好幾次起念想去樓下茶室(町屋主人安排的public room)喝茶靜坐,只是每次經(jīng)過都只見那邊一片陰翳,也不見其他客人使用,也就作罷。只有一次深夜下樓上廁所,瞥見茶室里坐著一位瘦削的和服女士,就著昏暗的燈光默默吃點心,不好意思多看第二眼,學(xué)貓一樣偷偷逃開。

● 一樓的public room,始終在陰翳之中。

● 每早被“蟲籠窗”喚醒后,都不舍得睡懶覺。去民宿附近的Goodman Roaster喝過一杯咖啡,就有足夠精神支撐一整天的暴走。
「賀茂川」
鴨川三角洲是個“丫”字,左上的那一筆,就是賀茂川。與三四條市中心的鴨川相比,賀茂川勝在人少,人少也就意味著給樹木、水草和動物留了更多余地。
這里沿岸有綠蔭如蓋的大樹,河流里有成群的野鴨,看不見游客被飛鳥驚嚇的反應(yīng),而且離山更近了。逆著河流向上游走,北山的山巒線愈發(fā)清晰。沒機會在月夜碰見野鹿下山至河邊飲水,但是能在晴透了的天氣里在賀茂川走一走,坦然面對鋪天蓋地的綠和藍,已經(jīng)覺得很滿足。




●p1-4依次是賀茂川(鴨川)由北向南,p4即鴨川三角洲。
走了三角洲到北山通之間的這一段賀茂川。三角洲是野餐的好地方,走去賀茂川之前,也可以繞道糾之森、下鴨神社(許愿以后可以遇上糾之森的夏季二手書市),或者左轉(zhuǎn)過出町橋,經(jīng)過長年排長隊的和果子店,在出町商店街隨意地逛逛。出町商店街里外透著市井氣,氣質(zhì)類似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小路,咖啡店也像豆?jié){油條店一樣沒架子。小有名氣的獨立電影院出町座駐扎在這條街的中點。

● 早點鋪風(fēng)情的咖啡店。

● 出町座電影院。
如果心氣夠閑,腳力也夠,那么推薦一個賀茂川沿途容易被忽略的景點——京都植物園。明治時代,為了舉辦博覽會,京都在岡崎一帶建成美術(shù)館、動物園,規(guī)劃思路類似東京的上野公園。而植物園偏居一方,不在平安神宮這片熱鬧地。
植物園沒什么盛大的看頭,只歡迎無所事事的人。園內(nèi)基本不見外國游客,老人在樹蔭下閱讀,小寶寶趴著午睡,集體秋游的小黃帽們,把彩色的書包托管給幾棵樹——當(dāng)時看到這個畫面覺得溫馨可愛,特地拍了張照,后來在返程航班上讀川端康成的《古都》,發(fā)現(xiàn)他竟然在六十年前留意過同樣的畫面。

小說里的人物們本想去仁和寺賞櫻,但由于游客太嘈雜,念頭一轉(zhuǎn)“還是安靜的地方好啊,到植物園看看吧?”。書中寫道,植物園剛剛結(jié)束被美軍占領(lǐng)的時期,重新向京都市民開放。
《古都》是從1961年10月開始在《朝日新聞》連載的,京都植物園也正是當(dāng)年4月份恢復(fù)開放,也就是說小說里的時間背景與創(chuàng)作時間是同步的。想必,川端康成借筆下人物說出了自己當(dāng)年游覽植物園的所見所思。
“由噴水池向右,走到頂頭,再向左拐,似乎是兒童游樂場,可以聽到孩子們的嬉鬧。草地上整齊地堆放著許多小小行李包?!?/strong>如果是事先讀了《古都》再去的京都,我可能完全不會注意到行文中這個細節(jié),畢竟《古都》里有太多這樣瑣碎的筆觸。只是自己剛好在植物園里注意到了這個畫面,才會在閱讀至此時微微一震,感到自己至少有一瞬間分享到了京都人的纖細,或者說,我至少有一刻算是京都這盆精細無比的盆景的合格觀賞者了:)附贈一份安慰:以后不必焦慮在出發(fā)前沒有讀完必讀書單……

“我喜歡這里的樟樹林蔭道,一直巴望著重新開放。這些樟樹樹齡都有五六十年啦。我們是一步步溜達過來的呀?!?/strong>游覽中也途徑了樟樹林蔭道,因為從小看慣樟樹,沒有特別停留?!豆哦肌防镎劶暗木┒硷L(fēng)物不勝枚舉,其中這片樟樹林蔭道是西陣織造商宗助喜愛的散步地。植物園被占時期,他在織布機前工作時還會念叨這片樟樹會不會被占領(lǐng)軍砍了,等到重游植物園時,他又說應(yīng)該帶兒子來這樟樹林蔭道里走一走,“或許能使他性格變得柔和些”。
查資料得知,植物園被美軍占領(lǐng)了十五年,差不多就是宗助兒子長大成人的十五年。這位織造商應(yīng)該是抱憾于孩子在習(xí)性養(yǎng)成的過程中錯過了這片樟樹吧,他也一定是把過去的自己寄托在了此處。
對四時風(fēng)物的自我投射,對自然的敏感,對逝去風(fēng)景的懷念,這是從《古都》里走出來的京都人的形象,他們觀賞著京都這盆盆景,也早就熟稔于扮演盆景的一部分。

從植物園的賀茂川門出來,重返明亮寬闊的賀茂川。沿途北大通路上有一家可愛的vintage黑膠唱片店。店面不大,方正,一張張唱片整齊堆放,色彩如糖果撒一地,可以說整家小店就像一張大號的、封面俏麗的黑膠唱片袋。
午后一點,店里客人僅有一位戴鴨舌帽的黑衣男子,殺手般沉默,身體挪動得不著痕跡,把每個貨架上的每張唱片逐一翻閱。我若是老板,一定暗自高興。這家店各方面都可愛,包括價格。如果對搖滾、爵士感興趣,推薦到訪。


●Record Shop GG。
「一乘寺」
知道一乘寺這個街區(qū)是通過蘇枕書的兩本書?!毒┒脊艜觑L(fēng)景》和《有鹿來》,都是行前讀過的,也是這次在京都的指南之一。蘇枕書是位多年旅居京都的作者,分享在京都的日常。跟著小說游京都,思緒會不小心飄很遠,參考一份靠譜的在地指南,似乎會更關(guān)心腳下。
“從比叡山下來,可以在一乘寺稍作駐留。一乘寺的氛圍既庶民,又青春。因為大學(xué)生很多,房租又便宜,便成為文藝青年的聚居地。”正是受到這句話的指引,我出現(xiàn)在了開頭提到的碰見比叡山電車的車站。
一乘寺真像是閑散人士的家園。目之所及都是民居、小店,僻靜、家常。這片街區(qū)是有點肌理感的,河道細弱,鐵軌粗糲,這里冒出一片金色的農(nóng)田,那里合攏一塊綠色的公園,微妙地平衡在城與鄉(xiāng)之間的狀態(tài)。如果是以更悠閑的心態(tài)再來京都,應(yīng)該試試看住這里。


獨立書店惠文社是一乘寺的文藝招牌,開店近50年,是京都書店里的后起之秀,被《衛(wèi)報》評選為世界上最美的十家書店之一。如今最美書店這個詞聽多了,不痛不癢,況且在我們的語境里,已經(jīng)演化為地產(chǎn)商的營銷手段。
對惠文社并沒有多高期待,何況也看不懂日文書,不過實際到訪發(fā)現(xiàn),這的確是一家溫馨、時髦的書店。店里的光線是暖色調(diào)的,于是一本本嶄新的書看起來就沒那么冷冰冰,令人有伸手觸摸的欲望。據(jù)說店長并不完全按類目,而是把風(fēng)格相近、或有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的書擺在一起,因此是一家可以逛很久的書店。不過語言不通,也沒打算買厚厚的英文書,只好轉(zhuǎn)一圈看個氛圍。
意外之中,留意到兩小筐無人問津的中古繪本。原來都是福音館書店60-90年代的出品(福音館書店在日本是繪本的代名詞),昭和時代的復(fù)古畫風(fēng),關(guān)于探索自然的各種小主題格外有趣。心想繪本我總看得懂了吧,于是安心當(dāng)起大小孩,有滋有味地翻閱起來。最終選了幾本當(dāng)作給親友小孩的禮物,以及自留收藏。
走出惠文社,轉(zhuǎn)角處,低頭撞見一片碩大的羽毛。


一乘寺一帶還有美味的面包店、價格公允的二手家具器皿店,我只細逛了連鎖二手店2nd street在一乘寺的門店。京都好幾家2nd street,這次去了其中四家。
四條店無疑是貨最多的,游客也多。逛2nd street這種大而雜的店需要時運,更需要精力,如果再加上人聲嘈雜,身還未動,心已經(jīng)累了。反觀一乘寺店,只有稀疏幾個本地顧客,觀感相對疏朗一些,也就愿意多淘一會兒。而且,一乘寺店也有designer brand,品牌分區(qū)相對四條店還更清楚。在這里看到了其他門店沒看到的早期45r,一小排色彩靈動的Missoni針織品,還給家屬淘到了實惠的Patagonia。
另外去到的兩家分別在北山通和白梅町,北山通店也是有些設(shè)計師品牌庫存的,白梅町店就乏善可陳了,有相當(dāng)一部分店面是留給二手生活用品的,整體價格也更低廉。



●一乘寺的中古家具器皿店「葡萄ハウス家具工房」。
至于代表一乘寺“庶民氛圍”的拉面,很幸運地在高安門口沒排多久隊,不料咸到猛灌大壺冷水,一旁的本地食客淡定地光了盤。
「百萬遍」
百萬遍在京都大學(xué)一帶,因有高僧在知恩寺誦經(jīng)百萬遍驅(qū)逐瘟疫而得名。作補語的數(shù)量短語,被拿來當(dāng)?shù)孛犨^就很難忘掉。京都遍地寺廟,猜測知恩寺的特色大約在于接近世俗日常??吹接挟?dāng)?shù)鼐用癫蛔咄膺咇R路,特意借知恩寺內(nèi)的小路通行,從距離來看并不是為了抄近路。
和許多京都寺廟一樣,知恩寺內(nèi)的松樹弧度優(yōu)雅,像是在被風(fēng)搖晃的某一瞬間被定了格,從其間穿過,無風(fēng)也覺得有風(fēng)。

每個月15日,都會有熱鬧的手作集市在知恩寺展開。無論什么時節(jié)來到京都,總會碰上一些活動的。原本計劃逛一下平安神宮的跳蚤市場,沒趕上,好在旅行運守恒,又誤撞上平安神宮的學(xué)生祭。
我所看到的學(xué)生祭很像盛大的分場區(qū)的文藝匯演,《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里的學(xué)生祭場景彷佛在我后腦勺同步播放。雨絲打濕發(fā)絲,少女們依然全情投入,氣氛像是雨天放煙火。演出落幕,她們神情興奮地在草地上手拉手大笑轉(zhuǎn)圈,那個畫面讓我第一次不情愿地承認自己離學(xué)生時代已經(jīng)遙遠。后來走在百萬遍、京大校園,甚至在吉田山靜謐的山道里,都還會想起那天的學(xué)生祭。


●京大附近的無人古著屋,全自助購物,然而基本全是男裝,女生只能撿一點RL的男士襯衣與毛衣。
在京大校園,以及校園周邊的街道穿行,腳步格外踏實。圖書館門前的自行車,校外溫馨的小餐廳,都似曾相識。最大的區(qū)別或許是,京大的學(xué)生享有一座丘陵。走完哲學(xué)之道,從銀閣寺至百萬遍途徑吉田山,實在有點爬不動了,基本是抱著“來都來了”的心態(tài)登上最初的幾級木臺階。
吉田山是此行到過的京都最幽靜的角落。山上有一片點綴幾張石凳的歇腳地,清涼到堪比古墓。尤其享受下到百萬遍的山道,僅有腳踏枯葉的沙沙聲。人這樣少,樹林這樣密,幾乎疑心會有野生動物半夜從比叡山或東山下來,私奔到這小丘陵里來冒險。一個女生走在我前面,看模樣很可能是附近京大的學(xué)生。山道有些蜿蜒,她時而從視線中消失,又忽然在遠處樹林里露出腦袋,如果有個鏡頭把我這個“尾隨者”也拍進去,很可能是合適的懸疑片素材。


半山腰有一家朋友書店,在《京都古書店風(fēng)景》這本書里,被放在第一個來介紹,說明這家書店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朋友書店是京都為數(shù)不多的專營中國文史類圖書的書店,與京都大學(xué)人文科學(xué)研究所淵源頗深,關(guān)系很好……這也是我去的最多的書店,只要路過,沒有不進去的。店主很會做生意,定價恰到好處,絕不離譜,也絕不給撿漏的機會。”抱著巡禮的心態(tài)進了店,但很快羞慚于這家書店可不是開給我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的游客的,于是不敢多打擾。
京大附近還有一家春琴堂書店,初代店主是谷崎潤一郎的侍女(《細雪》中阿春的原型),谷崎去世前一周仍來店里買書。坐公交到京大站下,很快就注意到一棟白色小樓的二樓窗戶貼有春琴堂的字,遠遠望去,店里似乎是空的。一樓則是一家房產(chǎn)中介店——春琴堂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關(guān)店,之前就通過將一樓店面租給房產(chǎn)中介公司、縮小店面來維持生存。今年,連建筑外立面的店標也已拆去,貼在窗戶里的紙質(zhì)店標似乎在抓著最后一線生機。
雖然京都古書店值得巡禮,但我得承認還是在東京的神保町舊書街逛得更過癮,各類型的舊書店擠在一起相互取暖,一口氣就是一下午。神保町對于外國游客來說也更好買,同行好友以比國內(nèi)實惠不少的價格購入了1956年新潮社初版《金閣寺》,我們也在一家專售vintage電影海報圖冊的小店里,翻箱翻到最后直不起腰。
除了以上幾個落腳點,還用腳丈量了兩段適合一個人閑逛的路線:
南禪寺-哲學(xué)之道-銀閣寺
一段始終有河流陪伴的小路。薄薄一層疏水道像京都的毛細血管,卻會乍現(xiàn)很大一條的魚。幸好沒碰到櫻花季、紅葉季,哲學(xué)之道游客稀疏,沿河散步頗感有益身心。這條路線還可以途經(jīng)永觀堂(因紅葉聞名)、泉屋博古館(如果對青銅器感興趣)。



平安神宮-京都市立美術(shù)館-國立近代美術(shù)館
岡崎一帶,類似東京的上野公園,將博物館、動物園圈在一地。如果游客多或逢雨天,正好躲進美術(shù)館。傍晚五點半,走出竹內(nèi)棲鳳特展,面前出現(xiàn)一副現(xiàn)實畫卷:透過一面開闊的落地玻璃窗,陰雨中一層層的綠在滲進來,最遠處的山巒已成水墨色。



一直走到了離開京都前的最后一個下午。終于決定放過自己的腳。水火天滿宮附近有一家町屋書吧,主題元素是貓咪與鐵道旅行,兩者都讓我心動。尋訪到店門前,被告知臨時店休。眼前一黑,不幸又著急找?guī)?,只好徑直闖入幾步外的另一家町屋小店。


● 原計劃去的貓咪主題書吧,也是改造過的町屋。招牌僅僅是窗上那一小塊白板,感慨京都人都活在細節(jié)處。
沒想到隨便闖入的是一家fancy的網(wǎng)紅店,進店的時間點剛好卡在當(dāng)日最后一輪服務(wù)開啟時,好吧,就當(dāng)天意。迷迷糊糊,和其他三位客人在島臺的周圍落座,共同觀賞起一杯比女士妝容更精致的無花果芭菲的誕生過程。啊,又是一盆精細的盆景。
我矜持地微笑,感到一絲詭異和錯亂:我怕不是竄到了另一個平行世界吧?是不是還有一個我正在隔壁懶懶地翻著貓咪漫畫書,對著可愛的貓咪芭菲瘋狂拍照……
半小時過后,卻在苦惱地注視著一盤肉桂吐司。盡力了,實在吃不完,而其他人已經(jīng)在從容享用最后一道小食。我把歉意寫滿整張臉,用力解釋,不愿觸傷京都人敏感的心思。那對主廚夫婦的眼神顯然不解,眼看氣氛尷尬下去,鄰座的客人輕輕一句話翻譯出我的意思。話音剛落,席間的京都人默契地爆發(fā)出理解的笑聲。
說好的“隱形的游客”呢,竟以失敗收場。

本文原載于公眾號:BerninaVintage
本文作者:Bernina ,vintage 文化愛好者,古著店店主,自由撰稿人。
本文圖片均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的可能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yīng)聘撰稿人請發(fā)送“應(yīng)聘”至后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