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lián)網(wǎng)是懂得“篡改”記憶的。
過去一年間,一段《譚談交通》的舊視頻被網(wǎng)友翻出,在網(wǎng)絡上瘋傳。
鏡頭中的譚喬警官,撕開一輛奔馳車的遮擋車牌,露出“川A666T6”的號碼。
大奔車主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卻全程保持沉默。

網(wǎng)友的想象力瞬間被點燃。
有人分析女車主“背景驚人”,有人斷言“譚喬因得罪權貴被迫下課”。
“人是上午得罪的,離職手續(xù)是下午寫的?!?/p>
他們說得頭頭是道,好似親眼所見。
很多不明真相的網(wǎng)友,也跟著推波助瀾。
為了還原真相,前幾天譚喬用個人賬戶發(fā)布了一條視頻,稱找到了當年的奔馳車主。
視頻中,大奔車主雷女士依舊穿著當年的那條裙子。

面對謠言,雷女士回應說:
“當年面對檢查時一言不發(fā)不是太囂張,而是太緊張。
以至于不敢說話。”
那時候的她,家里確實有點底子。
但就在上節(jié)目的那一年,家里遭了大難。
先是丈夫去世,自己誤信他人,被騙走大半家產(chǎn),房子不得已拿去抵債。
而那輛備受網(wǎng)友關注的大奔,也是因為要做生意貸款買的。
她說,這些年常常被謠言困擾,希望通過這次訪談為自己正名。
譚喬更在視頻中明確表示,離職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大奔666”。
說真的,也不知道有些網(wǎng)友是怎么想的。
雷女士這期節(jié)目的播出時間是2012年,而譚警官是在2018年遞交的辭職報告。
之后做了幾年后勤,2021年正式離職。
那些說譚警官是得罪了權貴下課的,能不能先把時間線給捋清楚?
更離譜的是,譚警官都已經(jīng)親自辟謠了,評論區(qū)里還是能找到質疑的聲音。

《懂的都懂》,也不知道他們到底都懂什么了。
只能說豪車、遮牌和沉默的女車主,完美契合了大眾對“特權階層”的刻板印象。
這些人不是懂了,而是只愿意相信符合自己預設的事情。
不幸中的萬幸,這次澄清也算是為雷女士洗刷冤屈了。
與此同時,我在評論區(qū)看到了很多網(wǎng)友在感念過去。
“挺好的,10年都過去了,雷女士和譚警官還能聯(lián)動在一起?!?/p>
譚喬再也不是當年的譚警官。
再次見面,他發(fā)福了,發(fā)際線也變高許多。
唯一不變的,是胸前那串警號。
讓人想起了那些回不去的時光和歲月。


還記得《譚談交通》里的氣球哥嗎?
2011年,那個騎著破自行車、賣灰太狼氣球的男子,行駛在快車道里。

被譚警官截停后,他笑著說了自己老婆跟自己離婚的慘事。
說完后,他還給自己配了個BGM——高唱《愛情買賣》。
最后,他說了一句:“譚警官,我能不能送你個氣球啊?”
男子因此走紅,被網(wǎng)友親切地稱為“氣球哥”。
還有那位“福貴”大爺。
2011年,譚警官在街頭執(zhí)法。
有個大爺正在用三輪車載貨。
瘦骨嶙峋,滿臉滄桑之感。

譚警官攔下來,說:大爺,這樣很危險,要出事了,爹媽心疼啊。
大爺說:我爹死了,我娘也死了。
譚警官問:那你老婆呢?
大爺說:老婆也死了,死了11年。

譚警官又問:那你子女呢?
大爺說:
也死了,生娃娃難產(chǎn)死的。
哥哥也死了,死了18年。
就剩一個弟弟和一條老黃狗。
智障

面對命運坎坷,大爺只是笑呵呵地說了句:
向前看。

還有一位男子無證駕駛,譚喬將他攔下。
男子說自己女兒生病了,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起初,譚喬認為對方是在撒謊來逃避懲罰。
被譚喬逮住后,他解釋說:
我女兒得了尿毒癥,要錢看病,我是被逼的沒辦法!
執(zhí)法多年,譚喬見慣了用撒謊來逃避懲罰的人。
他問,自己能不能去醫(yī)院看看?
男子帶譚喬去了。
當看見女孩躺在醫(yī)院奄奄一息的那一刻,譚喬喉嚨哽咽。
幾天后,他塞給男子幾百塊錢。
“沒別的意思,是好心人捐助的?!?/p>
其實,哪有什么好心人。這點錢,是譚喬自掏錢包。
節(jié)目中,譚喬經(jīng)常自掏腰包為違規(guī)者墊付罰款。
這種“法外柔情”,讓節(jié)目早已超越了普法框架,也是大家喜歡譚喬的原因。

只是沒想到,這樣極具溫度的節(jié)目,會在2018年戛然而止。
彼時的譚喬,從當?shù)仉娨暸_辭職了。
人們對其中原因各種猜測,但也只是猜測罷了。
沒人知道,譚喬在想什么。

很長一段時間,譚喬都在為“譚警官”這個身份困擾。
外界的人們都把他當神,可他不是神。
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有一次,譚喬開直播。
有網(wǎng)友出言不遜,譚喬一時沒忍住,飆了臟話。
直播間刷刷就有人留言:看,譚警官也罵人了!
這段“罵人視頻”被人剪輯發(fā)到網(wǎng)上,引起輿論發(fā)酵,抹黑了單位的形象。
譚喬自然也挨了處分。
還有一次,譚喬在朋友圈幫妹妹宣傳面膜。
結果,第二天就有人投訴到交管局。
理由是,公務員不能賣面膜。
還有人以被他抓到為榮,故意開車不系安全帶、打電話。
而譚喬,最厭惡這樣的事情。

類似事情實在太多了。
時間久了,譚喬人格開始出現(xiàn)了分裂。
他說:我影子里面仿佛有兩個人。
一個是無瑕的譚警官,一個是真實的譚喬。
有時想做真實的自己??闪硪粋€聲音又會跳出來說:
你不能這樣,得忍著一點。
譚喬抑郁了,每天要吃下三種抗抑郁的藥物。
某天,他終于鼓起勇氣走出體制內,擁抱新生活。

2023年,譚喬以自媒體人身份回歸,開啟《譚喬尋人記》。
他尋訪當年的節(jié)目參與者,想知道他們的近況。
當年紅遍全網(wǎng)的“氣球哥”,早已不賣氣球。
每天都在為了生計奔波,卻依舊樂觀地唱著歌。
視頻最后,氣球哥笑說得那句“當年我送你的灰太狼氣球過時了”的自嘲,戳中了無數(shù)人對生活無常的共鳴。
還有那位現(xiàn)實版的“福貴大爺”,再次重逢時,他有了新的生活。
他再婚了,還有了女兒。
和譚喬重逢時,女兒已經(jīng)五歲了。
一家人蓋了新房,生活安穩(wěn)。
唯一的遺憾,是當時“出鏡”的那條拴在車上的老黃狗被人偷了,大爺又換了條新狗。
譚喬問大爺,有沒有建議給到網(wǎng)友
大爺還做著那個經(jīng)典的手勢,說著:“向前看?!?/strong>
甚至“囂張”的大奔車主雷女士,還穿著和當年相同的衣服。
只是大眾知道了,她并不是囂張,而是緊張。
如今的生活,跟普通人也沒有什么不同。
一切看似沒有變化,卻又好像都變了。
亦如我們的人生。

對于譚喬發(fā)布的這一系列“尋人”視頻,網(wǎng)友表示:
好看,愛看。
為什么網(wǎng)友會執(zhí)著于“尋人”?
我想,這不僅是獵奇,更是一場集體記憶的“售后”——
在網(wǎng)紅人設泛濫的時代,網(wǎng)友更希望看到未經(jīng)修飾的生活模樣。
那些曾感動無數(shù)人的小人物,仍在生活的夾縫中掙扎。
他們的故事不需要獵奇化的改編,只需被看見、被尊重。
還有很多曾與譚喬一起笑過、哭過的網(wǎng)友,看完視頻后也想起了自己的成長軌跡。
“初看還是斜劉海,如今已是地中海?!?/p>
《譚談交通》雖然早已停播,但留下的命題是永恒的。
我們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既遵守規(guī)則,又保有溫情?
我想,正如譚喬在最新視頻中所說:
“普法節(jié)目本想讓人們少犯錯,但現(xiàn)在我更想讓大家少些偏見?!?/p>
或許,這才是對“青春售后”最好的回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