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深諳權謀的段祺瑞控制了安福國會,成為了北洋政府的實際掌舵人,只皆因其執(zhí)政期間,極力反對孫中山革命,瘋狂殘害進步人士,武力鎮(zhèn)壓愛國學生,倒行逆施的行為讓國人十分反感。

于是,一個年輕人幾經(jīng)輾轉,找到了民主革命領導人孫中山,當即表示自己愿意組織暗殺團體,轟炸北洋政府,刺殺段祺瑞。
鑒于暗殺這類行為太過恐怖,極易造成社會恐慌,引發(fā)國民不安,不利民主共和,因此,孫中山并未同意這個年輕人的意見。

直到1931年,臭名昭著的918事變爆發(fā)之后,這個年輕人從朋友那里得知,素有少帥之稱的“不抵抗將軍”張學良要來上海度假,這個年輕人頓時青筋暴起,決定給這位“紈绔子弟”一點顏色看看。
當時,張學良在上海的衣食住行全部由青幫大佬杜月笙負責。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張學良剛來到杜月笙安排的住所。就在門縫上發(fā)現(xiàn)了一張小紙條,紙條下面還放了一顆拆了引線的炸彈。

紙條上面的內容更是讓張學良惶恐不安,下面是三個選擇。
第一條,立刻結束所謂的“休假式”治療,返回東北,整軍備戰(zhàn),迎戰(zhàn)日寇,收復國土。
第二條,自愿獻出自己全部財產,購買軍火,無條件支持全國各地的抗日武裝。
第三條,剖腹自盡,以謝國人。
這個年輕人用近乎開玩笑似的小字條,卻讓張學良如坐針氈,惶恐不安。張學良二話沒說,當即將小紙條送給了杜月笙,青幫大佬杜月笙,一眼就看出來了紙條背后的神秘人物。
此人就是被譽為遠東第一殺手,有著民國荊軻之稱的斧頭幫幫主王亞樵。據(jù)說凡是被他盯上的人,基本上已經(jīng)是半只腳踏進了鬼門關。

盡管當時杜月笙的勢力已經(jīng)遍布上海的各個角落,用呼風喚雨、叱咤風云來形容都不為過。但是,面對斧頭幫幫主王亞樵,杜月笙最終還是選擇了敬而遠之,畢竟連自己的老大哥黃金榮都要給王亞樵三分薄面。

杜月笙早年曾和王亞樵過交手,結局是損失10萬大洋。于是杜月笙向張學良表示,既然少帥被王亞樵盯上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盡快離開上海吧。
以至于后來張學良在撰寫回憶錄時,不由得感嘆道王亞樵一張小紙條居然比蔣介石還狠,讓我灰溜溜地離開了上海。

關于王亞樵傳奇的故事還有很多,鑒于他的行事風格,有點類似于古代的游俠,后人習慣將它稱作為民國的聶政、荊軻,因為在他眼中凡是禍國殃民者均可殺,賣國求榮者皆可屠。

此外王亞樵還是日本人眼中的夢魘,坊間說他秘密成立了“鐵血鋤奸團”,專門負責組織暗殺那些國賊漢奸,整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無數(shù)的鬼子漢奸死于他的暗殺之下,例如1931年4月29日被刺殺身亡的日本派遣軍總司令白川義則。

后來,王亞樵逐漸走上了反蔣、抗日的道路,希望通過暗殺來震動社會,促使變革。于是,便將暗殺的對象逐步擴大到了宋子文、蔣介石等人。
蔣介石得知后怒不可遏,當即懸賞百萬大洋,要購買王亞樵的項上人頭,百萬懸賞無異于對王亞樵下達了史上最嚴的追殺令。
身為蔣介石左膀右臂的戴笠自然不敢怠慢,盡管戴笠明知自己不是王亞樵的對手,但礙于老頭子的壓力,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任務。戴笠手下有個叫“沈醉”的人,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王亞樵:“世界上的人都害怕魔鬼,可是魔鬼卻害怕王亞樵”。

雙拳難敵四手,王亞樵最終還是沒有逃過“美人計”,被一個叫余婉君的情人騙到了廣西梧州,被戴笠設計殺害。
毛主席晚年,曾經(jīng)對王亞樵有過一段鞭辟入里的分析,說他是:“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節(jié)欠檢點,大事不糊涂”,相信這段評語,如果王亞樵泉下有知,一定也倍感欣慰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