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這東西,開心時入耳,難過時入心。快樂的時候你聽的是音樂,難過的時候,你懂的是歌詞。喜歡一首歌,不僅是因為歌唱的有多好聽,而是歌詞寫的很像自己,但真正令人感動的還不是那句歌詞,而是在你生命中那些關于這首歌的故事……,一首好的音樂就是有這么好的功效,但拙劣的設備和不合理的搭配會毀了好的音樂, 天籟 ( 參數(shù) 丨 圖片 )之音變噪音,情緒瞬間煙消云散。當然,本文是一篇非常初級的聽音指南,不聊專業(yè),只正三觀。
要想欣賞好的音樂,建立好的聽音觀至關重要。聽音,我們首先要把質量問題和風格問題區(qū)分開來看待。質量就是音質,風格就是音色。風格問題可以因人而異,沒有好壞之分,質量有問題就一定不能忍。音質和音色合起來我們稱之為聽感。

我們先來說下音質:我們欣賞一套系統(tǒng)時,首先大體聽一遍,(低音)應該是豐滿、柔和而富有彈性;(中低音)應是渾厚有力而不混濁;(中高音)應是明亮透徹而不生硬;(高音)應是纖細,園順而不尖銳刺耳。大音量的情況下絕對不能有爆音,破音,高音發(fā)噼的現(xiàn)象。這個是基礎,一旦有,就是說整套系統(tǒng)是有問題的,立即否決。
然后來聽一下整體的解析力: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鏡頭解析力好壞的差距;解析力有如照片的分辨率,不管有多細小的聲響系統(tǒng)必須能表現(xiàn)出來,更重要的是在高音、低音、樂器很雜亂的時候還能夠表現(xiàn)很好的細節(jié),如果一套系統(tǒng)有強大的解析力,你會好似看到一場電影的開場畫面,空間感、臨場感和帶入感自然就出來了。
聽完解析力,我們再來聽聽系統(tǒng)的瞬態(tài)夠不夠,這是考驗我們整套系統(tǒng)搭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放在汽車里面,瞬態(tài)就比如汽車加油瞬間的推背感。音量由很小的瞬間,突然變得很大,系統(tǒng)能不能很好的表現(xiàn)這個突然,雷聲夠不夠炸,《鼓詩》里面的鼓聲夠不夠嚇人,功放推力夠才能夠對振膜控制的收放自如。瞬態(tài)好,整個系統(tǒng)聽起來低音就會干凈利落,不渾濁,不是一片嗡嗡的聲音。中頻鏗鏘有力,感覺唱歌的人吃飽飯了。高音悠揚不刺耳,人聲不會好像聲嘶力竭,快掛了的感覺。
再往下聽,就要聽層次、定位和聲場三要素了。層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樂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間隔能否清楚再生。以電視而言,深灰與黑能夠很清楚的分辨出來的話就是有層次感。音響亦然,樂團的排列不會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層次感。更甚者,我們要聽到樂器與樂器之間的空間,這樣才會有最好的層次感。定位感就是將位置定在那里。聚焦不準定位感就差,結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器材的相位失真也會導致定位的漂移。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許多原因造成,我們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我們要求的是樂器或人聲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而不會隨著旋律的進行而位置變化,飄忽不定。
聲場主要指你能夠感覺到的演奏范圍,閉上眼睛欣賞一段音樂,你能不能感覺到你身處在多大的房間里,房間有多寬,有多深。聲場并不是越大越好,他需要的是準確還原,是小的錄音室就不能是大廳,該是國家大劇院的,就不能是禮堂。有好的聲場表現(xiàn),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家都知道,一張交響樂的門票也挺貴的,咱們來聽一首交響樂曲子,再給你配一張樂器擺放圖,讓你靜靜的聽,你能否感覺到左邊的小提琴開始動了,右邊的大提琴還在待命,中間的小號偶爾表現(xiàn)一下,遠方的定音鼓一直在穩(wěn)著節(jié)奏,整個樂隊好像就在為你一個人演奏!
當然,整套系統(tǒng)的音質還包含了聲音的密度,音色的風格取向,音色的冷暖,動態(tài)范圍,結像力等等,這些我們下一期接著講。
音樂永遠不會老,無論境遇如何變幻,陪伴你的永遠是音樂,心靈的依賴。他會伴你一生的每個階段,見證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