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的背影
這兩年母親慢慢變老了。年過七十后,她愈發(fā)體會到了鄉(xiāng)下那句老話說的:“一年年紀(jì)一年身。”那首先就是腿腳:走得多了,就得停下來歇會。幸好她還有小電驢代步,要不然別說走路了,就算騎自行車,遠(yuǎn)一點(diǎn)的也都不方便。
三個月前,購物群里有女生反饋說,一款護(hù)膝很好,“ 也太暖和了吧,穿上后,膝蓋上下都是暖流?!甭犓@一說,我忽然心念一動:媽媽冬天騎車、室內(nèi)久坐,會不會也膝蓋受寒?為什么不給她買一副呢?
帶回家后,她試用下來很喜歡?!斑€真挺管用,”她笑,“你也會買東西了嘛,比你爸強(qiáng)?!?/p>
我爸這人,盡管沉默固執(zhí),但忠誠可靠,相當(dāng)溫和——不過并不溫柔,他不會說花言巧語,也不會買禮物。我從小就聽媽媽吐槽,就算在熱戀和新婚那會,他給她買過的唯一禮物也就只是一雙襪子,后來老夫老妻,就更不談什么禮物不禮物了。
說來慚愧,我也不會買。什么樣的禮物才合人(尤其是女人)心意,這對我來說是道難題。工作賺錢之后,除了有時買些高鈣奶粉之類實(shí)用的東西外,大多數(shù)時候我就是直接給錢:逢年過節(jié)給個幾千元的大紅包,爸媽想買什么自己去買就是了。
然而,我很快就意識到,這樣其實(shí)他們是不會去買的。有一年春節(jié),我包了一萬給母親,她笑著說:“我也就數(shù)錢的時候高興一下,知道兒子有這孝心,但你放心,我也不會亂花錢,就是過過手,將來我們的錢還不都是你的?”到前幾年,她干脆紅包也不收了,覺得母子之間沒必要在意這樣的形式,還客氣什么?
新年里和她一起上鎮(zhèn)去,商場里很熱鬧,我看她的外套也穿了多年了,讓她試試新款式的羽絨服??吹贸鰜?,她很喜歡一件大紅色的,穿上后在落地鏡前看了又看??吹剿纳袂?,那一刻我涌起一個念頭:一直覺得媽媽就是媽媽,但媽媽畢竟也是個女人啊。
營業(yè)員很會說話,在旁一疊聲說:“阿姨這樣穿著好精神,氣色都不一樣了。”她很不好意思,說:“哪里,都一把年紀(jì)了,還穿這么艷,要被人笑話了?!闭f著就要脫下。我說:“你別脫,就這件了,我去付錢?!?/p>
她穿著新衣服,我們一起走在街上,遇到熟人,有位阿姨就說:“啊呀,你可是越活越年輕了,看你這一身多精神?!眿寢屝Φ煤喜粩n嘴,說:“我兒子非要給我買,我原說不要破費(fèi)?!?/p>
冰淇淋小番茄
“ 在吃過之前根本想不到”
多年來,我都不太會給家人買東西。就像很多男人一樣,我似乎默認(rèn)了自己應(yīng)該做的就是去賺錢養(yǎng)家,至于買東西,不是我需要費(fèi)心思的。
我不鄙視喜歡購物的女人,畢竟我在廣告行業(yè)21年,深知這不僅是正常的經(jīng)濟(jì)活動,還是我的衣食父母,但我本人的物欲很淡,很少能從消費(fèi)中獲得快感——可能只有買書除外。
直到最近這幾年,我才遲遲意識到一點(diǎn):購物并不只是購物,好的禮物也能愉悅自己和家人,溝通情感,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說,“提供情緒價值”。只要能這樣,那它就是好的。
必須得說,在這方面,女性可比男性做得好太多了。哪怕是租的房子,熱愛居家生活的女性也能布置得像個家的樣子,還有許多精巧的小玩意兒,甚至是我聞所未聞的,那住著可舒服多了。也難怪有研究證實(shí),男性在離婚之后如果獨(dú)居,生活品質(zhì)往往隨之下降。
一年前我剛開始帶貨時,原本只是迫于收入銳減的窘境,但無意之中倒是因此開始重新理解了“買東西”對居家生活的重要性。因?yàn)檫x品的過程就不止需要考慮市場需求、性價比,還要想明白這對生活品質(zhì)意味著什么。
也是由于帶貨的需要,我不時得試吃、試用,其結(jié)果,這一年里光是番茄就吃了不下十種,有許多是我在帶貨之前從來不知道的品種。
有的水果,像“冰淇淋小番茄”和耙耙柑,我們一家人一致贊嘆,兩個孩子都說他們沒吃過這么好吃的——“爸爸買的很好吃”,聽到這話,我忽然體會到女性給家人買了東西、做了好吃的,得到家人肯定時那種滿足感。這是我遲來的一課。
如果你愿意加入我的帶貨群看看,可添加下面的微信,口令是“桃之夭夭”,兩三天內(nèi)會收到邀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