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則關于“百年舊債”的消息在國際輿論場掀起波瀾。

美國有政客提出,如果中國不償還清政府時期的債務,美國就可能拒絕承認欠中國的8600億美元國債。

事實上,類似的“論調”并非首次出現(xiàn)。早在2019年,美國部分政客就曾試圖借湖廣鐵路債券問題對中國施壓,而如今,這一話題再度被提及,顯然不是單純的歷史追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此同時,中國近年來持續(xù)減持美債,引發(fā)外界對美元信用的擔憂。

面對不斷攀升的財政赤字,美國政府的債務壓力越來越大,而在這樣的背景下,舊債被翻出來,顯然別有目的。

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真的有意賴賬?中國是否有義務償還這筆百年前的債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湖廣鐵路債券:百年歷史的“舊賬”

1908年,當時的清政府因財政困窘,不得不向西方列強借款用于修建湖廣鐵路。這筆債務由英、美、法、德等國聯(lián)合發(fā)放,總額約600萬英鎊,按照當時的協(xié)議,每年支付5厘利息,期限為40年。

換句話說,清政府借的錢,原本應該在1948年還清。

到了1911年清政府垮臺,中華民國建立,這筆債務的償還問題被推到了民國政府手上。

民國時期曾償還過部分利息,但隨著國內(nèi)局勢混亂,債務問題逐漸被擱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央政府正式宣布:“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及其衍生債務,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清政府的債務。

這一立場不僅是中國政府的單方面決定,也符合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在國際法上,一個新政權可以選擇繼承前政權的合法債務,但如果這些債務是在不平等條件下簽訂的,新政權則有權拒絕償還。

類似的案例在國際上并不罕見:

1917年,蘇聯(lián)宣布不再償還沙皇時期的債務,歐美國家最終默認這一事實。
1945年,德國戰(zhàn)敗后,納粹政府簽訂的部分債務被廢除,沒有任何國家提出異議。
2003年,美國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后,也拒絕承認其留下的大部分外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實上,美國政府在1987年也曾承認這一原則。

當時,美國法院駁回了一起涉及清朝債務的訴訟,裁定新中國無須償還這筆“惡債”。

幾十年后,美國政客卻選擇性遺忘歷史,再次翻出這筆早已塵封的債務,并試圖借此向中國施壓。

美債危機下的“緩兵之計”

要理解美國為何在2024年突然提及這筆“舊債”,就必須先看看美國當前的經(jīng)濟狀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年來,美國財政狀況不斷惡化,國債總額已經(jīng)達到了36萬億美元,而且仍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更關鍵的是,美國政府的債務模式一直是“借新還舊”——也就是說,依靠發(fā)行新的國債來償還舊的債務,而不是依靠財政盈余來償還本金。

問題在于:越來越少的國家愿意繼續(xù)大量購買美債。

尤其是中國和日本這兩大主要債主,近年來不斷減持美債:

中國在2024年持有的美債已經(jīng)降至7590億美元,相比2011年的峰值減少了5500億美元。

日本在2024年的美債持倉也降至1萬億美元以下,創(chuàng)下近十年來的新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此同時,歐洲國家雖然有部分增持美債,但增持規(guī)模遠不及中國、日本的減持力度。這種趨勢令美國財政部門深感壓力。

中國不斷減少對美債的依賴,使得美國政府的融資壓力進一步加劇。

美國政客此時重提“清朝舊債”,更像是一種政治手段,目的就是制造輿論壓力,試圖借此干擾中國的金融決策,甚至在輿論上尋找一個借口來拖延自身的債務問題。

這種做法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如果美國真的不承認欠中國的8600億美元國債,會帶來哪些后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美國賴賬,會發(fā)生什么?

如果美國真的采取極端措施,宣布不承認欠中國的8600億美元國債,后果可能遠比他們想象的更加嚴重:

1. 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
美債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產(chǎn)品之一,全球大量的機構和國家都持有美債。如果美國政府公然賴賬,投資者將迅速失去信心,美債市場可能會發(fā)生拋售潮,引發(fā)全球金融市場的震蕩。
2. 美元信用遭受重創(chuàng)
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主要依賴于全球投資者對美國財政信用的信任。一旦美國帶頭賴賬,全球對美元的信心將受到重創(chuàng),許多國家可能會加速去美元化,尋求其他貨幣作為國際貿(mào)易結算工具。
3. 美債收益率飆升,財政壓力加劇
如果中國和其他國家繼續(xù)拋售美債,而新的投資者對美債的信心下降,美國政府為了維持資金流動,可能不得不提高國債利率,這將直接增加美國財政的支出,使政府的債務問題更加惡化。
4. 中國可能采取反制措施
如果美國采取極端手段,中國完全可以通過經(jīng)濟和金融手段進行反制,例如:
進一步加快去美元化,減少美元資產(chǎn)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
擴大人民幣國際化,推動與更多國家建立本幣結算機制。
減少對美出口,影響美國國內(nèi)供應鏈穩(wěn)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已經(jīng)在這些方面采取了行動,人民幣在國際貿(mào)易中的使用比例正在逐步提升,許多國家也開始采用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美國的金融霸權正在受到挑戰(zhàn)。

面對美國的種種舉措,中國的策略是有條不紊的:

穩(wěn)步減持美債,控制風險,避免受到美債市場的劇烈波動影響。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擴大人民幣在全球貿(mào)易和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

加強與其他國家的金融合作,如金磚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共同推進本幣結算體系。

提升國內(nèi)金融市場的獨立性,減少對外部美元體系的依賴,增強經(jīng)濟抗風險能力。

這些舉措的背后,是中國長期以來對經(jīng)濟穩(wěn)定的高度重視。

相比美國的“債務泥潭”,中國的金融戰(zhàn)略更加注重長期穩(wěn)健發(fā)展,而不是依靠過度借貸來維持經(jīng)濟增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語

從清朝的湖廣鐵路債券,到今天的8600億美元美債,美國政客的算盤打得很響。

現(xiàn)實是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清政府,也不會輕易被這些政治手段所左右。

美國的債務危機,最終還是要靠自身解決,而不是靠翻舊賬來拖延時間。

如果美債市場真的出現(xiàn)動蕩,全球金融體系都會受到?jīng)_擊,受害的不會只有中國,更有可能是整個世界經(jīng)濟。

未來的美債市場將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wǎng) 降至7590億美元!中國持有美債處于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債務問題研究》
《美債危機對我國經(jīng)濟的影響》——中國知網(wǎng) 作者:劉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