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奴嬌·鳥兒問答》的寫作背景
毛澤東主席的《念奴嬌·鳥兒問答》,創(chuàng)作于1965年5月,全詞采用寓言形式,以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象征當時的中蘇政治斗爭,揭露與批判蘇共赫魯曉夫集團的霸權(quán)主義、投降主義,以及對科學共產(chǎn)主義的歪曲,申述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嚴正立場,表達了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偉大理想而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英雄氣概。

那個時候,“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整個世界正處于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之中。自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共產(chǎn)黨與蘇共赫魯曉夫集團,開展過一場公開的政治大辯論。蘇共中央向我黨中央發(fā)出一封公開信,歪曲與修正馬克主義,攻擊我黨堅持的馬克主義基本原則,公然兜售他們的所謂“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的理論,鼓吹建立一個取消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沒有武器、沒有軍隊、沒有戰(zhàn)爭”的“全民國家、全民的黨”。對于蘇共這種“三和、三無、兩全”的錯誤觀點,我黨采取針鋒相對的斗爭,連續(xù)發(fā)表了“九評”,并提出了我黨的《關于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
1963年8月5日,蘇、美、英三個擁核國家,又在莫斯科簽訂了《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企圖實行核壟斷。

而1964年10月,我國卻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蘇美的核封鎖,繼法國后成為第五個擁核國家。同時,通過大辯論,許多共產(chǎn)黨、工人黨提高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與識別真假革命的能力;世界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蓬勃興起,特別是亞非拉地區(qū)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四海翻騰,五洲震蕩”,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經(jīng)形成了一股歷史潮流。
1964年10月,我黨“九評”剛發(fā)表完,蘇共高層在赫魯曉夫缺席時,把他攆下臺,但卻堅持原來的政治路線,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仍然存在著修正主義危機。
為了繼續(xù)批判蘇共修正主義,鼓舞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詩人填寫了這首寓言詞。

二、《念奴嬌·鳥兒問答》原文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三、《念奴嬌·鳥兒問答》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
《念奴嬌·鳥兒問答》寫了一個鯤鵬與蓬間雀的寓言故事,通過兩只“鳥兒問答”的形式,詩人采用對比的寫法,揭示馬克主義者與修正主義者對待戰(zhàn)爭與和平、對待共產(chǎn)主義等原則問題上的迥然不同的看法。
鯤鵬與蓬間雀,本來都是莊子《逍遙游》中的兩只鳥兒。莊子說:“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曰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馑际牵罕狈降拇蠛@镉幸粭l很大的鯤魚,它的體積大到好幾千里;在它變化成鯤鵬時,真不知道它長到幾千里了;當它奮而起飛時,那展開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鯤鵬,乘著六月的海風離開北海,它用翅膀拍打水面,會激起三千里的浪濤,它便乘著扶搖而上的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向南邊的大海遷徙。
上闋、10句,就是描寫這只鯤鵬的高大壯美形象,并導引出失魂落魄的蓬間雀,用以分別象征中國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和蘇共赫魯曉夫集團。
詞一開篇,詩人就描寫鯤鵬形象:“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它展翅高飛,趁著形如羊角的旋風,扶搖而上,直沖九萬里云霄,由此可見,這只鯤鵬脫胎于莊子的鯤鵬大鳥,它展翅高飛,背負長空,翱翔天際,很顯然,這是一只高瞻遠矚,魁偉壯美的英雄之鳥。

莊子筆下的的鯤鵬,騰空于天際,是要到南海去,而詩人筆下的鯤鵬,卻不是這樣了,詩人接著寫道:鯤鵬騰空后,它“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這個時候,它不是到南海去,而是考察人間,它看到的全是人間城市和村落;再仔細一看,到處都“炮火連天”,到處都“彈痕遍地”,武裝斗爭如火如荼,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看來世界要翻天了;可是它也看到,人間的革命戰(zhàn)爭,卻“嚇倒蓬間雀”, 雀兒大驚失色地叫喊:“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飛躍”,驚惶逃跑,一副慘相。
鯤鵬英勇無畏,了解世界革命,關心歷史潮流,因此,聯(lián)系當時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兩條路線斗爭,它既是象征著堅持馬克思主義路線的我黨戰(zhàn)士,那么,萎瑣卑微、失魂落魄的蓬間雀呢?
蓬間雀,也典出于《逍遙游》,名叫斥鷃〔yàn〕。莊子說,斥鷃不僅不理解鯤鵬展翅南飛的遠大志向,反而自以為了不起,它嘲笑鯤鵬:“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意為,你要飛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飛起來了,不過數(shù)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之間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你卻要飛到哪里去呢?由此可知,斥鷃是鼠目寸光,胸無大志的渺小者,也因此,詩人將它改名叫“蓬間雀”。

詩人筆下的蓬間雀,害怕革命戰(zhàn)爭,要逃離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而由于害怕戰(zhàn)爭,又發(fā)展到反對戰(zhàn)爭,正是當時蘇共赫魯曉夫集團的主要特征之一,赫魯曉夫說過,“任何一個小小的局部戰(zhàn)爭,都會成為引起世界大戰(zhàn)的星星之火”,危言聳聽,鬼話連篇,因此,蓬間雀當是象征著背叛馬克思主原則的蘇共赫魯曉夫集團。
四、《念奴嬌·鳥兒問答》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下〕
下闋、10句,描寫兩只鳥兒問答,并評論“不須放屁”,揭露與批判蘇共赫魯曉夫集團的投降主義和虛假共產(chǎn)主義。
起句“借問君去何方”,為兩闋過渡句,緊承上闋尾,由鯤鵬詢問,導引出全詞“鳥兒問答”的中心內(nèi)容:“蓬間雀答話”。
“蓬間雀答話”內(nèi)容之一:“有仙山瓊閣”,這是比喻,借指赫魯曉夫集團鼓吹的“三和、三無、兩全”世界,即虛幻的“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的理論,與“沒有武器、沒有軍隊、沒有戰(zhàn)爭”的世界,以及“全民國家、全民的黨”的政權(quán)。其實,人間沒有這樣現(xiàn)成的“仙山瓊閣”,只有經(jīng)過奮斗,才會有的美好明天,而那些害怕革命的人,是永遠沒有明天的,因此,這是揭露蘇修的理論是空中樓閣,是虛幻的謬論。
接著兩句,為“蓬間雀答話”內(nèi)容之二:“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這是引語,引用魯曉夫集團勾結(jié)美英,于1963年秋天,簽訂莫斯科條約的事實,從而,揭露蘇美兩霸企圖禁止其它國家進行核試驗,妄想實行核壟斷,稱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再接著兩句,為“蓬間雀答話”內(nèi)容之三:“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這條引語是嘲弄赫魯曉夫的愚妄無知。1964年,赫魯曉夫在匈牙利演講,將共產(chǎn)主義社會具象化,定性為:“人人都能吃得上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這是極其淺薄、非常庸俗的解說,愚蠢之致,可笑極了!
最后兩句,為詩人對蓬間雀三點答話的評論:“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怎可睜眼說瞎話,謬論連篇,滿口胡說!詩人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憤不擇言,怒口抨擊,真是豈有此理 !既以世界形勢天翻地覆、一片大好的事實,駁斥了赫魯曉夫的謬論胡說,又表達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懼強暴、敢于斗爭的英雄膽識,以及改造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宏大志氣。針鋒相對,總結(jié)全篇,言簡意賅,當頭棒喝,痛快淋漓,氣勢磅礴。

五、《念奴嬌·鳥兒問答》的藝術(shù)特點
這首詞,最顯著的藝術(shù)特點,是巧妙地化用了典故和引語,不僅增強了詞的思想性,使得全詞內(nèi)容更加深刻,而且提高了全詞的藝術(shù)性,使得描寫更加生動有趣,增強了全詞的詩情韻味。譬如,融入莊子《逍遙游》的鯤鵬和蓬間雀,構(gòu)成全詞寓言故事《鳥兒問答》,以此分別象征我黨我國人民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與象征那些目光短淺、膽小怕事的赫魯曉夫集團,并通過對比,揭示出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外,詞中詩句“訂了三家條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都是引用了現(xiàn)實中的時事新聞,分別用來揭露美蘇的核霸權(quán)陰謀,以及諷刺與調(diào)侃赫魯曉夫的“福利共產(chǎn)主義”觀點。
全詞正是化用這些典故和引語,描寫了鯤鵬和蓬間雀兩意象,并通過挖掘、提煉與升華,營造了一種氣勢磅礴、思想深刻的意境,從而彰顯出詩人有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偉大精神和崇高人格。
第二,這首詞,布局嚴謹,過渡自然,和諧統(tǒng)一,韻律優(yōu)美,層次清楚,結(jié)構(gòu)完整。同時,語言犀利,尖銳潑辣,口語入詞,不避俚俗,至情至性,痛快淋漓,寓莊于諧,感情強烈,筆力千鈞,霸氣十足。陳存選2025、03、16
參資:百度百科《念奴嬌·鳥兒問答》。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