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參戰(zhàn)的25個軍分別是1軍、12軍、15軍、16軍、20軍、21軍、23軍、24軍、26軍、27軍、38軍、39軍、40軍、42軍、46軍、47軍、50軍、54軍、60軍、63軍、64軍、65軍、66軍、67軍、68軍。
其中16軍、21軍、46軍、54軍打得仗太少,沒法算。其他21個參戰(zhàn)軍,第一名自然是——
打出志愿軍攻防最佳戰(zhàn)斗的38軍。
第二名或者并列第一名自然是39軍,志愿軍最穩(wěn)的部隊,教科書式的部隊。美軍很少對志愿軍具體部隊有評價,但我看到過美軍說39軍是志愿軍最強部隊。奈何38軍第二次戰(zhàn)役的鳳鳴里戰(zhàn)斗(即松骨峰-龍源里等戰(zhàn)斗)和第四次戰(zhàn)役的漢江南岸阻擊戰(zhàn)實在太過耀眼,39軍沒有哪次戰(zhàn)斗可以和這兩仗相提并論,所以頂多只能并列第一了。
其實比39軍更憋屈的是40軍和20軍。這兩個軍是并列第三。
40軍是志愿軍最兇悍的部隊,其戰(zhàn)斗力之強其實為志愿軍之冠。但第三次戰(zhàn)役面對手下敗將韓軍第6師團未能迅速拿下,和右鄰39軍輕取韓軍第1師團形成鮮明對比。第四次戰(zhàn)役機動防御階段面對美軍騎兵第1師吃虧不小,成了減分項。但馬踏里西山之戰(zhàn),40軍打出了志愿軍與美軍傷亡比最懸殊的戰(zhàn)斗,高達1:5,為諸軍之冠。除了牛逼之外,已經沒有其他任何形容詞了。40軍完全有實力爭奪冠軍寶座,可惜本次評議的是戰(zhàn)斗力和戰(zhàn)績,所以只能屈居第三了。距離冠軍,不過是毫米計算。
比40軍更憋屈的是20軍,20軍戰(zhàn)斗力之強是和38、39、40軍并駕齊驅的,無非吃虧在長津湖戰(zhàn)役上,就不多說了。
第五名27軍同樣憋屈,戰(zhàn)斗力既強戰(zhàn)績又好,所以只能以陣地戰(zhàn)時表現(xiàn)略遜于20軍作為參考標準了,20軍打出了“永遠也不可能攻克的黑云吐嶺”,在27軍手上丟失。27軍只能屈居20軍之后。所謂“既生瑜何生亮”,不是27軍不行,而是前面四個大佬的地位難以撼動。
這五個軍,是第一梯隊,之間的差距是用毫米來計算的。

但27軍之后,差距是用米來計算的。
第六名,也就是第二梯隊第一名,我屬意47軍。驛谷川一仗,敗仗,可47軍可以逢人就吹牛逼:知道驛谷川嗎?我打的。
別人還只能豎個大拇指。
原因無他,對手是美軍騎兵第1師,戰(zhàn)場初期表現(xiàn)很差,之后越打越好,1951年后長期占據美軍頭把交椅。
志愿軍打了敗仗還可以夸耀的戰(zhàn)斗很多,但這其中走在排頭的肯定是47軍。所以,真牛逼的是梁興初啊。
第七名,63軍。63軍本也可以排第六名。網上胡亂吹噓的鐵原阻擊戰(zhàn)就不提了,這是我至今都不知道怎么下筆的戰(zhàn)斗。美軍第3師官史連和游擊隊的戰(zhàn)斗都有記錄,和20、26、27軍在長津湖的每一次小戰(zhàn)斗都記了下來。鐵原一戰(zhàn),美軍第3師官史就那么幾行字,來了一句中國人的抵抗很微弱。但鐵原一戰(zhàn)是有較為重大意義的,只不過沒達到網絡吹噓的高度。63軍真正的失分項是面對韓軍第6師團敗北,提前北撤賣掉了60軍的側翼。之前不久,韓軍第一主力第6師團剛剛又被40軍蹂躪過,面對40軍乖的像個小貓咪一樣,面對63軍卻成了大老虎,可見華北主力軍和四野主力軍之間的巨大差距。但63軍屬于越打越好的,面對美軍陸戰(zhàn)第1師完全占據上風,甚至蓋過40軍。只不過40軍后來打了馬踏里西山,反而又后來居上。

第八名,12軍。12軍的戰(zhàn)績真說不上好。二野因為挺進大別山,主力軍和三野四野的主力軍相比有差距。但12軍執(zhí)行命令之堅決,戰(zhàn)斗精神之頑強不在三野四野主力軍之下。更不用說上甘嶺也有他們一半功勞。
并列第九名是志愿軍陣地戰(zhàn)時期的“三劍客”——1軍、24軍和23軍。
1軍,志愿軍唯一一支沒有打過敗仗的部隊,可惜沒和美軍有過大規(guī)模交手。
24軍打得也是敗仗,哈里高地,24軍始終沒能拿下。雖然沒拿下,24軍照樣可以梗著脖子走路,美軍第3師面對志愿軍從來沒吃過大虧。這一仗就打出了他們在整個朝鮮戰(zhàn)爭七分之一的傷亡。24軍打得不光是美軍第3師,美軍第5團戰(zhàn)斗隊、希臘營也來過,用美軍第5團戰(zhàn)斗隊A連去接防時其營作戰(zhàn)參謀的話:前一天晚上,第15團K連傷亡了80-90%。結果這個連上去了125名步兵,一晚上也傷亡了80-90%。
23軍有兩個馳名商標,豬排山和丁字山,就不用多說了,可惜面對韓軍第2師團打了敗仗。
第十二名,是第二梯隊最憋屈的是26軍。長津湖,26軍成了背鍋俠。倒也罷了。第四次戰(zhàn)役機動防御階段和后來平金淮都是阻擊戰(zhàn),既苦又累,還不出彩。

第十三名是42軍,42軍打的敗仗很多,屬于名氣強于實力。為什么會名氣強于實力呢?因為他本來是第三梯隊的,一個非主力軍,硬把自己打成了第二梯隊,和皮定均類似,屬于“皮有功,少晉中”。就憑這一點,42軍已經足夠榮耀。
第十四名本來也應該是第三梯隊,也是打成了第二梯隊,那肯定就是15軍了。
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之間的差距就沒有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之間那么大了,打個比方說可以用分米計算。
50軍、60軍、64軍、65軍、66軍、67軍、68軍都是第三梯隊。第三梯隊也沒啥不光彩的,1953年的60軍可以把1950年的39軍打得找不著北。算下來最弱的其實是被現(xiàn)在的自媒體稱之為“地表最強防御部隊”的50軍,原因很簡單,沒經受后期的鍛煉??杉词?0軍最弱,其在漢江南岸表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斗意志并不輸于任何一支解放軍部隊,可見我軍政治工作之威力。所以牛逼的不是50軍,而是解放軍的政治工作。
每一個人有自己的標準,我說了當然不算,上述只能是我個人觀點。為啥會寫這么一篇八卦的文章?因為后面有一篇文章是第二卷書的一個擴展閱讀,涉及其中一支部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