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那么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要感謝上蒼。勝敗一瞬間。他們雖須無所畏懼,但也無所遁逃

這群年輕人中,有9個是林徽因的“弟弟”。而這9個年輕人最后都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祖國的天空之中。

關于林徽因,更多的人知道她的才氣,在意她的情感糾葛。而在塵封的歷史之中,林徽因卻還有一段痛徹人心的往事。而這段往事就是林徽因和她9個“弟弟”有關,也和抗戰(zhàn)時期年輕的中國空軍有關。

01 想識

抗戰(zhàn)兵興,神州大地烽火連天。

林徽因梁思成一家從北平逃難到長沙。然而戰(zhàn)火很快蔓延到長沙,日機對長沙的轟炸也越來越頻繁。

為了躲避戰(zhàn)火,林徽因和梁思成不得不再次西遷。準備前往大后方昆明。

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有疾病在身。梁思成有頸椎軟骨硬化和頸椎灰質化癥,他為了支撐上半身,不得不在襯衣里穿上一副金屬馬甲。林徽因則有肺病,需要時時小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戰(zhàn)亂之時,去昆明的旅途并不順利。林徽因一行人來到湖南晃縣(在現(xiàn)今湖南懷化一帶),因為前路被毀,不得不在晃縣暫住。

晃縣到處都是難民,旅店客房爆滿,即使如林徽因梁思成這樣的知名文人也是無法找到房間?!拔萋┢赀B夜雨”,一行人找不到住所的時候,林徽因又發(fā)起了高燒。

梁思成滿城到處找旅店,只求有一張床能讓重病的林徽因躺下來休息。

那混亂的時節(jié),晃縣又是一個小城,不要說房間了,就連一張空床都找不到。

正當梁思成灰心沮喪之際,突然聽到一陣悠揚的小提琴聲。在這偏僻的小城聽到小提琴,實在罕見。梁思成心想這或許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說不定能幫上忙。梁思成心一橫,抱著“死馬當活馬醫(yī)”的心情去敲門。

琴聲停了下來,門開了。出現(xiàn)在梁思成面前的是8個身穿空軍制服的年輕人。

少年人總是熱心腸,他們聽了梁思成的求助,馬上騰出了一個房間給林徽因休息。

林徽因安頓下來之后,才知道這些年輕人是杭州筧橋中央航校遷往昆明的空軍學員。他們也因為交通被毀而逗留在了晃縣這座湖南小城。

萍水相逢,危難之際的守望相助,讓林徽因一家人和八個年輕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02 名譽家長

幾經波折,林徽因梁思成終于在昆明落腳。

八個年輕人也順利來到昆明,繼續(xù)他們的學業(yè)。得有空暇之時,他們總愛來到林徽因家里聚會。

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中央軍校航空隊。1930年,在中央軍校航空隊基礎上,在杭州筧橋蠶校擴建了中央航空學校。在抗戰(zhàn)時,這所學校為當時年輕且弱小的中國空軍培養(yǎng)了很多的飛行員,在當時堪稱中國空軍的搖籃。

全世界沒有第二所航校,會有這樣的標語:“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于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那場殘酷決絕的抗戰(zhàn)之中,中國的飛行員駕駛著陳舊的飛機,在中國的天空中阻擊日本侵略者。敵我力量懸殊之下,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有個傳說,從畢業(yè)到戰(zhàn)死,平均只需要6個月,平均陣亡年齡不超過25歲。

雖然這些年輕人做好了為國犧牲的準備,但因為緊張的局勢他們的心難免是緊繃的。

而在林徽因家里,這些年輕人卻能獲得片刻的放松。他們在一起談論文學,談論理想,一起出游,一起高歌。

不久之后,林徽因的三弟林恒也考入航校,這些年輕人和林徽因梁思成的情誼更深了。和自己的家人天各一方,這些年輕人不約而同地將林徽因和梁思成當作自己的親人,視林徽因為自己的姐姐。

就這樣,林徽因有了9個弟弟。

航校畢業(yè)的時候,年輕人們邀請林徽因和梁思成作為他們的“名譽家長”出席他們的畢業(yè)典禮。畢業(yè)典禮上,林徽因梁思成看著這些意氣風發(fā)的青年,想象他們鷹擊長空的英姿,卻也為他們的安全擔憂。

年輕人們的家人大都在淪陷區(qū),為此他們又一次集體地把林徽因家的地址當作親人的聯(lián)系地址登記上交。

而這個地址是用來干什么的?

是用來給殉國的飛行員處理后事的。

是的,他們從畢業(yè)開始,就準備好了為國赴死。

03 一飛沖天

從這個時候開始,林徽因一家人開始過上擔驚受怕的日子。

他們害怕,害怕某天郵差會送來其中一個人的陣亡通知單。

然而戰(zhàn)爭是殘酷的,這群年輕人在畢業(yè)之際留下了豪言壯語”風云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

最后的最后,這群年輕人在抗戰(zhàn)中先后殉國。

林徽因不斷地收到烈士的遺物和包裹,往日在一起的歡聲笑語,最后卻定格在一張張遺照上,最后卻停留在一件件簡單的遺物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反復襲來的巨大悲傷,豈是常人能夠承受的。

林徽因一家人收到的第一張陣亡通知單是葉鵬飛的。

1939年,葉鵬飛的座機在空中遇到故障。當時葉鵬飛可以選擇跳傘逃生,然而他知道中國空軍每一架飛機都來之不易。他放棄了跳傘逃生,而是選擇迫降。他想為中國空軍保住這一架來之不易的飛機。

葉鵬飛最后還是失敗了,機毀人亡。

葉鵬飛只是一個開始,作為這些年輕人的姐姐,作為他們的名譽家長,林徽因和梁思成一次又一次收到了空軍寄來的烈士包裹,這些包裹里都是弟弟們的照片、日記等遺物。

小小的包裹卻如千斤重擔壓在林徽因的心上,每一次都讓林徽因泣不成聲。

1941年,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在成都上空的空戰(zhàn)中壯烈殉國,時年25歲。彼時林徽因正在臥床養(yǎng)病,梁思成瞞著林徽因去成都收殮林恒的遺物。最后帶回來一塊林恒飛機的殘骸,被梁思成小心地收好。

最后一個犧牲的是林耀,他犧牲之時正好是林恒殉國三周年之日。

在巨大的悲痛中,林徽因寫下了《哭三弟恒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
來哀悼你的死;
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
簡單的,你給了。
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
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這首詩不僅是在悼念林恒,更是在悼念其他8個殉國的弟弟。

9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9個曾經在一起歡聚的年輕人,就這樣陸陸續(xù)續(xù)地長眠于祖國的青山綠水之中。

在死亡面前,他們沒有躲閃。就算心中有千般不舍,萬般不忍。他們知道,必須斬斷自己的未來,才能讓他們所愛的人,才能讓他們所愛的這個國家有未來。

他們一飛沖天,用個體的犧牲,用義無反顧的戰(zhàn)斗,在生與死的夾縫中爭取了全民族的幸福。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請不要遺忘這些沉默的光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