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眾多開國將帥的簡介中,有一個十分普遍的共同點,那就是大多出生于貧苦的家庭之中。蕭克上將便是其中一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蕭克出生于湖南的農(nóng)村一個清貧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便受盡冷眼,嘗遍了生活的艱辛。在縣里的甲種簡習師范學校讀書期間,他經(jīng)常穿著一件藍布長衫,盡管已經(jīng)十分破舊,但他卻一直沒有錢換,這與學校有錢人家的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十分寒酸。雖然因此飽受學校同學異樣的眼光,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恥或不快,小小年紀的他說道:

“我曾讀過宋濂寫的《送東陽馬生序》,深受文中‘貧非罪’的觀念影響?!?br/>

新中國成立后,生活條件明顯變好,但他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教育孩子們也同樣如此。

1935年初,在賀龍和任弼時夫婦的介紹下,蕭克和蹇先佛走到了一起。

蹇先佛19歲時,和16歲的弟弟蹇先超一起參加了紅軍,蹇先佛被安排在紅六軍團政治部開展宣傳工作,她又會寫又會畫,宣傳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很快便在軍中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女紅軍戰(zhàn)士。這也引起了蕭克的注意,他與蹇先佛交流漸漸多了起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蹇先佛的姐姐蹇先任是賀龍的夫人,夫婦倆發(fā)現(xiàn)兩個年輕人互生愛慕,卻又不好意思捅破這層窗戶紙。于是,賀龍便為兩人做起了紅娘。

兩人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婚禮,任弼時夫婦親自為兩人主持?;?strong>后,蹇先佛先后生下三個孩子,但遺憾的是,最終只有小兒子蕭星華活了下來。

1935年11月,紅軍踏上了長征之路,出發(fā)時,蹇先佛已經(jīng)有了身孕,而蕭克在前線打仗,根本抽不開身照顧她。蹇先佛就這樣堅強地跟隨隊伍轉(zhuǎn)移。

1936年7月1日,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蹇先佛和姐姐蹇先任重逢。盡管蹇先佛的肚子此時已經(jīng)高高挺起,因為擔心她生孩子危險,蹇先任便留下來陪在妹妹身邊,陪她一起過草地。

進入草地第一天,蹇先佛就開始要生了,在前方的蕭克一聽說消息,立即帶著警衛(wèi)員趕了過來。最后,在一個破敗的土堡里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蕭克因此給兒子取名“堡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幸的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夫婦倆將堡生送回湖南老家交給父母照看,沒想到,1941年,日軍違背人道主義精神,發(fā)動了細菌戰(zhàn),年僅5歲的堡生染上病毒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堡生下面還有一個妹妹,但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

1939年5月,蹇先佛在河北阜平生下了次子蕭星華。蕭星華剛出生還沒20天,便趕上了日本對晉察冀根據(jù)地發(fā)動了“大掃蕩”。兩人便將孩子寄養(yǎng)在了當?shù)乩相l(xiāng)王金生家里。

臨行前,蹇先佛難過不已,王家的奶奶真誠地向她承諾道:

“八路軍救了我們一家人,我們一定會好好對孩子的。你就放心去吧?!?br/>

此后,盡管王家生活貧困,經(jīng)常吃了這頓沒下頓,但她們卻省吃儉用,喂小星華吃米糊糊,自己卻吃樹葉子充饑。小星華1歲時,為了不讓他斷了吃的,王金生還特意借到了小米繼續(xù)喂他。

蕭星華一直在王家生活了三年,回想過去,他唯一的記憶就是窮得吃不起飯:

“那時候,家家都缺糧食,樹皮、樹葉都被吃光了。那幾年,全村一共22個孩子,最后只有兩個活了下來,我就是其中一個?!?br/>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年后,蕭克夫婦接回了小星華,但他們與王家之間的聯(lián)系從未斷過。只要有空,夫婦倆就帶著蕭星華回王家探親。

新中國成立后,蕭克夫婦還多次邀請王家人來家里做客,即使工作很忙,蕭克也總會抽出時間陪他們聊家常。

蕭星華從小聽父母對自己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王伯伯一家對你有養(yǎng)育之恩,這恩情一定不能忘?!?/p>

蕭星華也記著父母的叮囑,只要有機會就會回阜平看望王伯伯一家人。2015年,蕭星華還親自組織了北京的40多名醫(yī)療專家來到阜平進行義診活動,并捐贈了1萬多元的藥品。他時刻關(guān)心著阜平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

夫婦倆雖然很疼愛這個好不容易活下來的孩子,但他們并不溺愛星華。

星華到了上學的年紀,蕭克叮囑他說:“長大要靠自己的本事接好革命的班?!贝撕?,蕭星華時刻謹記父親教導,努力學習,憑借優(yōu)秀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蕭星華來到一所農(nóng)場接受再教育,父親特意寫信鼓勵他:“年輕時吃點苦,是一輩子用不完的財富。”

蕭星華工作后,父親又“不留情面”地讓他“不要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任何幫助?!?/p>

面對父親的“絕情”,蕭星華早已習慣,也并不感到委屈和生氣。

除了不讓家人打著自己的名號謀私利外,蕭克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也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

從1952年進入北京到2008年逝世,他一直沒有換住處,家具也都是六十七年代政府有關(guān)單位派發(fā)的,沒有一件新的。

期間,營房部多次向他提出:“這房子已經(jīng)被鑒定為危房了,要重修”。但蕭克就是不同意。直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子墻體出現(xiàn)了裂縫,蕭克這才不情愿地同意了重修,但關(guān)于重修的標準,他卻有著嚴格要求,不允許超出一平米,就連錢也不能多花一分。

蹇先佛則非常支持丈夫,并與他一起勤儉持家,為子孫后代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蕭克每天的飯菜都很簡單,早晚就是一碗小米粥,一碟咸菜,一個雞蛋。中午則多是粗糧,菜也只是一葷一素,絕不多做。就算家里有客人來,也只會允許多一個菜,不準大吃大喝,更不能浪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樣從苦難年代長大的蕭星華也深受父母影響,對生活條件沒有什么要求。

蕭星華成婚后,育有兩個兒子蕭云志和蕭云松。蕭克對兩個孫子的疼愛同樣有著嚴格的規(guī)矩。上學時,他們在填寫家庭成員名字時,爺爺那一欄總是個假名字。蕭克經(jīng)常對他說:

“沒有人民群眾,你們什么都不是?!?br/>

蕭云志和蕭云松經(jīng)常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午飯則是窩窩頭,蕭云松的老師在觀察了幾天后,擔心不已,還曾悄悄地問他說:“家里是不是條件困難,需不需要幫助?”

盡管兄弟倆有時會因此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但他們并沒有覺得受傷。一家?guī)状瞬粌H在學習、工作上靠自己努力,而且在生活上也養(yǎng)成了樸素的作風。這一切都是在蕭克和蹇先佛言傳身教下得以傳承下來的。

參考資料:三湘風紀、黨史縱覽2020年8期、湘潮2020年6期、《沿海時報》、文萃報·周五版2020年40期、黨史縱覽2018年2期、中華兒女2017年3期、黨史文苑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