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ixabay
3月6日,中國證監(jiān)會國際合作司發(fā)布公告,正式通過Chagee Holdings Limited(茶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霸王茶姬”)的境外發(fā)行上市備案。根據備案信息,霸王茶姬計劃發(fā)行不超過64,731,929股普通股,并擬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如果成功上市,它將成為首個登陸美股的中國新茶飲品牌。
早在2023年7月,市場上就曾傳出霸王茶姬計劃上市的消息,但當時公司予以否認。到了2024年4月,外媒報道稱霸王茶姬正籌備赴美IPO,計劃募集2至3億美元資金,并由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牽頭負責。近期,隨著證監(jiān)會備案的通過,這一上市進程終于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近年來,國內新茶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yè)“內卷”現象明顯。雖然整體市場規(guī)模仍在增長,但增速卻在放緩。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霸王茶姬雖然擴張迅速,但業(yè)績增長壓力加大,尋求海外市場成為其突破口。
霸王茶姬的快速擴張主要依賴于加盟模式,這一模式在助力門店數量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管理風險,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部分霸王茶姬門店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投訴,如何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保證產品質量和品牌口碑,仍然是公司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赴美上市進程的推進,霸王茶姬能否借助資本市場力量穩(wěn)固市場地位,實現長期發(fā)展,仍有待觀察。
01
市場競爭激烈
盡管中國現制茶飲市場規(guī)模已突破千億元,并在持續(xù)增長,但行業(yè)增速正在放緩。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我國現制茶飲店行業(yè)規(guī)模雖然保持增長,但是面對2025年,新茶飲市場規(guī)模增速預計將從2023年的44.3%放緩至2025年的12.4%。
據GeoQData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101家連鎖新茶飲品牌新開店量與去年同期持平,但閉店量卻提升了近3000家?。全國超過3000個品牌在市場中激戰(zhàn),部分品牌選擇降價以維持競爭力,喜茶和奈雪的茶將價格壓至15元區(qū)間,而蜜雪冰城憑借6元檸檬水占據下沉市場,中端品牌則面臨“上下擠壓”的困境。霸王茶姬雖在一二線城市占據一定市場份額,但如何在下沉市場維持競爭力仍是挑戰(zhàn)。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霸王茶姬的擴張速度比較快。2023年公司GMV達到108億元,預計2024年將突破200億元,門店數量從2023年底的3000家迅速增加到2024年的6000家。
然而,這種爆發(fā)式增長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隱憂。霸王茶姬主要依賴加盟模式進行擴張,該模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占領市場,但也帶來了運營質量不穩(wěn)定、供應鏈依賴以及品牌管理難度加大的問題。尤其是在新茶飲行業(yè),品牌信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品的口感和質量,一旦加盟店出現問題,品牌聲譽將受到影響。
此外,盈利能力也是一個關鍵問題。新茶飲行業(yè)的成本結構較為復雜,供應鏈、人力成本、營銷費用等都會對利潤造成侵蝕。
隨著行業(yè)競爭加劇,營銷成本只會不斷攀升,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根據窄門餐眼數據數據顯示,2023年霸王茶姬的凈利潤率僅為7.4%,遠低于蜜雪冰城15%的水平。同時,隨著品牌擴張和門店增密,2024年一線城市老店的銷售額同比下降超過30%,部分加盟商的回本周期被拉長至28個月。
霸王茶姬在營銷上投入巨大,近幾年每年花費5至10億元,2023年僅在分眾傳媒的廣告投放就達2億元。在高度競爭的新茶飲市場,霸王茶姬依靠高頻曝光迅速提升品牌認知度,特別是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大量廣告投放,品牌形象的維護并非僅靠營銷堆砌,過去霸王茶姬曾因“致敬模仿”奢侈品牌包裝、使用香精茶、咖啡因含量過高、植脂末等問題引發(fā)爭議。
在經營層面,霸王茶姬的單店投資成本較高,約100萬元,而部分門店的月銷售額已從100萬元驟降至35萬元,導致回本周期延長至2至3年。此外,霸王茶姬的產品SKU(單品數量)與頭部品牌的重疊率超過70%,爆款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例如,“伯牙絕弦”單品占公司總銷量的50%,這使得品牌的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核心產品市場反應下滑,公司整體銷售將受到較大影響。
02
出海解困?
國內茶飲市場競爭激烈,許多品牌將目光投向海外,試圖尋找新的增長機會。早在2018年,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便開始布局海外市場。
其中,蜜雪冰城以東南亞市場為重點,迅速擴張,而喜茶和霸王茶姬則更傾向于進入歐美國家,選擇華人聚集的城市,以提升品牌形象。例如,喜茶已在美國開設15家門店,而霸王茶姬也計劃在美國爾灣和洛杉磯開店,爾灣是美國亞裔人口密度最高的區(qū)域。
目前,喜茶的海外門店已超過70家,霸王茶姬的海外門店超過100家,而蜜雪冰城的海外門店更是接近5000家。
然而,看似熱鬧的出海潮背后,新茶飲品牌在海外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首先是文化隔閡問題。霸王茶姬在美國主打“東方茶拿鐵”,但當地消費者更偏愛咖啡因含量較高的美式咖啡。品牌究竟是要引導消費者改變口味,還是順應市場需求調整產品,這將直接影響其海外發(fā)展策略。
供應鏈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難點。相較于國內完善的物流體系,海外建廠成本高昂,工人成本也遠高于國內,而物流效率卻更低,導致供應鏈優(yōu)勢被削弱。如果通過漲價來平衡成本,則會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新茶飲的主要原料包括奶制品、茶葉、水果和糖,供應鏈的不穩(wěn)定可能會影響新品的推出,也可能導致產品品質和口感的不一致,從而影響消費者體驗。例如,霸王茶姬在香港招聘的“辦事處負責人”月薪高達5.5萬至9萬港元,“選址開發(fā)經理”工資也在3萬至7萬港元,反映出其海外運營成本遠高于國內。
除了供應鏈和文化適應問題,海外市場的競爭同樣激烈。在東南亞市場,印尼品牌Kopi Kenangan和泰國Cha Tra Mue已占據一席之地,而在美國,星巴克和荷蘭品牌TEA SPOT主導著茶飲市場。霸王茶姬在國內依靠“國風營銷”吸引年輕消費者,但在海外市場,國風元素對主流消費群體的吸引力有限,如何調整營銷策略、拓展客戶群體,是品牌必須面對的問題。
盡管海外市場蘊藏機會,但新茶飲品牌想要在國際市場站穩(wěn)腳跟,仍需克服供應鏈、文化適應、成本控制和市場競爭等多重挑戰(zhàn)。
03
品牌信任危機
霸王茶姬的成功離不開產品的成癮性以及資本的大力助推。其奶茶主要由濃茶、基底乳、牛奶和糖調制而成,實際上是“咖啡因+油脂+糖”的綜合上癮配方。濃茶提供茶香和高濃度咖啡因,基底乳帶來順滑口感,同時幫助融合茶味與奶味,而糖則能降低濃茶的苦澀,使口感更易被接受,提高復購率。
品牌的新定位強調提神作用和社交屬性,試圖成為打工人生活中的“續(xù)命水”,甚至希望替代咖啡,滿足日常提神需求。如果說瑞幸是將咖啡“奶茶化”,通過不斷上新吸引消費者,那么霸王茶姬則是在做奶茶的“咖啡化”,推出以“伯牙絕弦”為代表的大單品,并強化咖啡因含量。
然而,高咖啡因和高茶多酚的組合可能會引發(fā)失眠、心悸、心慌等副作用,其刺激性甚至可能超過咖啡。此外,雖然只做鮮奶茶使供應鏈更加簡化,但也導致產品線較為單一,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而各品牌鮮奶茶之間的配方、口感、風味差異并不顯著,使競爭更為激烈。
除了產品層面的爭議,霸王茶姬在管理和品牌公關方面也頻頻受到質疑。
與此同時,霸王茶姬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受到監(jiān)管部門關注。2024年7月初,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fā)布市場監(jiān)管系統的食品安全大檢查結果,顯示霸王茶姬、滬上阿姨、瑞幸咖啡等品牌各有三家門店存在問題。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024年7月23日,霸王茶姬的投訴量達1405條,其中已完成處理的有1107條,而近30天的新增投訴達122條,僅42條被處理。
總體來看,霸王茶姬不僅面臨市場競爭壓力,還需要在資本運作、以及品牌治理方面找到平衡。當前,資本市場對新茶飲行業(yè)持謹慎態(tài)度,霸王茶姬的上市之路充滿變數,能否在資本市場站穩(wěn)腳跟,仍需時間驗證。
作者丨征探君
來源丨征探財經(ID:teccj6)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