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買立省100%"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消費圣經,一場全民參與的省錢運動正在悄然改變市場生態(tài)。可誰也沒想到,最先對消費降級做出快速反應的,竟然是躲在暗處的騙子們。他們像最敏銳的產品經理,把脈社會情緒,針對人們省錢的焦慮開發(fā)出量身定制的詐騙劇本——你想薅羊毛?騙子就給你整個羊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副業(yè)剛需"遇上"刷單陷阱":打工人成了待割的韭菜
深夜的朋友圈總飄著這樣的廣告:"寶媽在家日入500""大學生輕松月入過萬"。這些打著"零門檻、高回報"旗號的刷單兼職,正在用精心設計的劇本收割焦慮的年輕人。杭州95后姑娘小美在"導師"指導下,先墊付98元試水,立刻收到118元返現。當她放心投入5000元后,對方卻發(fā)來一張"四聯單"任務表,要求連續(xù)完成4單才能提現。
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套路堪稱當代騙術教科書:先用小額返現建立信任,待受害者卸下心防后祭出連環(huán)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拼單群里的"殺豬盤":省錢群主可能是職業(yè)屠夫
當你為省5塊錢快遞費加入某個"魔都省錢拼單群"時,可能正在踏入精心設計的圍獵場。上海白領Lisa的遭遇頗具代表性:群里每天推送超低價臨期食品、外貿尾單,當她成功拼到幾次后,"群主"開始推薦"充值返利"活動。充3000送500的誘惑下,Lisa發(fā)現賬戶余額不斷增長卻無法提現,最后發(fā)現連拼單群都是騙子用買來的微信號組建的。
更魔幻的是某"高端折扣群"騙局。騙子偽造GUCCI、愛馬仕的報關單,以市場價3折售賣奢侈品,收貨時發(fā)現全是莆田高仿。這些群往往存活期不超過1個月,騙子像候鳥般遷徙,每次轉移都換個"XX福利群"的馬甲。據騰訊安全報告,2022年拼單類詐騙舉報量同比激增173%,人均損失超2萬元。
AI詐騙:當你的臉不再屬于你自己
在江蘇某財務遭遇的"董事長視頻詐騙案"中,騙子用AI換臉技術偽造公司領導視頻會議,成功騙走1860萬元。這種融合深度學習與語音合成的新騙術,讓傳統"猜猜我是誰"的電話詐騙完成了智能升級。更可怕的是,騙子只需要你社交媒體的3秒短視頻,就能生成以假亂真的動態(tài)影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山東張女士遇到的"虛擬綁架"騙局更令人背脊發(fā)涼。騙子用AI合成她女兒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