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過完年,我們一家四口從老家返回東莞,剛好今年我跟我老公開工時間比較晚,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長沙停留一下,玩幾天。
從長沙回東莞時,過了高速收費(fèi)的免費(fèi)期,要收費(fèi)。
手機(jī)地圖上顯示,前方有一段路紅色和黑紅色交織著,說明堵車堵得挺嚴(yán)重。
我老公提議走國道,既省錢,又避開了擁堵路段。
我說,走高速快一些,有時候,手機(jī)地圖顯示堵車,實(shí)際到了那個位置,不一定堵。
我老公堅(jiān)持己見,走國道,省錢,現(xiàn)在國道的路,修得挺好,不比高速差。
他都這么說了,我能說啥?
反對無效,他是開車的人,方向盤被他握著,去哪兒,由他決定。
國道走了一段,下起了不太大的雨。
我們走的那一段國道,基本都是圍著山腳在轉(zhuǎn),無盡綿延的山,村莊都很少出現(xiàn)。車不多,路還好。
又走了一段路,國道沿山而建,幾乎是盤山公路的節(jié)奏。山上的霧很大,能見度非常低,不足3米。
路上,我們時不時地看到一些塌方的地方,土還沒來得及鏟平。有的路,還是路過的車碾平的,水泥路面都沒有。
走這樣的路,說實(shí)話,心里是有點(diǎn)兒害怕的,萬一遇上塌方怎么辦?
一想到那樣的后果,就有點(diǎn)兒不寒而栗。
02
當(dāng)我們遇到一堆沒完全清理完的塌方土堆時,犯愁了,這可怎么過去?
人家越野車輕松過去,我家的是轎車,底盤低,不一定能行。
雨越下越大,能見度越來越低,我老公把車停在路邊,下去觀察了一下路況。
在那個四周都是山,荒無人煙的地方,想找個人幫忙都困難,因?yàn)槟愀疽姴坏饺?。連路過的車,都是匆匆而過。
在過還是不過這個問題上,他選擇把車開過去。
車的底盤沒能幸免,跨過那道坎時,哐地一聲響,我老公說,擦到底盤了。
他是一個愛車的人,對于自己的愛車遭遇這樣的擦傷,他有沒有心疼?
我沒有問過,也不想問。
路是他自己選的,怪不了任何人。
當(dāng)我們再次走一段盤山公路時,在一個拐彎處,一輛車側(cè)翻在我們前進(jìn)方向的右手邊。一男一女撐著傘,在路邊站著打電話,等待救援。
那個時間段,到了下午4、5點(diǎn)的樣子,天灰蒙蒙的,下著雨。那個場景,讓我忍不住心有戚戚焉。
我在心里不知道把我老公數(shù)落了多少遍,讓你走高速,你不走,非要想著省錢,省錢。萬一遇到個什么事兒,在這犄角旮旯里,真的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
可能是這個場景讓我老公有所觸動,他主動把國道換成高速。
03
手機(jī)地圖上顯示的堵車路段,實(shí)際根本沒怎么堵。
我們從長沙出發(fā)時,顯示到東莞的家的時間是晚上8點(diǎn)多。這么一折騰,我們到家時,過了晚上12點(diǎn)半。
慶幸的是,我們安全到家了。
從長沙的酒店到我家,走高速大概是700公里左右,導(dǎo)航上顯示,7個半小時可以到。那天,因?yàn)槲覀冏吡?00多公里的國道,導(dǎo)致我們花了近14個小時才到家。
除了上廁所、吃飯,連續(xù)十幾個小時都待在車上,在一個封閉、有限的空間里,人的體感其實(shí)不是很舒服。
在我看來,這完全是花時間買罪受。
我老公覺得他沒花高速過路費(fèi),就是省錢了,還暗自高興。
可能他沒意識到,心情煩躁、郁悶是一種自我消耗,這也是成本的一種啊。好心情這東西,花錢不一定能買到。
去年國慶節(jié),我們一家四口去汕尾玩,回來的時候,也是。
他說,高速路上堵車堵得厲害,走國道算了,說不定還能早些到家。
實(shí)際是,走高速3、4個小時就能搞定的事情,到了國道上,時間幾乎翻倍。
下車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伸個大大的懶腰,讓自己的身體舒展一下。
出遠(yuǎn)門,在走高速還是不走高速這個問題上,我跟我老公從來沒達(dá)成過一致。這個問題的本質(zhì),其實(shí)就是花錢還是花時間的問題。
04
我是寧愿花錢,也不愿意去花時間折騰的人,我老公跟我剛好相反。
他忽略了一個事實(shí),時間成本也是成本,但他覺得無所謂。他說,他的時間不值錢,能用時間換錢,他是樂意的,覺得值得。
他的觀點(diǎn),我不贊同,但也沒想著去改變他。
人到中年,思維方式已經(jīng)固化,很難被改變,除非是哪一天,他自己開悟了。
包括平時買什么東西,也是一樣,一定要貨比三家,哪家便宜買哪家,追求極致性價比。
當(dāng)然,他也因此踩了不少坑。
我買東西,始終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在經(jīng)濟(jì)條件允許的范圍內(nèi),挑最貴的買。
因此,他經(jīng)常說我東西買貴了,次數(shù)多了,我也懶得管了。家里需要什么東西,由他搞定,我落個輕松。
我一直沒弄明白,我們家又不是揭不開鍋,至于為了幾塊、幾十塊錢的事兒,在那兒比來比去的嗎?有這時間,干點(diǎn)兒什么不好呢!
直到前些天,我公公到我家里來,我們聊天的過程中,他說的頻率最高的一句話是,賺錢不容易,能省就省。
我突然就明白了,我老公的消費(fèi)習(xí)慣從哪里來。
05
父母的話語,在潛移默化中植入到孩子的潛意識里,形成他的思維方式,慢慢地變成他的本能反應(yīng),進(jìn)而影響他的行為。
這里,我沒有批判我公公和我老公的意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存方式,沒有好壞之分。
看見他身上的限制性信念,以及局限性,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包容他的行為和語言,我們的夫妻關(guān)系才會更和諧、美好。
我們常說的三觀不和,不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成長環(huán)境不同,行為模式不同,所帶來的不同結(jié)果嘛。
求同存異,才是關(guān)系穩(wěn)定的基石,允許別人和我們不一樣,也允許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花是花,樹是樹,但不妨礙它們生活在同一片藍(lán)天下,扎根在同一片土地上,享受同樣的陽光,呼吸同樣的空氣。
------全文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