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神話體系中,女媧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她被尊為“創(chuàng)世之神”、“大地之母”。

古老相傳,女媧第一天造出了雞,所以正月初一是雞的生日,被稱為“雞日”。

女媧第二天造出了狗,所以正月初二是狗的生日,被稱為“狗日”。

女媧第三日造出了羊,所以正月初三是羊的生日,被稱為“羊日”。

女媧第四日造出了豬,所以正月初四是豬的生日,被稱為“豬日”。

女媧第五日造出了牛,所以正月初五是牛的生日,被稱為“牛日”。

女媧第六天造出了馬,所以正月初六是馬的生日,被稱為“馬日”。

女媧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被稱為“人日”,又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人齊日”等。

歷史上關(guān)于人日的詩歌很多,最著名的“人日詩”當屬隋朝薛道衡的《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女媧創(chuàng)造了萬物和人類,因此女媧被尊為“創(chuàng)世之神”和“大地之母”。

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全國各地關(guān)于女媧的廟宇陵墓、故事傳說,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如河北邯鄲的媧皇宮、河南西華的女媧陵等等。

現(xiàn)代科學(xué)已經(jīng)證明,雞狗牛馬等生命都是進化而來的,并不是某一神創(chuàng)造出來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女媧成為“創(chuàng)世之神”呢,也就是說中國的“創(chuàng)世之神”為什么是女媧而不是別的神?

這得從女媧所處的時代、她為人類做出的偉大貢獻,以及女媧的歷史地位來說起:女媧不是虛構(gòu)的,而是真實存在的、被后世神化的歷史人物。

雖然根據(jù)民間女媧伏羲兄妹成婚的傳說,女媧應(yīng)該屬于距今7000年前伏羲時代,但伏羲女媧為兄妹之說最早見于東漢的《風(fēng)俗通義》,而在更早的秦漢及先秦著作中,伏羲女媧互不相關(guān)。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伏羲時代的女媧,包括伏羲之后承襲伏羲帝號王天下的女媧,都應(yīng)該是女媧氏的后裔,而并非造人補天的女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