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莎貝爾·米拉蒙特斯,Mira,雕塑裝置
香港美利酒店藏
每年春天,巴塞爾藝術展的浪潮席卷維港,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廊主、藝術家和收藏家如同候鳥般準時抵達香港。白天,或馳騁于激動人心的展館與拍賣場,或穿梭于中環(huán)與黃竹坑的隱秘畫廊與獨立藝術空間;夜晚,藝術的邂逅仍在延續(xù)——因為香港酒店的廊道間、大堂里、客房中,蘊藏著的藝術靈感,自成風景。
文華東方
東方演繹的老錢腔調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展示的廣東手工折扇,約1870年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是文華東方酒店集團的首家酒店,在1963年成立時,它的名字是東方酒店(Mandarin Hotel)。
據說當時選擇酒店名字時進行了投票,得票最高的是“Queen’s Hotel”,但斟酌再三后選擇了“Mandarin”,因為它在英語中有兩層含義:一是更能反映酒店位于東方的地理位置和氛圍,這些因素將會成為酒店的亮點,尤其吸引西方的旅客,二是“Mandarin”原指“內閣首輔”,后來衍生出多種含義,既指中國位高權重之士,也指官員使用的語言(官話),以至與中國官服顏色相配的水果。

▲東方文華酒店門口的標志
文華東方酒店自成立之初就彰顯著它的東方DNA, 具有11片扇片的折扇,是文華東方的經典標志,文華東方集團旗下每個酒店都以獨特的方式詮釋這個共同的主題。
在香港文華東方,這一象征以一把19世紀70年代的古董折扇呈現于大堂之中,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雍容華貴所描述的景象。折扇的設計以“千面”為主題,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名門望族奢華的社交場景,細膩勾勒出昔日宴飲聚會的風雅氣息。它不僅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而且恰如其分地映照著香港文華東方作為社交雅集之所的雋永魅力。

▲香港文華東方的理發(fā)店
墻上掛畫描繪清朝街頭剪發(fā)的場景
大堂休息區(qū)的黑色云石墻面上,有一組清代道光年間的金色木雕,由上百塊獨立木雕組成,工藝精湛,層次豐富,細膩呈現繁復的人物、鳥獸和花草。其中部分木雕刻畫了漢代丞相張蒼百歲壽宴時的盛況,這位深受民間敬仰的人物,在雕刻家的巧手下,生動再現了中國古代社會對長壽與福瑞的美好寄托。

▲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可以飽覽著名壁畫大師辛德信的作品
1963年,文華東方開業(yè)時,邀請著名藝術家辛德信(Gerald Henderson)為酒店創(chuàng)作14幅壁畫作品,分布于大廳以及酒店內不同角落。其中最醒目的是聳立于大廳的巨幅壁畫,高達5米,寬3.5米,以水泥、黃金和油漆制成。靈感源自中國古代神話,三位姿態(tài)輕盈飄逸的仙女,以東方意象為空間賦予高雅而雋永的氛圍。
在酒店二樓及著名的文華扒房及酒吧,也可看到一系列由辛德信創(chuàng)作、以金色為主調的《北京戰(zhàn)車》(Peking Chariots),以奪目色彩勾勒奔騰的駿馬和蒙古王子。
文華東方的藝術收藏呈現出一個交織著東西方文化的故事,從壁畫到古董擺件、木雕、屏風、油畫,無不傳達出經典優(yōu)雅的東方魅力。
The Murray
歷史建筑里的摩登都市感

▲香港美利酒店標志性的節(jié)果決明樹
以及西班牙藝術家 喬瑪·帕蘭薩的雕塑作品
香港美利酒店(The Murray, Hong Kong, a Niccolo Hotel)是九龍倉集團旗下城市酒店品牌尼依格羅的旗艦項目,自2018年開業(yè)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城市定位與現代化設計吸引了無數目光。美利酒店坐落在中環(huán)心臟地帶,酒店南面可欣賞到太平山和花園全景,北面則是令人驚嘆的中環(huán)城市及海港景觀。

▲韓國藝術家樸善基的裝置藝術作品
懸掛于香港美利酒店大堂入口
酒店改造自香港著名現代主義建筑——美利大廈,由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諾曼·福斯特的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負責室內外整體設計。從現代主義到當代可持續(xù),福斯特與他的團隊不僅謙遜地保留了遺產的特質,而且讓其煥發(fā)新生,在未來的很多年里依然可以與城市共榮。
酒店內部設計延續(xù)簡約高雅的風格,大理石和金色陽極氧化鋁等材料是關鍵,色調保持中性或淺色的白色、奶油色和灰色,各處裝點著極簡主義和樸素的藝術作品。

▲韓國藝術家樸善基的裝置藝術作品
于酒店電梯間
走進酒店大堂,入口處懸掛著韓國藝術家樸善基(Bahk Seon-Ghi)的裝置藝術作品《聚合-20170106》,由木炭和尼龍線構成的箭頭形狀。
在電梯間,他的另一件作品《聚合-20170107》必定會吸引客人的視線,懸掛的木炭組成了一個立體圓環(huán),仿佛是另一個時空的入口,喚起不一樣的思緒與感官體驗。

▲扎哈·哈迪德雕塑作品于酒店室外
酒店還收藏了著名建筑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7年的雕塑作品《流》(Flow),這件作品通過實驗性的3D建模技術來形成扭轉的形態(tài)。在戶外的草坪上,有兩件西班牙雕塑家Isabel Miramontes的青銅雕塑——Intimidad和Mira,這些作品扭曲和拉長形體,看上去自由又松弛。

▲ 美利酒店庭院外觀
在美利酒店標志性的開滿粉色花朵的節(jié)果決明樹旁邊,西班牙著名雕塑家喬瑪·帕蘭薩(Jaume Plensa)的作品Awilda’s White Head靜靜矗立。它精巧又極富現代感的鏤空質地與周邊環(huán)境形成迷人的和諧氛圍。雕塑的雙眼輕閉,仿佛在沉思,呼應了Plensa的藝術理念:“藝術和美來自內省”。
The Upper House
東方禪意的新詮釋

▲ 香港奕居酒店大堂
香港奕居(The Upper House)像一首當代亞洲文化和表現藝術的交響曲。旅程自通透如透明玻璃盒的大堂開啟,踏上引人冥想的鳥居型直梯,穿梭到40米高的中庭,那里彌漫著甜姜和馬鞭草的標志性香氣??臻g設計巧妙使用天然竹、木、日式玻璃、石灰?guī)r和漆紙,配合精心挑選的藝術品和雕塑,每一處細節(jié)皆敘述著故事。

▲香港弈居酒店由建筑師傅厚民設計
以“上升之旅”為設計理念
由著名香港建筑師傅厚民設計,奕居善用顏色、質感和光影交織出一場沉浸式敘事。作為傅厚民首個酒店項目,奕居以放松與安逸重新定義奢侈感,空間舒適溫暖,伴以審慎考究的細節(jié),展現“上升之旅”的設計哲學。

▲藝術家薩璨如為香港奕居酒店創(chuàng)作的雕塑
奕居的藝術收藏同樣流露出禪意。藝術家薩璨如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雕塑作品,透過細膩的形態(tài)與材質對話,營造出寧靜的氛圍。而文鳳儀的作品以舒適的枕頭狀物映襯著永恒的金屬質感,在對比中尋得平衡,讓空間更添一份安謐與冥想的意境。

▲文鳳儀,星斗迷思,雕塑,香港奕居酒店藏
除了裝置和雕塑之外,香港奕居酒店不定期呈現探索性的新媒體藝術展覽。
比如2019年6月,“異國的相遇:初露蜂芒”藝術之旅來到奕居,由瑞士藝術家卡佳·洛爾(Katja Loher)和香港風水設計師周亦彤( Thierry Chow)攜手打造了一系列讓人印象深刻的視頻裝置。借由探索中國五行元素和風水的關系,這場藝術合作揭示了香港如何在保留傳統(tǒng)的同時,以西方視角賦予其現代化詮釋。
在香港,酒店中的藝術收藏,不僅裝飾點綴了現代空間,而且更呈現出當地的多元文化表達。從文華東方的經典東方美學,到奕居的禪意哲思,再到美利酒店的現代主義探索,這些酒店通過藝術收藏,將空間轉化為藝術展覽館,讓每一位旅客在入住的同時,也能步入一場沉浸式的藝術之旅。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收藏/拍賣》雜志公眾號獨家稿件
作者:劉抒曼
撰稿人,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研究飲食文化和歷史
熱愛學習和感受一切與美和人類精神有關的事物
轉載請注明來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