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quán)威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 | 鴻宇網(wǎng)絡(luò)

編輯 | 鴻宇網(wǎng)絡(luò)

1953年初,貴州惠水縣的一座軍營里,一名身材高挑、相貌出眾的女人被五花大綁押送至院中。她就是曾經(jīng)叱咤一方、讓當?shù)匕傩章勶L(fēng)喪膽的女匪首——程蓮珍,人稱“陳大嫂”。

圍觀的群眾擠滿了院子,竊竊私語聲此起彼伏。他們從未見過這樣一個女土匪:不僅手握雙槍、騎馬如風(fēng),還精通戰(zhàn)術(shù),帶著一群匪徒四處作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說,她殘忍狡詐,槍法精準,親手打死過我們的人;也有人說,她不過是為了活命,被命運裹挾進了匪群。

然而,這樣一個手握血債的匪首,在面對死亡時,卻沒有哀求也沒有反抗,只是冷冷地看著一切,仿佛命運對她來說已然無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貴州省軍區(qū)高層對此犯了難:按理說,她罪行累累,槍斃是最直接的處理方式。可她的身份又有些特殊——她是布依族人,在當?shù)赜袠O大的影響力,若是處置不當,可能會激化民族矛盾。

軍區(qū)領(lǐng)導(dǎo)猶豫再三,最終決定把此事上報西南軍區(qū),由參謀長李達定奪。

當時,李達正好要去北京匯報工作,他將程蓮珍的案子一并帶上,向毛主席請示。

聽完匯報,毛主席沒有立刻表態(tài),而是從兜里掏出一支煙,劃燃火柴,深吸了一口。

沉默片刻,他才緩緩說道:“殺了豈不可惜?”

這簡短的幾個字,讓李達心頭一震,他知道,毛主席的意思絕非簡單的“饒她一命”,而是另有深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匪首到新生典范

程蓮珍出生于1921年,老家是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zhèn)朝擺村,是一個布依族家庭。她家的生活條件很差,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程蓮珍從小就長得非常漂亮,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美人,大家都叫她“長順第一美人”。

在那個思想比較封閉的年代,一個女人長得漂亮有時候并不是什么好事,程蓮珍的命運就因為她的美貌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年輕的時候,她被當?shù)匾粋€有錢有勢的大地主陳正明看上,娶回家做了二房。從那以后,她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陳正明不僅家里有錢,對她還特別寵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陳正明的影響下,程蓮珍學(xué)會了騎馬、打槍,還練成了一手雙槍射擊的好本領(lǐng)。她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女孩,沒想到因為這些機緣巧合,逐漸變成了一個敢于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人。

可是,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丈夫陳正明突然因病去世,程蓮珍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陳家的親戚們看到她一個人孤苦伶仃,就想霸占她的家產(chǎn),還勾結(jié)地方上的地痞流氓來欺負她,想把她趕出陳家。

程蓮珍可不是好欺負的,她拿起雙槍,帶著家丁死守陳家大宅,硬是把那些來犯的人給打跑了。從那以后,她的名聲越來越大,“雙槍女人”的稱號也很快傳開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保住自己的家業(yè),程蓮珍不得不找一個靠山。

那個時候,社會動蕩不安,地方勢力錯綜復(fù)雜。她最終選擇投靠了有國民黨背景的羅紹銓,還和他的弟弟羅紹凡結(jié)了婚。她以為這樣就能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可沒想到,這卻讓她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在羅氏兄弟的影響下,她逐漸參與到匪幫的活動中,成了國民黨殘部和地方土匪的重要成員,最后竟然和政府對抗起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為何說“殺了豈不可惜”?

在北京,李達向毛主席詳細匯報了貴州剿匪的情況,并特別提到程蓮珍。

毛主席聽完后,沉思了一會兒,慢悠悠地從兜里掏出一支煙,劃燃火柴,深深吸了一口,接著說道:“殺了豈不可惜?”

李達微微一怔,沒想到毛主席的態(tài)度如此明確。

毛主席接著說道:“諸葛亮七擒孟獲,我們共產(chǎn)黨人為什么不能八擒八縱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解釋道,貴州剿匪工作還沒完全結(jié)束,山區(qū)里仍有不少匪徒負隅頑抗。

如果程蓮珍能夠“棄暗投明”,利用她的影響力去勸降土匪,將比直接殺了她的效果更好。

而且,她是布依族人,我們黨一向講究民族團結(jié),不能讓少數(shù)民族覺得政府只會用武力鎮(zhèn)壓,而不懂得感化教育。

李達這才明白,毛主席的眼光遠不止眼前的剿匪行動,而是從更長遠的民族政策和社會穩(wěn)定來考慮這個問題。

得到明確指示后,李達立即返回貴州,并在軍區(qū)高層會議上宣布了毛主席的決定。消息傳出后,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軍令如山,所有人都必須執(zhí)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被釋放后,她如何用余生償還這份寬?。?/p>

1953年6月5日,惠水縣城的廣場上,數(shù)千名百姓聚集,他們以為今天要見證程蓮珍的死刑,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結(jié)局。

廣場上搭起了公審大會的臺子,程蓮珍被押上臺,臉色蒼白,目光呆滯。臺下有人低聲議論:“這女人再厲害,今天怕是難逃一死了?!?/strong>可接下來的判決,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程蓮珍,鑒于你愿意悔過,并愿意協(xié)助政府清剿土匪,決定特赦,當場釋放!”

臺下瞬間炸開了鍋,議論聲此起彼伏。有人不理解,有人憤怒,也有人若有所思。但不管怎樣,命令已下,她的命被留了下來。

走下審判臺的程蓮珍,腳步踉蹌,眼里滿是淚水。她明白,這條命,是共產(chǎn)黨給的,她必須用余生去償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被釋放后,程蓮珍沒有逃跑,而是主動找到政府,表示愿意加入清剿匪患的工作。她知道,自己曾經(jīng)在山里打過游擊,熟悉匪徒的藏身之處,更了解他們的心理。于是,她開始走村串寨,勸降那些仍在逃亡的土匪。

程蓮珍一手牽著年幼的女兒,一手拿著喇叭,在村口、在山路上、在山洞外,對著昔日的老部下們喊話:“兄弟們,別再藏了!我都被政府放了,你們還怕什么?共產(chǎn)黨講政策,不是濫殺無辜的,只要你們投降,政府會給你們活路!”

程蓮珍的努力很快見效。僅僅一個多月,就有22名土匪在她的勸說下主動投降。而那些頑固不化的,她則帶著部隊親自上山圍剿。

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程蓮珍協(xié)助政府徹底剿滅了當?shù)氐姆嘶?。她的表現(xiàn)得到了認可,政府決定安排她進城當工人,讓她開始新的生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57年,程蓮珍正式成為惠水縣的一名普通工人,開始每天上下班,過著平凡的日子。

1960年,她被選為縣政協(xié)委員,開始參與地方事務(wù),幫助政府解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各種問題。

在很多老百姓看來,曾經(jīng)的女匪首徹底變了。她不再是那個雙槍在手、劫掠鄉(xiāng)村的“女魔頭”,而是一個能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飯、商量事情的普通人。

程蓮珍用自己的余生,去彌補曾經(jīng)的錯誤。她常常對人說:“如果沒有毛主席,我早就沒命了。共產(chǎn)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不能辜負?!?/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98年,程蓮珍因病去世,享年77歲。她的故事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也被很多老百姓口口相傳。她的一生,充滿了跌宕起伏,也見證了新中國少數(shù)民族政策的成功。她的改變,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轉(zhuǎn)折,也是那個時代許多人的縮影。

毛主席當年的那句“殺了豈不可惜”,最終不僅救了一條命,也換來了更多人的新生。

信息來源:
一個女匪首的傳奇經(jīng)歷:女孟獲傳奇經(jīng)歷. 2003-03: 封面.
毛澤東特赦“女孟獲”程蓮珍往事. 蘭州政協(xié).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