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老張,你這是怎么了?"我站在二舅家門口,手里提著年貨,愣住了。
眼前的二舅眼眶紅紅的,淚水順著臉頰往下流,嘴唇微微顫抖著,卻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北風呼嘯著穿過破舊的院墻,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在我的羽絨服上,也落在二舅花白的頭發(fā)上。
我看著二舅突如其來的眼淚,一時手足無措,只能把手里的提bags握得更緊了些。
二舅這眼淚來得蹊蹺,我一路上還在琢磨該怎么稱呼他——"二舅"還是"張局長",沒想到開門見面就是這么一幕。
我叫周長慶,今年剛三十出頭,在市里一家國企上班,過著朝九晚五的平淡日子。
這次回老家過年,特意來看望我的二舅張守信。
二舅曾是縣交通局的局長,五年前退休了,這一晃都四年沒見了。
。
臘月二十八的冷風像刀子一樣割在臉上,院子里的積雪已經(jīng)沒過腳踝,踩上去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二舅穿著件深藍色的舊棉襖,黑色的線織帽緊緊地扣在頭上,露出的幾縷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了不少,身形也比我記憶中清瘦了一大圈。
我再喊了一聲"二舅",他才回過神來,慌忙抹了一把眼淚,拽著我的手把我往屋里拉。
"長慶來了!快進屋,外頭冷。"二舅的聲音有些沙啞,像是許久沒說話似的。
他的手粗糙得很,指節(jié)處都是老繭,這雙手哪像個當了五年局長的人的手,倒像是常年干體力活的農(nóng)民的手。
屋里溫暖如春,土炕燒得熱乎乎的,靠近炕邊還放著一個小火盆,炭火正旺,映得屋子里一片紅光。
炕上鋪著二舅妻子親手縫的花棉被,看著有些年頭了,花紋都褪色了,但還是干凈整潔。
屋內(nèi)陳設簡樸卻整潔,一張方桌,幾把木椅,墻角的老式電視機上還蓋著一塊繡花的防塵布,跟我上一次來時沒什么兩樣。
唯一不同的是墻上多了幾張照片,有二舅當年和同事們在工地上的合影,也有全家福。
照片里的二舅站得筆直,眉宇間透著一股子干練和自信,眼神堅定有力,與眼前這個淚眼婆娑的老人判若兩人。
"二舅,這些年過得咋樣?身體還好吧?"我接過二舅遞來的熱茶,小心翼翼地問道。
茶杯是那種最普通的搪瓷杯,邊緣還有點掉瓷,但茶水的熱氣卻讓我一下子暖和起來。
二舅坐在我對面的小凳子上,笑著擺擺手:"挺好,退休了,清閑。"
他的眼角皺紋里還有未干的淚痕,那份落寞怎么也掩飾不住。
"你看你,一來就問這些,該不會是想著打聽啥情況吧?"二舅故作輕松地說,從炕頭的小柜子里拿出幾個蘋果遞給我,"嘗嘗,這是院子里自己種的。"
我咬了一口蘋果,酸甜可口,脆生生的,比超市里賣的那些看著光鮮實則無味的水果強多了。
院子里竟能種出這么好的蘋果,看來二舅退休后還真學了不少本事。
"你二舅這人啊,跟猴子屁股似的,一輩子閑不住。"屋里忽然響起一個爽朗的女聲,把我嚇了一跳。
原來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從里屋出來了。
她系著圍裙,手里還拿著搟面杖,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
"這是你三舅媽陳巧云,來幫忙照顧家里的。"二舅介紹道,"你二舅媽身體不太好,這陣子在醫(yī)院,今天該回來了。"
我這才注意到屋里只有我們?nèi)齻€人。
"你二舅這人,當官那會兒,人家局長都坐辦公室喝茶看報紙,他倒好,天天往工地上跑。"陳巧云一邊搟面一邊說,"退休前天天往單位跑,退休后改成天天往地里鉆。去年春天硬是把院子后頭那塊廢地給整出來了,種菜種果樹,比上班那會兒還忙活。"
二舅不好意思地笑了:"習慣了,一閑下來心里頭就發(fā)慌,渾身不得勁。"
他的笑容有些勉強,眼神里透著一種說不出的落寞。
"當年在交通局,那可是一天到晚連軸轉,哪有工夫在家閑坐?"二舅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望向遠方,仿佛在回憶什么。
陳巧云撇撇嘴:"可不是嘛,那會兒咱村的劉二愣子天天跑你辦公室告狀,說他家門前那條路太窄了,車子過不去,每回下雨全是泥水坑。你硬是把錢擠出來,給他家門前那條路修得平平整整的。劉二愣子逢人就夸你,說張局長是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好干部。"
"那都是份內(nèi)事。"二舅擺擺手,臉上卻露出一絲自豪。
屋里的氣氛漸漸融洽起來,二舅開始跟我聊起他當年在交通局的日子。
八十年代末,他帶著一幫同志修建山區(qū)公路,那時條件艱苦,沒有大型機械,很多地方都是靠人力鑿山開路。
"那會兒可沒現(xiàn)在這么舒坦。冬天山上冷得能把鼻涕凍成冰柱子,夏天又熱得像蒸籠一樣。"二舅說著,眼神漸漸亮了起來,臉上有了光彩。
"大家伙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干活,到天黑才收工,吃的是窩頭就咸菜,睡的是地鋪,沒人叫苦叫累。為啥?就是想讓山里人早點過上好日子。"
"最難的是穿過老虎山那段,山勢陡峭,一面是懸崖,一面是絕壁,硬是靠著大家伙一錘一錘地鑿。李有才——就是咱縣運輸隊的老李,他家那小子現(xiàn)在在電視臺當記者呢——當年差點從山上掉下去,幸虧被一棵小樹攔住了,嚇得我們半天緩不過神來。"
二舅講述往事時,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眼神里閃爍著光芒,整個人都年輕了十歲。
"后來通了沒?"我問。
"通了!"二舅自豪地拍了拍大腿,聲音都提高了八度,"八九年冬天,大雪紛飛那天,第一輛拖拉機開過去的時候,山里人放了一整天的鞭炮,老少爺們都哭了。山里娃從此能坐車去縣城上學,山里人種的東西能運出去賣個好價錢。那一天啊,我這輩子都忘不了。"
聽著二舅講述那段崢嶸歲月,我仿佛看到了他當年在工地上指揮調(diào)度的樣子——滿身泥土,卻精神抖擻。
那時的二舅是多少人眼中的英雄??!可是,這樣一個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人物,為什么會在見到我的第一眼就流下眼淚呢?
"說起來,當局長那會兒,成天忙得腳不著地,顧不上家。"二舅的聲音忽然低了下來,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茶杯邊緣。
"退休那天,單位辦了個簡單的歡送會,領導說了幾句客套話,同事們湊了點錢給買了塊手表,就算完事了。一轉眼,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就這么結束了。"
二舅從口袋里掏出那塊手表給我看,牌子很普通,表盤都有些磨損了,但他看著它的眼神卻滿是珍視。
"回到家,突然不知道該干啥好了。習慣了每天處理文件,開會,接待,突然全沒了,像是被人從高處一下子扔到地上,渾身不對勁。有時候做夢都在批文件,醒來才發(fā)現(xiàn),啥也沒有。"
"頭一年最難熬。"二舅端起茶杯,手微微顫抖,"半夜三更常常驚醒,以為有緊急情況要處理。醒了才發(fā)現(xiàn),啥事也沒有,就是睡不著。跟你二舅媽說話都有氣無力的,整個人跟丟了魂似的。"
"那會兒有人瞧不起你二舅,背后嘀咕說他無能,當了幾年局長連套像樣的房子都沒整上,還不如他們生意人掙得多。"陳巧云在一旁補充道,聲音里帶著氣憤,"我聽見就急了,說你二舅是清官,不貪不占,這年頭像他這樣的干部才是真金子。"
"老陳,你就別添亂了。"二舅假裝不耐煩地擺擺手,"人各有志,我這輩子沒能給家里置多少產(chǎn)業(yè),是對不住老李。不過問心無愧,沒做虧心事。"
"那陣子他瘦了能有二十斤,我看著心疼死了。"陳巧云搖搖頭,"好好一個人,愁得像霜打的茄子。"
"說實話,當初要不是你二舅媽一直支持我,我可能早就扛不住了。"二舅的聲音變得溫柔起來,眼里滿是感激,"她總說,咱活這一輩子不容易,該經(jīng)歷的都經(jīng)歷了,退休了就好好享享清福,別把自己憋壞了。"
正說著,院門響了,二舅連忙起身:"該是你二舅媽回來了?。?br/>他三步并作兩步?jīng)_出門去,我跟在后面,只見門外是隔壁的王大爺,攙扶著一位婦女走進來。
寒風中,那位婦女縮著脖子,走路有些吃力,但面帶微笑。
"慢點,地上滑。"二舅小心翼翼地扶著妻子的胳膊,眼神里滿是關切,"今天感覺怎么樣?大夫怎么說?"
"好多了,大夫說恢復得不錯,再堅持治療一段時間就好了。"李玉珍的聲音很輕,但很溫暖,"這孩子是長慶吧?老長老長了,比照片上精神多了。"
我連忙打招呼:"二舅媽好!"
看著李玉珍憔悴的面容,我這才明白二舅眼淚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