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只有詩和遠方,
還有肩上的責任與擔當。
青年大學生
應(yīng)該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留下閃光的足跡為榮。
在華航的校園中,有這樣一群大學生,他們曾攜筆從戎,在軍營中綻放別樣光芒。如今,他們載譽而歸,重返校園,重整行裝再出發(fā),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外國語學院退伍返校大學生苗楠,去了解她的成長故事。

攜夢入伍:奔赴熱血軍旅征程
對一個土生土長的陜北人來說,參軍入伍是一件無上榮光的事情,因為在那片老革命根據(jù)地的黃土地上,一代代陜北人懷揣著對革命先輩的崇敬,渴望像紅軍戰(zhàn)士一樣,在祖國的大地上留下光輝的足跡。
未能實現(xiàn)的參軍夢,是苗楠父親一輩子的遺憾。
帶著父親的遺憾與陜北人骨子里流淌著的紅色血液,她應(yīng)征入伍,毅然決然奔赴那場熱血的軍旅征程。2022年的秋天,對苗楠來說幸運且神圣,她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

入伍前在學校迎新晚會上

入伍前在學校航天博物館
淬火成鋼:在磨礪中破繭成長
在外的723天,給苗楠的人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剛踏入新兵連,令行禁止就是她學會的第一課,頂著烈日的陽光站在訓練場上,兩腳跟靠攏并齊,兩腳尖分開約六十度,全身肌肉緊繃,哪怕是蜜蜂爬上臉,害怕得眼淚直流,她也一動不動。在槍支分解結(jié)合訓練時,為了提高速度,她的手總是被零件夾得滿手是血;在戰(zhàn)術(shù)訓練結(jié)束后,穿著滿是泥巴的迷彩服回到宿舍,才發(fā)現(xiàn)貼身穿的秋衣秋褲早已被鮮血浸濕而粘在皮膚上。
回憶起那些曾經(jīng)刻苦訓練的歲月,苗楠的眼眶中浸滿了淚水,但這個堅韌的女孩兒卻沒讓一滴眼淚奪眶而出。是忙碌且充實的軍旅生活重塑了她不屈的品格,是日復一日的緊張訓練,讓她掌握了槍彈戰(zhàn)術(shù)、戰(zhàn)場急救等各項軍事技能。
授銜那天,臂章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這十個字,深深烙印在了苗楠的心中,也時刻提醒著她,這不僅是榮譽的象征,更是責任與使命的標志。

勇挑重擔:在任務(wù)中詮釋使命擔當
下連之后,苗楠被分到學習周期最長、難度最大的報務(wù)專業(yè)。每天早上五點睜眼,晚上很難在十二點前入睡,經(jīng)過十個月的艱苦訓練,她終于成為一名合格的報務(wù)員,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工號,這也是部隊給她的第二個名字。
苗楠介紹,有一次單位執(zhí)行某項軍級通信保通任務(wù),需要每天二十四小時三班倒,高強度且不容一絲錯誤,當時雷雨天氣不斷,無線通信的不穩(wěn)定性大大增加。在一次工作中,大雨沖倒了天線桿,天線倒在雨水里,她迅速關(guān)閉所有設(shè)備電源,拆下饋線,將電臺車與天線分離。因為松軟的泥土和大風,天線桿無法牢固地立在地里,其他兩名同志淋著大雨,用身體撐起近十米高的天線桿,才讓她在最短時限內(nèi)完成了工作。雨水打濕了大家的迷彩服,卻無法澆滅軍人心中對每一次嚴格完成任務(wù)的決心。
苗楠說,在家里她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但在軍營,卻是“風也女兒行,雨也女兒行”。即使執(zhí)行任務(wù)的緊張刺激會被枯燥的訓練生活磨平棱角,但春節(jié)夜晚站崗時,看著遠處燈火通明、煙火綻放,他明白了當兵的意義,要守護一方安寧。

返校逐夢:在溫暖中開啟新篇章
2024年9月,苗楠選擇退役重回校園繼續(xù)學業(yè)。然而回到校園,熟悉同學朋友都已經(jīng)畢業(yè),孤獨感和高強度的學業(yè)壓力讓她喘不過氣。是老師們在辦理各項手續(xù)時給予的莫大幫助,讓她感受到校園生活的安全感;是室友和同學們積極幫助她融入新集體,讓她不再孤單和恐慌。苗楠說,要感謝外國語學院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更要感謝華航這個溫暖的大集體!
義務(wù)有期,奉獻不止。從成為一名大學生到成為一名軍人,再到重返校園,軍旅生涯教會了她如何在逆境中前行,校園生活則讓她學會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兩者相輔相成,塑造了如今更加剛毅、更加從容的自己。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無論是部隊還是校園,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來的路或許充滿未知,但我相信,帶著這份堅定與從容,我一定能迎接每一個挑戰(zhàn),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苗楠說。

退伍后生活照
一個陽光明媚的周五課間,與苗楠相約在辦公室。她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軍人特有的堅毅,盡管穿著便服戴著帽子,卻難掩身上那股利落的精氣神兒。她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自己充滿希望的未來。
圖片||苗 楠
文字||董思棋
排版||董思棋
審核||劉 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