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normal"@@-->

最近,趙麗穎配音紀錄片《布達拉宮第二季》,在咪咕首周播放量突破1.2億,創(chuàng)下國產(chǎn)紀錄片新紀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趙麗穎清新的解說,讓網(wǎng)友與遙遠的布達拉宮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導演王沖霄盛贊其配音“讓文化符號回歸人間煙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首次配音迪士尼動畫《尋龍傳說》,到如今的《布達拉宮第二季》,趙麗穎在聲演領域成績耀眼。

作為演員,她既能詮釋堅韌不拔的女企業(yè)家許半夏;也能演繹充滿悲劇色彩的聽障人士郝秀萍,不斷突破角色的限制。

如今她又開辟了配音新賽道,趙麗穎從未滿足,而是始終追求進步、超越自我。

她在有限的人生里,努力發(fā)光發(fā)熱,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潛能。

用不設限的人生,擁抱無限可能,活出了不一樣的自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走不出自己的賽道

到哪里都是囚徒

最近上演的電視劇《北上》中,梁海泓和一群女性在運河邊,靠賣早餐為生。

然而,隨著陸運快速發(fā)展,運河船運衰落,生意日漸蕭條。

梁海泓的丈夫因為運河生意做不下去,欠款要不回來,變得越來越頹廢。

他總念叨自己只會干船運,也不肯轉型干點別的,整日借酒消愁。

面臨高考的兒子,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準備休學創(chuàng)業(yè),無法學習。

她心里清楚,以前家里靠船運,日子還算富裕,現(xiàn)在船運沒落了,日子靠自己賣早餐,只能坐以待斃。

丈夫放不下對船運的眷戀,日漸頹靡,不愿嘗試新的出路;

兒子一心只想掙錢貼補家用,看不到遠方的風景。

約翰·肯尼迪說過:

“改變是生命的法則。
那些只盯著過去和現(xiàn)在的人,注定會錯過未來?!?/blockquote>

如果不改變,梁海泓一家將困于溫飽的現(xiàn)狀,逐漸走向衰落,在陸運興起的時代,被淘汰。

于是,向來只會做飯賣早點的她,轉而去考了大貨車的駕駛證。

盡管一開始沒有人看好她開貨車,但梁海泓卻靠自己的努力,第一個拿到了駕駛證。

不僅如此,丈夫在她的影響下,不再抱怨自己“只會做船運”,而是和妻子一起開起了貨車。

兩人靠著以前積累的人脈,跑得貨越來越多,最后還成立了運輸車隊。

兒子也收心專注于高考,一家人的日子漸漸富了起來。

生活就是這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眼前的路不可能永遠舒適穩(wěn)妥,想要改變,就得勇敢一點,開辟新的路子。

改變不是失敗,一成不變才是,走不出自己的賽道,到哪里都是囚徒。

往后,多去沒去過的地方,去見沒見過的人,去做沒做過的事。

不念過往、不負當下、不畏將來,超越自我,才能擁抱變化,勇往直前,和好運撞個滿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破被限制的人生

才能擴大舒適圈

電影《出走的決心》的女主原型,是現(xiàn)實中57歲的蘇敏。

今年1月底,她宣布離婚,開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蘇敏的生活,夫妻感情不和,丈夫還很挑剔,家暴時有發(fā)生。

幾十年來,蘇敏像個“免費保姆”,不僅忙于家務,還要和丈夫AA生活開支。

為了家庭完整,也為了幫女兒帶孩子,蘇敏選擇隱忍,但長期的壓抑讓她陷入抑郁。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句話:

“任何一個你不喜歡又離不開的地方,任何一種你不喜歡又擺脫不了的生活,就是監(jiān)獄?!?/blockquote>

這句話仿佛是為蘇敏量身定制的,蘇敏內(nèi)心煎熬,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現(xiàn)狀。

一次,蘇敏偶然看到一位博主分享自駕游經(jīng)歷,便萌生了逃離不幸婚姻的念頭。

自私、苛責她的丈夫,讓她堅定了決心,她開著自己打工買來的汽車,開啟了自駕游。

蘇敏建立了個人網(wǎng)絡賬號,以短視頻的形式記錄旅程,吸引了大量粉絲。

隨著賬號越來越火,她的故事也因此傳播開來。

如今,離婚后的蘇敏在自駕游的道路上,一邊游歷,一邊鉆研無人機、運動相機、云臺設備,拍出了許多精彩的視頻。

她的故事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網(wǎng)友稱她為“無所畏懼的公路旅行者”。

蘇敏說:

“前半生,我犧牲了自己,忍受了很多事情。
后半生無需再忍,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blockquote>

人生短暫,與其終日在生活的牢籠中茍活,不如勇敢擺脫不稱心的當下。

不敢打破生活的桎梏,就只能被困在生活的泥淖中。

唯有打破內(nèi)心的枷鎖,才能勇于改變現(xiàn)狀,躍遷到新的高度,讓自己過上更加適意的生活。

嘗試把學習當習慣,去探索未知的美好;

擺脫陳舊的思想,去體驗不同的生活;

刷新自己的思維,去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當你不斷拓展自我邊界,就能擺脫無形的枷鎖,擁抱更廣闊的人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保持輕微的痛感

才能乘風破浪

作家@木木說:

“一個人總是在原地打轉,就隔絕了一切好運降臨的可能。”

穩(wěn)定是很多人的追求,可只有跳出去,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多彩和命運的波瀾壯闊。

演員倪萍就是一個敢于跳出舒適區(qū),嘗試無限可能的人。

倪萍畢業(yè)后在山東話劇院工作,曾憑借多部電影和電視劇,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

就在她的演繹事業(yè)如日中天時,倪萍卻放棄了演員事業(yè),跑去北京當了主持人。

一番努力后,倪萍成功從演員轉型成了央視主持人,主持了《綜藝大觀》等大眾熟知的節(jié)目。

甚至連續(xù)主持春晚13年,成為了央視一姐。

然而,當她的主持事業(yè)達到巔峰后,倪萍再一次跳出了舒適區(qū),進軍影視圈,憑借電影《美麗的大腳》斬獲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今年1月份,66歲的倪萍又出現(xiàn)在了跨齡旅行生活體驗真人秀節(jié)目《一路繁花》中。

不得不說,倪萍一直在不同的賽道上,展現(xiàn)給大眾不同的姿態(tài)。

唯一不變的是,她從不會因為“安逸”而固守在一個領域里,而是時刻保持著對生活輕微的痛感,探尋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說:

“生活永遠在變化中,而變化就意味著危機。
享受慣了舒適,人也就成了呆子,最終將一事無成?!?/blockquote>

蛙未死于沸水,而滅頂于溫水;人未敗于困苦,而凡庸于安逸。

拒絕安逸,跳出舒適區(qū),才能變得不平庸;不斷躍遷,突破自我,才能抵達更廣闊的天地。

對生活喪失必要的痛感,危機來臨時,就只能像青蛙一樣坐以待斃。

唯有保持輕微的痛感,才能乘風破浪,在不同的賽道上閃光。

曾經(jīng)聽過一句話:

“人最怕一直停在原地,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就像是畫地為牢,白白錯失了更多的可能性?!?/blockquote>

人生的界限,往往是自己劃定的。

螃蟹因蛻殼而成長;法梧因剝皮而壯實;毛毛蟲因蛻皮而成蝶;人因不設限而成就自我。

你不給自己設限,就沒有誰能限制你。

保持輕微的痛感,擴大舒適區(qū),方能于成長的陣痛之中獲得新生。

敢于蛻殼的人不斷突破,拾級而上,在嘗試與淬煉中走出不同的賽道,綻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