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天幕紅塵》里,葉子農(nóng)借了羅家明5萬塊錢,承諾賺到錢還他50萬;沒多久葉子農(nóng)就提著50萬去還羅家明,羅家明順勢用這50萬買了葉子農(nóng)的四字真言,即“見路不走”。

可他不知道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見路不走”。葉子農(nóng)用“見路不走”迅速獲得50萬,而羅家明卻用“見路不走”傾家蕩產(chǎn)、最后走上絕路。

還有開面館的老九和方迪也同樣受葉子農(nóng)的影響,請求他傳授“見路不走”的觀念和方法,在葉子農(nóng)的指導(dǎo)下,最終把家族傳承的手搟面發(fā)展成了連鎖產(chǎn)業(yè)、并發(fā)揚光大。

在《卡拉馬佐夫兄弟》里,伊萬費奧多羅維奇(以下簡稱“伊萬”)是一位才華橫溢、聰明、智慧的理性主義者;他不信仰上帝,因為他認為信仰上帝并沒有使世界變得更美好,很多的人還是很墮落,很多的小孩還是在被虐待;所以,他認為心中沒有上帝,人就沒有道德的約束,是“無所不可”的。

在書里,伊萬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斯乜爾加科夫是他爸爸老卡拉馬佐夫的廚師,他行為乖張、舉止詭異、討厭所有人,但他最崇拜的人就是伊萬,所以他也遵從伊萬的無神論,主張“無所不可”。

伊萬的“無所不可”是希望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斯乜爾加科夫卻利用“無所不可”行罪惡之事。他利用伊萬的仇父心理,殺了他的爸爸老卡拉馬佐夫,并控告伊萬才是弒父兇手,而他只是執(zhí)行了伊萬的意愿。

最后斯乜爾加科夫因信仰崩塌、恐懼、自責而自縊,而伊萬也陷入“精神弒父”的情境中,最終導(dǎo)致精神分裂。

很多前人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的,每個人的資源、條件、背景都不在同一層次上,照搬與自身不匹配的方法、觀念有時候會讓你陷入絕境。

任何的方法、經(jīng)驗都是那個載體、那個條件、那個認知、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你不具備那個認知、條件、背景、資源,你是不可能按別人的途徑還原別人的成果的。

每個人所獲得的成就都是按照自己的實踐探索出來的,你學再多的東西也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去實踐,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論。

羅家明“見路不走”為什么失敗了?因為他想靠“見路不走”走捷徑、鉆牛角尖,他只是按字面意思去行事,并不明白所謂的“見路不走”其實是按照條件的可能去辦實事,即道法自然,如來。

馬斯克說:造火箭很簡單,只需要按照第一性原理,把飛機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需要哪些原件,需要采購哪些原料等等。

那你說你按他的方法就能造出火箭嗎?不可能的!馬斯克是站在他的既有認知、能力、條件、資源、背景下提出的觀點。

我們不是要跟別人一樣,也不是要跟別人不一樣,而是要在自身具備的條件下,實事求是的做好每一件事。

其實,伊萬的“無所不可”是激勵人們不要受世俗、道德的束縛,能夠勇敢無畏的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好的事;而斯乜爾加科夫卻把“無所不可”錯誤的解讀成可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人與人的思想都受自身條件的局限,偶像和粉絲是不可能站在同樣的維度思考問題的,所以,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不要什么都聽之任之、人云亦云,不要什么都拿來就用;

即便是神、是上帝、是圣人、是大師的話也要轉(zhuǎn)化到自己身上,然后如實的觀照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上沒有正確的答案,如果有,那唯一的答案就是“從你腦子里蹦出來的或是你用腳步丈量出來的”。

當然,我說的不一定正確,也只是我個人的經(jīng)驗教條,不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