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老白第52篇原創(chuàng)筆記

前言

前言

上班時,你有沒有經(jīng)歷過這些事?

經(jīng)常下班回家還要熬夜改方案;周末也總會被電話打擾;同事動不動請你幫忙做一些瑣事;領導最愛說“這事只有你搞得定”。

單位里,你很受歡迎,別人都說你做事高效,為人靠譜。

但是升職名單,卻永遠不見你的名字;加薪幅度,也遠低于你的預期。久而久之,你難免會迷茫。

或許直到40歲時,生日蛋糕的蠟燭火苗,才映照出你醒悟的眼光:

職場上,能者往往多勞,智者才會多酬。

01 能者多勞,但價值也被稀釋

管理學有個著名的“彼得原理”:

一個人會因為擅長某個崗位而升職,直到不再勝任為止。

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是,很多人沒等到晉升的機會,就因為“太能干”而被固定在了執(zhí)行層。

6年前,我們單位招了8名新人。

沒多久,領導們就對其中一個小伙贊賞有加。

因為除了本職工作之外,只有他會開手動檔的車;電腦有故障,他很快就能搞定;臨時需要加班,他也是隨叫隨到。

考察期滿后,其他部門領導想挖他,他的領導一句“我用的順手”才打消別人念頭。

但現(xiàn)在,和他同一批的新人,有3個已經(jīng)升為主管,只有他始終扮演著“救火隊員”的角色。

我其實也很欣賞他,每次看到他略顯稚嫩卻充滿朝氣的樣子,難免想到這個扎心的事實:

單位里,你越能干,別人越覺得你不需要幫助;你越高效,別人越覺得你還能再承擔更多。

很多時候,“忙碌”或許代表你被信任、被需要,但你一定要繃緊腦海中的這根弦:

瑣碎的、重復的、本不該屬于你的那些任務,即使“超額完成”也無助于你。決定職業(yè)前景、個人成長的核心規(guī)劃,才真正值得花精力謀劃。

02 職場最大的誤區(qū),就是把苦勞當功勞

很多名人都有這個相同的觀點:

不能用戰(zhàn)術的勤奮,掩蓋戰(zhàn)略的失策。

通俗點說,就是: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今天上午,和同學聊了會。

他說:“讀書時候死活學不會Excel,后來上班要用了,自己想著法子學。果然,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學就會。”

想起幾年前,領導發(fā)來一份文件讓我核對數(shù)據(jù),再看看有沒有錯別字。

大概半小時我就看完了內容,但復制粘貼后的字號混雜,圖表里面的數(shù)字順序,讓我足足花了一下午,才逐項修改好。

就這,領導還夸我做事仔細,我也沾沾自喜。

后來有一次,我把Excel中那兩列“E+10”,一個個手動修改成手機號時,辦公室的95后估計是實在看不下去了,過來手指點了兩下,就省了我大半天功夫。我突然驚覺:

單位里,連著加班一個月看似辛勤,卻抵不過別人一個創(chuàng)意帶來的收益;

幾十年如一日的勤懇,面對時代浪潮的沖擊,毫無抵抗力。

能者多勞,但苦勞功勞,永遠不是一回事。

所以,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怎么成為一個善于用功勞換取酬勞的智者。

03 智者是怎么煉成的

03 智者是怎么煉成的

在我看來,智者和能者的最大區(qū)別是:

思維。

比如,能者用苦勞換同情;智者只想把功勞最大化;

能者思考“如何完成KPI”,智者評估“KPI是否合理”;

能者焦慮“領導是否滿意”,智者考慮“領導真實意圖”。

思維的轉變絕非朝夕之功,但“時間四象限法則”+“二八法則”,足以讓我們在職場賽道上占據(jù)領先。

記住,真正決定你職業(yè)高度的,是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具體來說,就是你的專業(yè)學習、你的工作規(guī)劃、重要人脈關系的維護等等。這些,才值得你投入80%的精力。

有人說:“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大部分人都很水,再厲害的人也都是邊做邊學,大家只是默契的互不拆穿罷了?!?/p>

職場也一樣,很多讓你焦頭爛額的工作,過后回頭看看,不過如此。

一方面是你成長了,另一方面,就是這些工作本質上并不復雜。

所以,那些懂得把個人能力轉化為實際所得的人,才是真正掌控職場游戲規(guī)則的人,他們的核心技術,也無非就是:

把20%的投入轉為80%的產出,只在關鍵時刻,才展現(xiàn)出“非我不可”的存在感。

寫在最后

寫在最后

不知道何時起,我們把工作自嘲為“搬磚”,把自己比喻成“牛馬”。

即便如此,我們也要明白:

職場從來不是比誰搬的磚多,而是看誰能把磚砌成墻。

智者,更是早已在腦海中勾勒出設計圖。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