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好,我是觀象知遠!
昨天一整天,熱搜榜前幾名幾乎被“李嘉誠”三個字霸屏了。
先是港府特首李家超在記者會上表態(tài),說“任何交易都要符合法律法規(guī)”,接著下午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被問到這事,這樣表態(tài)“中方堅決反對經濟脅迫,侵害他國的正常權益”。

兩個人的表態(tài)看似非常官方,其實字字千斤,直接把這場228億美元的港口交易的本質,以及后續(xù)事態(tài)發(fā)展方向說的非常清楚了。
現在全網都在喊“徹查”這筆交易,有網友說這是對李家的“圍剿”,但我說,只有查清楚才是對他最大的保護。
一、為什么要查?因為踩到了紅線
查,不是為了“搞垮”李嘉誠,而是為了回答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這筆交易到底有沒有出賣,國家的利益?
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昨天的回應很微妙。她說:“堅決反對經濟脅迫、霸凌霸道行為?!?/p>
這話看似在懟美國,但潛臺詞是:如果李嘉誠是被逼的,那國家會給他撐腰;但如果他是自愿的,主動“遞刀子”,事情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再看看港府特首李家超的表態(tài):“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guī)處理?!边@句話的重點在“法律法規(guī)”四個字。如果交易涉及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那就是紅線中的紅線。
更關鍵的是,這次賣的港口里,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根本不是普通資產。全球6%的貿易量走這條水道,我國21%的跨太平洋貨運依賴這里,可以說是我們外貿出口的咽喉都不為過。美國拿到這些港口,完全可以對中國貨輪搞“軟封鎖”,比如加收??抠M、拖延通關時間,甚至直接限制敏感貨物通行。這種風險,已經不是“商業(yè)決策”四個字能兜得住的了。
所以,查清楚這筆交易有沒有被美國脅迫、有沒有違反反壟斷法、有沒有觸碰國安紅線,不是“找茬”,而是給所有人一個交代,對國家、對公眾,甚至對李嘉誠自己。

二、為什么要查?因為李家的沉默很反常
李家現在的應對方式非常反常,這時候最該做的就是站出來解釋。但現實是,李家選擇了最消極的應對方式,沉默到底。
長江和記實業(yè)原定3月20日開業(yè)績發(fā)布會,結果昨天突然宣布取消所有媒體溝通環(huán)節(jié)。這種操作,放在平時可能是“低調”,但在輿論炸鍋的節(jié)骨眼上,簡直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網友的質疑很直接:“如果是正當交易,為什么不敢面對媒體?”
更耐人尋味的是,李嘉誠家族至今沒有做出任何正面回應。這種沉默,到底是“抵抗到底”,還是“百口莫辯”?
歷史上有過類似案例。2017年萬達甩賣海外資產時,王健林第一時間開記者會,把“響應國家號召”說得明明白白;2020年TikTok被美國圍剿,張一鳴哪怕被罵“跪得太快”,也發(fā)了內部信解釋立場。
商業(yè)巨頭的重大交易,從來不是“保持沉默”就能過關的,尤其是涉及國家利益的敏感操作。
李家的沉默,反而讓公眾的疑慮更深。這時候,只有官方徹查,才能撕開這層“不解釋”的面紗——要么還他一個清白,要么揭開一個真相。

三、為什么要查?這對李家是好事
有人說,查李嘉誠就是“搞針對”,但我說,查才是對他最大的保護。
如果調查結果證明,這筆交易沒有損害國家利益,那就是給李嘉誠“正名”。現在網上罵他“出賣祖國”的聲音鋪天蓋地,連港澳辦都轉載《大公報》文章質問“商人有沒有祖國”,如果沒有最后的官方結論,他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但如果查清楚,李家只是被迫交易,那就是在為他們恢復名譽。
但反過來,如果調查發(fā)現交易確實有問題,叫停才是對李嘉誠負責,幫他懸崖勒馬。真等到美國用這些港口卡中國脖子的時候,李家就算賺了228億美元,也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別忘了,當年匯豐銀行配合美國搞華為,現在在中國市場幾乎成了“過街老鼠”。
更重要的是,這次調查能給所有企業(yè)家立個規(guī)矩: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領域,商業(yè)邏輯必須讓位于國家大義。華為被制裁時選擇硬剛,TikTok寧可退出美國也不賣核心算法,這些企業(yè)的選擇為什么能贏得尊重?因為大家看到的是“商之大者,為國為民”。
李嘉誠這筆交易,本質上是一場商業(yè)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碰撞。
查清楚,不是要否定市場規(guī)律,而是劃清底線:你可以賺錢,但不能賺“賣主求榮”的錢。

查,是為了讓所有人安心
今天的熱搜上,依然掛著“李嘉誠”的相關話題。在我看來,沉默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徹查,才能讓所有人安心,國家安心,公眾安心,甚至李嘉誠自己也能安心。
這件事的本質,早就超越了一筆普通的商業(yè)交易。它考驗的是一個企業(yè)家在民族大義前的選擇,更考驗一個國家在核心利益前的底線。
查,不是為了打倒誰,而是為了告訴所有人:在中國,沒有誰能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
對此,您怎么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