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昨夜的一場春雨使屋后的槐花灑落了一地,碎白的花瓣沾在青石板上,像誰家頑皮的孩子打翻了滿地米粒,那景,不由令我想起故鄉(xiāng)漫山遍野的野杜鵑——此刻,該是開得最瘋狂的時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家的春總比城里慢半拍。當城里玉蘭都謝了,北山陰坡的積雪才肯化作春泉。那時節(jié),外婆總要把藍布圍裙系得緊一些,拄著棗木拐杖往南山去。枯了一冬的荊條突然捧出團團粉紫,野薔薇攀著坍塌的老墻,把花枝探進六嬸家灶房。最熱鬧是北坡那面斷崖,杜鵑花燃成連天的火,燒得采蜜的蜂兒都踉踉蹌蹌,醉漢似的跌進花瓣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這些野孩子是不怕刺的。折幾枝帶露的棠棣,草莖串作晃悠悠的瓔珞;掐朵打碗花別在鬢角,追著黃斑蝶跑過三個山坳。外婆卻嗔我們糟蹋了春色,從竹簍里摸出裹著青苔的陶罐,將褪了毒的杜鵑花瓣疊進粗糖。等秋蟬聲稠之時,這些琥珀色的蜜餞,會化在井水里凝成胭脂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十年前谷雨節(jié)那天,我攥著錄取通知書跑過花海。風(fēng)卷起淺絳深朱的花浪,外婆站在洋槐樹下,白發(fā)與槐花落成同一場雪。她遞來的藍布包里,杜鵑蜜餞隔著粗瓷罐發(fā)燙。后來我才知道,那些黎明即起采摘的晨露,那些在石臼里搗碎的月光,原是山野最沉默的叮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前日回鄉(xiāng),掃墓歸途,特意繞道去了當年的斷崖。石縫里鉆出的映山紅依然紅得跋扈,只是少了棗木拐杖撥開花枝的聲響。忽然想起外婆說過:“那些山花謝了會變成地下火種,待來年驚蟄的雷聲一叩,便又噼里啪啦燒上云端。”
我彎腰拾起一朵被雨水打濕的杜鵑,掌心里躺著整個故鄉(xiāng)的春天。(作者 愚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