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苦有甜,我是慧覽識瀾,懇請【關(guān)注】,共談人間冷暖~
朋友聚會,你帶著孩子參加。
本來大家玩得非常高興,突然傳來一聲孩子的哭聲。
你還在擔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孩子打了!
然后,那個哭著的孩子,跑了過來。

你一看,不是自己的孩子,心里猛得一松。
原來,是你座同事阿美的孩子。
你剛想幫忙哄哄,誰知道那孩子卻指著你的孩子,看樣子是在說你孩子打他了。
不巧,一直跟你作對的另外一個同事,開始嚼舌根了,“哎呦,小李啊,你孩子打人了!”
遇到這種情況,你該怎么回答?
大家千萬別笑,這是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一次事情,當然,遭遇這次危機的人,正是媳婦和兒子。

而那個使壞的同事,一直是她單位沒事找事的那種人。
大家知道,我媳婦是怎么答的嗎?
“我兒子從來不會打小孩!”
這話是我媳婦兒,跟那個小美說的。
對方顯然是不信,看了我媳婦一眼,不咸不淡地說了一句,“你相信自己的孩子就行?!?/strong>
后續(xù)的詢問過程中,她孩子怎么哭的真相,浮出了水面。
原來是幾個孩子在外面玩耍,大家跑著跑著,他兒子追我兒子的時候,不小心滑倒了。
因為是追我兒子,所以這孩子一進門,才會指著我兒子。

我媳婦兒之所以在事情沒弄清楚之前,就篤定兒子沒有打人,那是因為她對孩子的秉性有譜。
當然,這并不是盲目的自信。
一方面,我兒子本來就不是愛動手打人的人;另一方面,我們一直強調(diào),不能主動動手打人。
小美的兒子,比我兒子還小2歲,只有五歲。
一般來說,我兒子是不可能,對這么小的孩子動手的。
當然,因為傳授這種跟同學相處理念,孩子在去年剛上小學的時候,是吃了很多虧的。
他個子在班里不高,有的孩子調(diào)皮,屢屢找他的麻煩。
當然,這種麻煩都是小孩子的之間的打鬧,但也能讓他哭著回來跟我抱怨不想上學了。

最開始的情況,我教他的方式是,如果有同學找你的麻煩,你告訴老師。
我不知道,大家的孩子,也是不是這樣,反正我兒子對老師有天然的畏懼感。
哪怕有同學干擾他上課,他也不敢告訴老師。
每次問他,他都說老師好兇。
我倒是可以跟老師溝通,實際上類似的溝通,我也溝通了2次,但問題是,孩子之間的打鬧,總找老師也不是辦法。
改變兒子對老師的恐懼感,很需要時間,相比投入時間幫他解除對老師的恐懼,可以優(yōu)先幫他學會處理跟同學沖突的能力。
比如,什么情況可以還手?
再比如,還手的尺度應(yīng)該是多少?

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什么情況可以還手?
當然是對方動手之后!
“別人打你一下,你也只能回擊一下!”
“只能回擊一下?”兒子不解地問我!
“對!”
比如有的孩子打他一拳,自己的孩子當然可以順手還回去。
“但是,如果對方打了一下,就跑了,你追不上,這次就算了?!?/strong>
“那我不是吃虧了!”
“這屬于同學之間的玩鬧,那就不能算人家欺負你了!當然,如果他這樣打你很多次,你可以偶爾主動回擊,給對方一個教訓,并告訴對方,以后不能再動手打我了。這樣他以后在沒事打你的時候,就得擔心你的回擊!”
我說完,兒子點頭!
雖然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總有差距,不過好的是,兒子在學校,懂得如何還擊,也懂得保護自己。
所以,現(xiàn)在很少聽到有同學找他麻煩了。
即便偶爾聽到他跟同學沖突,基本上自己都能獨立處理了,很少需要我出面。
我的教育方式,說簡單點,就是“對等反擊”。
遇到問題,不能不反擊,也不能反擊過度。
小虧可以忍,但大虧必須要有反應(yīng)。
不可否認,會導致孩子跟其他同學起沖突的時候,很被動,甚至就如我兒子所說,自己會吃虧。
吃虧是不假的,但也只是吃小虧而已!
換而言之,如果告訴孩子,不用還擊,忍著,恐怕孩子的性格只會越來越膽小謹慎。
如果告訴孩子,每次沖突一定要打回來,萬一沖突的過程中,自己孩子或者別的孩子出現(xiàn)意外,豈不是要吃大虧。
畢竟,教室里面都是桌椅板凳,萬一孩子打鬧的時候,磕到碰到,恐怕都不是小麻煩。
磕到自己孩子,咱們做家長的心疼;
磕到別人家的孩子,咱們的錢心疼!
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相逢是緣,莫忘【關(guān)注】精彩續(xù)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