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幾乎每天都有新車上市,但是不管從總體,還是從細分市場來看,最終能夠談得上暢銷的車,就那么幾款,其中還有一些是之前一直暢銷、如今改款換代的車型。所以本質上來說,一款全新車型上市還能暢銷的概率,本質上還是比較低的,這對于汽車廠商來說,需要非常強大的洞察能力和自我改變的能力。

之前我們后臺有網友問出過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為什么有些車,只要一亮相,大家就都能知道肯定賣不出去,但是最終這款車還是上市了?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在國內乃至全球汽車市場也都實實在在存在著,可能很多外部的小伙伴,認為這是廠商的盲目自信或者“頭鐵”,因為大家天然認為汽車廠家的人,一定是要比我們普通老百姓或者“吃瓜群眾”更懂車、也更懂市場的,但情況并不是如此。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東風日產的突然衰落,是從 奇駿 ( 參數(shù) 丨 圖片 )這款車開始的,這一點應該大家都能產生共識!當時全新奇駿被傳出要搭載1.5T三缸機的時候,不論是汽車媒體圈還是網友們,都非常不理解日產品牌這個做法,意義何在?因為之前包括福特、通用等好幾個品牌都換裝了三缸機,結果銷量一敗涂地,消費者就是不認,最終灰溜溜換回四缸機!

但是全新奇駿最終還是上市的三缸車型,結果也完全不出所料,從月銷量1萬多輛、排名SUV榜單前十,直接跌到月銷量1000多輛,并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日產在國內市場提前衰落。
那么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站在東風日產的角度來說,東風日產是日產品牌的一個子公司,所以日產品牌決心更換動力系統(tǒng),東風日產這邊的話語權并不高,而那些在海外進行動力研發(fā)和產品設定的日產高管們,并不知道國內市場的消費者對三缸機那么抵觸?;蛘哒f,就算知道消費者抵觸三缸機,他們也許認為,憑當時日產在國內市場影響力,以及奇駿在細分市場的地位,完全有能力扭轉人們對于三缸機的偏見,但結果還是失敗了。

當然上面是很多合資品牌的通病,就是身處海外總部的產品團隊,壓根就沒有仔細洞察國內市場的“情緒”和審美變化,最終那些大家都覺得上市肯定撲街的車型,還是上市了,還是撲街了。
而在國內車企中,也有一些比較典型的情況,促使了上述情況的發(fā)生!很多車企內部,其實都是一人(一部門)一把號,各吹各的號,研發(fā)部門只管技術研發(fā),完全不顧市場喜好的變化。市場和宣發(fā)又完全不懂產品,而且自己對產品的建議又很容易被研發(fā)方面給否了。當然這其中還有內部貪腐和部門間勾心斗角等問題,也就是本來無法通過評審的項目或者產品,在各種利益輸送下,被強行通過了。而一些車企的一把手,又屬于既不懂技術,又不懂市場,最終一些外界看來很奇怪的車型,就被強行推上市了。

而且有些車型研發(fā)周期很長,整個過程本身就已經滯后了,研發(fā)和市場又帶回來各種新的消息,這些東西被臨時加進去,有些新車一上市,就顯得不倫不類了。
那么我們現(xiàn)在看到小米、理想這種品牌的車型,幾乎所有車型一上市,就能獲得不錯的銷量,就在于雷軍和李想這樣的創(chuàng)始人,不僅僅是企業(yè)的一把手,也是最重要的產品經理。他們幾乎能看到整車研發(fā)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并且還能聽得進去專業(yè)媒體和用戶建議,及時進行更改,而且一把手全面坐鎮(zhèn),底下人想隨隨便便糊弄事兒,也是難上加難!所以小米和理想等品牌車型,至少在上市的時候,產品力水平、價格水平、先進程度,都是沒有什么毛病,隨著時間推移,其他競爭對手出現(xiàn),需要降價補單,那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其實很多品牌上市一些大家一看就知道撲街的車型,一定不完全因為那些品牌傲慢,其中有很多深層級的問題和矛盾,但有一條基本是確定的,那就是沒有人從車輛研發(fā)到定價全面掌控,并且吸取足夠的用戶合理意見,并進行篩選!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