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聽一個媽媽抱怨說:
“生活本來已經夠苦了,如今再守著破敗不堪的婚姻,養(yǎng)著動不動和你頂嘴的兒子,這種雪上加霜的痛苦日子,誰來告訴我究竟有什么意義,還有堅持下去的必要嗎”
事實上,當一個媽媽覺得自己很痛苦、很心酸,也很絕望的時候,大抵就是自己把日子過反了
簡單地說,就是活得不夠通透,每天容易被小事困擾、被情緒內耗,又怎么會開心得起來,并看得到生活好的一面、還有世間的繁華和美好呢
所以說,聰明的媽媽從來不會怨天尤人,而是在發(fā)現自己把日子過反了時,就趕緊糾正錯誤,讓自己走在新旅程中體驗新的生活,也能給家庭帶來一個全新的面貌
那媽媽們如何才能不把日子過反,達到這種聰明又有智慧的境界呢?蘭媽特意總結了以下幾個重要思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01
媽媽應該是愛美的
愛家庭,但更應該把時間花在關注自己上
前段時間刷到一個視頻:一個16歲男孩對媽媽反向輸入價值觀
男孩告訴媽媽:
“我受過最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你操勞過多少家務,然后在生活中不斷地犧牲你自己、來滿足我的喜好,而是在你的身上看到了,不管在什么樣環(huán)境下都能去追求幸福的美好與自由”
“所以,為什么錢就非要花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呢,我的人生憑什么就要比你更重要呢?媽媽,你要永遠愛自己,知道嗎”
講真的,這番話誰聽了不感動呢
當然了,也有人會說:“等你做了媽媽那一刻才知道,不是媽媽不愛自己,而是她愛自己的方式就是愛你”
可事實上,不管我們如何愛自己,如何愛孩子,這些都只不過是一種選擇
而選擇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又是否是最佳的狀態(tài),需要考慮的不止是單方面感受,還有孩子對我們的愛能不能消化、能不能感受得到

有一位媽媽,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從小見多識廣,長大后不會輕易被外界的誘惑所影響,她的養(yǎng)育觀念就是:富養(yǎng)女兒
只要是女兒想要的東西,都會竭盡所能地滿足,只要是對女兒承諾的事情再苦再累也要遵守諾言
可以說,作為一個媽媽,她算是盡職盡責了
但常言有道:“付出得越多,往往最容易內心不平衡”,她最終也沒有逃脫這個魔咒
特別是隨著女兒的年齡逐漸增長,女兒正在慢慢偏離她所教調的軌道
為了讓女兒能聽自己的話,她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嘮叨、和抱怨上了,甚至還經常對孩子賣慘說:“你看看媽媽,多少年沒買新衣服了,就是因為愛你,為了你好,所以把時間、金錢、還有精力,全都用在你的身上了,如果你就這個態(tài)度,怎么對得起媽媽,又怎么對得起你的未來呢”
女兒不愛聽,直接反問:“媽媽,你為什么不能像其她媽媽那樣,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呢,那樣,你就不會整天揪著我的事情不放,你也不會只看到我的缺點”

是呀,一個真正為孩子帶來光芒和美麗的媽媽,應該是保持愛美心態(tài),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身上,把自己養(yǎng)得越來越好了,你也會發(fā)現我們的孩子正在一點點地被你身上的優(yōu)點吸引
記得很久以前,就有一個灰頭土臉的女孩,每次都玩得連媽媽都認不出來是誰,可有一次當媽媽穿著精致,還踩著優(yōu)雅的高跟鞋出現在眾人眼前時,那“哇哇”的長呼聲一片,讓女孩內心自豪極了
為了變成像媽媽一樣的美麗優(yōu)雅,她開始了愛干凈,每天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連走路的姿勢都從以前的蹦蹦跳跳變得優(yōu)雅大方了
所以,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的孩子有多么差勁兒,而是孩子還沒有在成長的環(huán)境中,找到能夠讓他們眼前一亮的“哇塞”,能夠突然貫徹心靈的榜樣性帶動而已
特別是對于孩子們來說,最直觀有效的感覺莫過于別人一句“哇塞,你的媽媽也太漂亮了吧”,那種別人沒有、而孩子有的自豪感,恰恰就能有效拉進親子關系,還能讓孩子萌生一種環(huán)境拉伸感:我的媽媽都那么優(yōu)秀了,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給她丟臉

02
媽媽應該是發(fā)光體
陪孩子,但更應該有事業(yè)實現自己的價值
作為媽媽,你聽過最傷心的一句話是什么
一個經常見面聊天的媽媽告訴我,她最心痛的一次,就是被女兒質問“你為什么不出去上班?你出去上班呀,天天在家里就知道嘮嘮叨叨,真煩人”
剛開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直接被氣得崩潰,好幾天都沒吃飯
也不知道哭了多長時間,她突然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既然孩子不讓我管,不服我的管教,那我就去找個班上吧
于是,憔悴了幾天之后,她再次打開房門,看到女兒時就平靜了很多
她沒有給女兒打招呼,還是女兒看到她背著包包出門忍不住問她:“你去哪里”,她才回答說:“我打算出去找個工作”
一瞬間,女兒似乎是有些慌了,對著她說:“你去上班了,那我怎么辦,誰給我做飯”
她淡然一笑,然后說:
“你不是說餓了就點外賣嗎?你放心,媽媽打算出去上班,并不是跟你慪氣,也不是放棄你、不管你了,而是媽媽也需要出去讓自己成長起來”
“你看看我,這些年只顧著在家里忙進忙出,每天盯著你的學習不放,好好的一個人都因為眼界小了、情緒也變得越來越差”

女兒趕緊解釋說:“不是的,我只不過是不喜歡你天天嘮叨我,故意說那樣話氣你的”
就這樣,母女倆雖然解開矛盾后開誠布公地交談著,但她還是打算找一份能配合她全職媽媽的工作
接下來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也是,爸爸有工作、媽媽有工作、女兒也有學習,大家都有屬于自己的事情,彼此之間不分誰差誰好
而媽媽有了事業(yè)底氣之后,也要求家里面的所有家務活每人做一天
那種全家參與、有理有據,公平合理,并且每人都有體驗感的勞作形式,更是極大地降低了家庭矛盾
誰都有任務、誰都會經歷,誰也未必比誰做得更好,又有什么資格去站在至高點評頭論足呢
不僅如此,這里邊最大的收獲還是女兒的轉變了
自從媽媽沒有時間只盯著她的缺點去看后,每天放學回家看到媽媽勞累的模樣也懂事了很多,不僅主動給媽媽捶背,還親自下廚給媽媽做飯吃
平時在外面和同學說起自己的媽媽時,也滿臉驕傲地說:“我媽媽可厲害了,每天給我洗衣做飯,還找了一份能掙很多錢的工作”,字里行間也明顯透露著一個女兒對媽媽的敬佩、尊重、還有欣賞

與此同時,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每一個媽媽都不應該為了誰去放棄自己,特別是能實現我們女性經濟獨立的事業(yè)工作,就是一個母親能挺直腰桿、發(fā)光發(fā)彩的發(fā)光體
當然了,如果生活所迫,孩子小的時候必須要有人照顧,那媽媽也不要閑著
比如,小時候多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理和自律好習慣,等到孩子讀小學之后筑巢之功就會顯露出來:孩子可以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媽媽也能有時間、和更多精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最后,孩子在學習,媽媽在學習,大家都在一起共同成長
這個過程雖然會苦點、累點,可比起陪在孩子身邊當牛做馬地伺候著,事事以孩子為先地付出著,培養(yǎng)擁有獨立、自理能力的孩子,確實能在將來省去很多麻煩
特別是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態(tài)度,這些根本就不用大人操心什么,家長省心了,那心情和情緒自然也就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tài)了

03
媽媽應該有界限感
愛孩子,但更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支持尊重
一個聰明的媽媽,一定要明白:我們愛孩子,但更需要保持邊界感,不能仗著愛的名義、也不能用家長的身份就去隨意偷窺孩子的秘密
認識一個常年在外面打工的媽媽,她擔心女兒貪玩影響學習,寫作業(yè)的時候每隔半小時就讓奶奶給她錄一次視頻,為的就是了解作業(yè)完成的真實進度
到了后來,媽媽覺得還是不夠
特別是得知學習成績還是直線下降后,她甚至給女兒房間安裝上了360度旋轉的監(jiān)控器
每次只要孩子做得不夠好,那接下來就是隔空喊話的千里傳音了,喊話的內容不用想就知道并非什么好聽的話
在一次次的批評打擊、和實時監(jiān)控下,女兒也徹底爆發(fā)了情緒
生氣地拔了網線、斷了電源,特意再給媽媽發(fā)了一條消息“你就這么不相信我?我在你眼里就那么差勁嗎”,隨后就把媽媽直接拉黑了…

這就是缺乏邊界的行為
而我們管孩子,也并非是要實時監(jiān)控才能有效,更需要的是能讓孩子信服的方法,還有持續(xù)努力、保持好狀態(tài)、好態(tài)度的自我習慣養(yǎng)成
顯然,這個過程根本就不能和孩子硬碰硬,但倘若我們能保持良好的邊界感,讓孩子得到足夠多的支持與尊重,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慢慢盛開,只不過是花期不同
蘭媽身邊就有一個年輕的媽媽,特別羨慕她能加入她女兒閨蜜群
有一天,我坐在她旁邊一直聽到手機在響,我調侃她真是個大忙人
結果,她卻告訴我,那是她女兒閨蜜群
我很詫異,女兒的閨蜜群怎么會邀請媽媽呢

直到媽媽接下來的動作,讓我明白了她能獲得孩子芳心的主要原因
?首先,從剛開始見面開始,媽媽兜里的手機就沒有停止響過,她沒有覺得煩,更沒有把群消息設置為免打擾模式,等到不忙的時候還翻開群看看女兒和朋友聊天聊到熱火朝天
?其次,她在群里就像是一個神秘人一樣的存在,很少發(fā)消息,一發(fā)消息就是情緒價值拉滿的“哇塞”、“我剛剛錯過了什么…”
?最后,她從不干涉女兒的決定,女兒也放心地在群里和朋友聊天,根本不怕媽媽看了會發(fā)脾氣指責
這其實就是有邊界感的尊重形式教育,她尊重女兒和朋友之間的友情續(xù)存,也不對她們群內的聊天評頭論足地掃興
哪怕孩子們玩手機超時、忘記了時間管理,她也是用幽默的方式提醒說:“公主殿下們,今日的娛樂時長即將用光,我們該上床睡美容覺了,公主怎么能頂著黑眼圈出現在大家面前呢”

04
媽媽應該是快樂的
管孩子,但更多的是關注狀態(tài)松弛不緊繃
幸福生活應該是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每個人的狀態(tài)都應該是快樂、松弛、并不緊繃的
聰明的媽媽們也不例外
如果我們每天都把自己逼得太緊,孩子一哭就緊張得抱在懷里小心翼翼地哄著,孩子一鬧就手忙腳亂地滿足孩子的所有愿望,甚至等到孩子讀書時有沒有完成作業(yè),成績考得怎么樣,都時時刻刻牽動著媽媽緊張的心…
試問,這樣滿眼滿心都是孩子,滿嘴也都是對孩子的高要求期待情況下,不知道媽媽受不受得了,孩子可能都會提前開始厭學了
小學門口就經??吹揭恍┬∨笥眩麄円淮笤缟暇烷_始鬧情緒,哭著鬧著就是不要去學校
在大庭廣眾之下,我能清楚地看到那些家長們臉上爬滿的尷尬、還有憤怒,他們也基本上就沒有一個能蹲下身子和孩子好好溝通
要么威脅孩子“再不聽話,我就打斷你的腿”,要么就是連哄帶騙說:“你先乖乖去上學,等中午放學回來給你買xxx”
然而孩子不想上學背后的深層原因,并沒有家長真正了解過,以至于孩子有了周一鬧情緒、就有了下周持續(xù)鬧情緒的變本加厲

一個叫萱萱的女孩就是如此,以前是一個特別乖巧的丫頭,上學起早、還有寫作業(yè)方面,基本上就沒有讓爸爸媽媽操心過什么
可就因為媽媽聽說她語文學得不好,成績基本上就在六、七十分之間徘徊后,平日里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周末好不容易放假了,基本上都是先在家里做2張卷子,然后再去圖書館看書,周日還有一對一的針對項補課
在如此大的任務量、和期待下,本以為成績提升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可發(fā)現成績依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后,媽媽開始了不斷內耗,經常武斷地把問題歸咎在“沒有好好學習,沒有認真對待”方面
特別是每周花幾百塊錢一節(jié)課的一對一補課,總是被媽媽拿出來質問
“錢我們花了,選的都是最貴的課,你這桌子上的學習資料也從來都是堆積如山,每天我還會陪你寫作業(yè)到半夜才睡覺,可你的成績還是考得那么糟糕,這怪我嗎?怪老師嗎?問題肯定在你的身上,如果你付出足夠多的努力,成績怎么可能提升不上去呢”
對于這一點,萱萱也在一次崩潰中,失聲痛哭地問媽媽“什么叫足夠努力,我今天多考了2分,你非要盯著多考10分去看,我努力了,你看不到,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卻是看得真真”
于是,在不斷內耗中,孩子痛苦,媽媽也痛苦不斷…
這其實就是媽媽把日子過反了,根本沒有意識到快樂生活、和孩子成長本質,就是消除負面情緒,并保持松弛又不緊繃的好心情狀態(tài)
在這方面,一個聰明的媽媽,首先就是降低期待
只要孩子今天努力了,就要認可,只要孩子這次考試比上次有進步,哪怕只多考了0.5分,也是值得慶祝的
而在這種看得見希望、又能保持松弛感的情況下,只要孩子自信積極,家長自然就會慢慢看到孩子身上的更多努力與進步

那么,關于媽媽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把日子過反了這件事情,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