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最強的詩人公認是毛主席,而在毛主席之下的第二詩人就是陳毅元帥,十大元帥幾乎都會寫詩,但唯有陳毅元帥被稱之為 “元帥詩人”。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
在第五次反圍剿的戰(zhàn)斗中,陳毅在江西興國老營盤的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右胯骨被擊中,造成粉碎性骨折,無法移動,中央決定讓陳毅和項英留守,指揮未轉移的同志繼續(xù)反圍剿戰(zhàn)斗。
主力在的時候都扛不住,主力走了怎么打?
留守蘇區(qū)有多危險根本就不用猜,人人都知道,而事實上留守蘇區(qū)人員的最終存活率僅有百分之一左右,標準的百死一生,遠低于長征部隊10%的存活率。
面對中央的這一命令,陳毅毫無怨言的接受了,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把蘇區(qū)醫(yī)院唯一的那臺X光機調(diào)過來,給自己拍個片子,把腿里的碎骨取出來,陳毅說:
整天躺在床上,怎么指揮打仗呢?
周總理當時立刻命令把已經(jīng)打包的X光機拆開,緊急調(diào)了過來,還從很遠的地方調(diào)來了發(fā)電機,給陳毅做了手術。
留守的紅軍共只有1.6萬人,根本對抗不了國民黨軍的主力部隊,到次年5月,中央蘇區(qū)全部失陷。
占領中央蘇區(qū)后,國民黨軍以20多個師共20余萬人的兵力在中央蘇區(qū)拉網(wǎng)式排查,采用的手段則是:
“刀要過石,草要過火,人要換種”。
在這種情況下,陳毅依然積極的組織戰(zhàn)斗,積極的建立游擊區(qū),在各種場合的各種言論均充分表現(xiàn)了“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似乎局勢始終大好,挺一挺馬上就贏了。
1936年冬,陳毅被被國民黨軍隊重重包圍在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城北30公里的梅嶺,多次突圍失敗,幾次和死神擦肩而過,只能不斷的在草叢和山洞附近轉移來隱藏自己,很多次國民黨的搜索隊都已經(jīng)到了他的藏身地附近。
圍山20多天后,認為已經(jīng)把山上搜干凈了的搜索隊撤走了,陳毅僥幸活了下來。
在被圍山搜索的這20多天里,陳毅已經(jīng)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并沒有覺得國民黨的搜索隊一定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在死亡的陰影下陳毅突然間才思泉涌,想出了3首好詩,于是匆匆用筆記錄在了自己的衣底布片上,成了解放軍全軍乃至于歷史上都最強的絕命詩,甚至把整個中華歷史上的普通詩詞都拉出來也能排得上名號,即鼎鼎大名的《梅嶺三章》。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何等的精彩氣派,更離譜的是整首詩不僅文采飛揚,而且每句話都完全屬實,簡直是用詩圣的文采寫紀實文學。
邊塞詩人辛棄疾最出名的那句“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雖然也精彩絕倫,但和陳毅的“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相比,不僅文學水平明顯差了一籌,甚至格局都差了一籌。
而辛棄疾,是中華文明史數(shù)千年來公認的頂尖詩人。
換句話說僅憑《梅嶺三章》,辛棄疾就得請陳毅元帥上座,千年之后陳毅就是地位高于辛棄疾的大才子,歷史評價定是文武雙全。
《梅嶺三章》這種優(yōu)秀到能和整個中華文明幾千年來沉淀的頂尖詩詞掰腕子的極品,問世后毫不意外的震驚了紅軍所有將帥,每一個讀過《梅嶺三章》的人都為之嘆服,所以陳毅后來在我軍就有了大詩人的稱號。
陳毅本來就喜歡寫詩,被全軍公認為大詩人后更喜歡寫詩了,畢竟哪個將軍不喜歡當才子呢。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陳毅元帥在詩詞這個行業(yè)出道即巔峰,《梅嶺三章》曇花一現(xiàn)再無后續(xù)。
1936年冬從國民黨圍山搜索隊手里僥幸逃生后,陳毅的詩詞水平也是可以的,雖然大幅下降但寫出來的東西也還行吧。
但1946年10月,中央把 粟裕 分給了陳毅,兩人搭檔,陳毅負責政工, 粟裕 負責軍事指揮。
1946年12月, 粟裕 發(fā)動了魯南戰(zhàn)役。
1946年1月,魯南戰(zhàn)役大獲全勝,殲敵5.3萬。
此戰(zhàn)奠定了三野的基礎,初步展現(xiàn)了 粟裕 的指揮天賦,也導致了陳毅元帥的詩詞水平從此一蹶不振。
魯南戰(zhàn)役大勝后,陳毅非常高興,賦詩一首,命名為《魯南戰(zhàn)役》,內(nèi)容是:
快速部隊走如飛,印緬歸來自鼓吹。 魯南泥濘行不得,坦克都成廢鐵堆。
坦克都成廢鐵堆啊,何等的文采飛揚,辛棄疾一輩子都沒寫出來過這么精彩的詩詞。
不要覺得這是陳老總的偶爾失手,陳老總從不失手,1946年1月的這首《魯南戰(zhàn)役》是陳老總在未來三十年人生中文學水平最高的一首詩。
自從 粟裕 接手了陳毅元帥的部隊,再也沒有一個國民黨軍摸到過陳毅元帥的身邊,甚至陳毅極短時間內(nèi)都忘了打不過到底是一種什么感覺了。
自那以后,陳毅的詩詞就基本和文學絕緣了,只能當史料看。
1949年新中國建立,陳毅的詩詞水平再次出現(xiàn)了崩塌式下跌。
等1964年新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之后,陳毅元帥高興的賦詩一首:
你有原子彈, 我有原子彈。 大家都有彈, 協(xié)議不放彈。
這首詩的作者,和寫出“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的作者,你能想象居然是同一個人嗎?
雖然辛棄疾的作品里沒有能超越《梅嶺三章》的,但辛棄疾從沒有寫出過“你也砍人頭,我也砍人頭,大家都砍頭,我砍的敵酋”這種詩詞。
更離譜的是,陳老總還覺得他這首詩寫的很好,很棒,鄭重記錄且公布。
陳老總曾經(jīng)把他這輩子自認為“優(yōu)秀”的詩詞作品都整理了出來,以此為基準出版了《陳毅詩詞選集》,為了出這本書還特地單獨為此詩詞集寫了十五首從未公布過的新詩詞,總共準備了高達355首詩詞。

原子彈這首詩,就赫然在列。

也別覺得這首詩不行,其實也還行。
因為《梅嶺三章》太火太精彩,很多人曾經(jīng)因為《梅嶺三章》特地去買了陳毅的詩詞集。
理由很簡單,免費的《梅嶺三章》都這么精彩,收費的那還不得起飛啊。
真把詩詞集買回家之后,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里面絕大多數(shù)詩都。。。

簡單來說,陳毅的詩詞水平具備我軍最大的波粒二象性,最強的時候超越辛棄疾,最弱的時候不如張宗昌,具體展現(xiàn)出的文學水平和與國民黨軍搜索隊的距離遠近成反比。
如果看多了新中國建立后陳毅寫下的詩詞,尤其是原子彈爆炸后的作品,那張宗昌最差最出名的那個“大炮開兮轟他娘”,其實,也不是完全的看不下去。。。

陳毅老總喜歡寫詩,是全軍公認的大才子,而我軍公認的最強詩人其實是毛主席,所以陳老總有一次想讓毛主席幫他改詩,精選了好多首佳作送過去,請毛主席幫忙潤色一下。
毛主席回了陳毅一封信,是這么寫的:
陳毅同志: 你叫我改詩,我不能改。因我對五言律,從來沒有學習過,也沒有發(fā)表過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氣磅礴。只是在字面上感覺于律詩稍有未合。因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樣,還未入門。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如同你會寫自由詩一樣,我則對于長短句的詞學稍懂一點。劍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學律詩,可向他們請教。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毛澤東書信選集》刊印,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翻譯成通俗的理解,就是毛主席認為陳毅同志的詩寫的極好,建議以后別寫了,如果非要寫的話可以去找劍英和董老。

毛主席師范出身,一輩子也極其擅長教化育人,但毛主席顯然不想教陳毅寫詩。
陳毅的《梅林三章》寫的非常好,別的詩寫的其實也很好,但如果能不寫那就更好了。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