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為紀念中國人首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65 周年的歷史性事件,2025 年 3 月 9 日上午,天地生人學術講座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北大街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報告座談會。主辦方特別從洛陽邀請了著名探險家、武警老兵余非作了生動感人的報告。他以親身經歷,為大家深情講述了勇攀高峰及探險的傳奇歷程和深刻的心靈感悟。
報告會現場座無虛席,線上線下數十位來自各領域的老專家、老學者和青年朋友共聚一堂,傾心聆聽了余非的精彩報告。他們中最年長的中科院建筑設計院原總工程師曹一民先生,已經96歲高齡;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高級工程師王文光、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員徐道一、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地質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孫文鵬、地震出版社高級編輯商宏寬,他們雖已是90歲左右的高齡老人,卻依然興趣盎然地聽取了報告,并發(fā)言暢談從報告中獲得的靈感與啟示。

圖:報告座談會現場
這已是天地生人學術講座第1384講,由北京中醫(yī)生態(tài)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王仕豪主持,他向大家隆重介紹了武警老兵余非的經歷。
余非自中學時代就熱愛散打運動和旅行探險活動,迄今為止足跡覆蓋全國各省市近三百個地市。其中主要有:塔克拉瑪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庫木塔格沙漠、庫布齊沙漠、騰格里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羅布泊無人區(qū)、可可西里無人區(qū)、藏北羌塘無人區(qū)、阿爾金山無人區(qū);三江源地區(qū)、雅魯藏布大峽谷西部無人區(qū)等國內大部分無人區(qū)。
他曾自駕走過川藏南北線,青藏東西線,滇藏線、新藏線及丙察察公路(滇藏新通道)。因而他積累了豐富的野外生存知識并保留了大量旅行探險日記、散文、隨筆及十余萬張野外生活圖片和兩千余段野外視頻資料。


圖:余非在座談會上分享登頂經歷
2013年,已是45歲的武警老兵余非隨同“楊春風2013年珠穆朗瑪峰(南坡)登山隊”,從尼泊爾南坡路線攀登珠穆朗瑪峰。5月19日凌晨6點33分,他終于克服種種困難成功登頂,將“老兵方陣長城永恒”橫幅在地球第三極珠穆朗瑪峰頂傲然展示并拍照留念,表達了中國老兵對實現中國夢的強烈愿望。
報告人余非以親歷者質樸生動的語言講述他的經歷,同時配合現場錄像和圖片,引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攀登歷程。從準備階段的艱苦訓練,到攀登途中的生死考驗,再到最終站在世界之巔的激動瞬間,余非娓娓道來。他的報告深情而真摯,讓現場的聽眾仿佛身臨其境,深深體會到攀登珠峰的艱難與危險。同時,余非也分享了自己作為探險者的心路歷程,表現了一個武警老兵的剛毅和勇敢。
近十多年來,他不斷穿越無人區(qū)和各個大沙漠,同時在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擔任汽車拉力賽輔助通訊保障工作。
囿于時間關系,余非更多戰(zhàn)勝嚴寒酷暑、忍耐長途跋涉的疲勞,穿越沙漠和各種無人區(qū)的種種探險經歷,未及逐一詳述。

2015 年 9 月中國越野拉力賽,內蒙阿拉善右旗雅布賴山通訊組野外工作站點
余非登頂歸來,恰逢中國長城學會老兵方陣組委會于2013年6月2日啟動“中華之光——老將軍老軍人書法展”系列活動。在啟動儀式上主辦方請余非作了登頂珠峰經過的匯報。參會的30多位老將軍和百多位老軍人、老首長們對余非迎難而上、挑戰(zhàn)極限、勇攀高峰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組委會和中國集郵報特別設計制作了一套編號紀念郵簡1000枚以作紀念,參會者紛紛請登頂健兒簽名并合影留念。

余非受邀參加中華之光啟動儀式
謝覺哉夫人、百歲老紅軍王定國親切接見了余非,并在“老兵方陣長城永恒”旗幟與紀念郵簡上親筆簽名。武警部隊原政委徐壽增中將為余非題詞留念。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著名長城研究專家董耀會親切會見了余非并題詞留念。原團中央第一書記韓英發(fā)來短信表示祝賀。

中華之光啟動儀式上余非與老兵方陣組委會合影
座談會上,老兵方陣組委會副秘書長余濱向大家介紹了當年余非接受老兵方陣組委會委托,將原成都軍區(qū)副政委兼紀委書記張少松中將親筆題寫的“老兵方陣長城永恒”旗幟在地球之巔傲然展示的背景情況。

老兵方陣組委會副秘書長余濱
報告結束后,一位小學六年級的11歲少年賈洪坤向報告人余非敬獻了一捧鮮花,表達了他對勇敢者的崇敬。獻花后有人問他,你長大希望當英雄嗎,他堅定地回答:“我長大后要像余非叔叔那樣做一個征服困難的勇士!

座談會上余非與獻花少年合影
”曹一民先生在報告會后精神矍鑠地起立發(fā)言:“這個報告非常好,聽后令人震撼,收獲不?。 彼麖娬{指出,報告人關于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規(guī)律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點值得高度肯定。

96 歲高齡的曹一民先生在報告會后發(fā)言
老兵方陣組委會副秘書長、孫惠軍教授代表天地生人學術講座做了總結。他高度評價了余非的報告,認為體現了人類尊重自然、探索奧秘、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他迎難而上、頑強進取的精神,正是我們民族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的長城精神,弘揚這種精神在當下十分必要。他表示:“我們從洛陽特邀余非來京,宣講攀登珠峰的傳奇經歷,就是要弘揚和提倡堅韌不拔的意志,提高民族凝聚力,在全社會發(fā)揚浩然正氣。這就是余非報告和召開座談會的意義所在。”他還透露,余非接下來將開啟高校巡講之旅,繼續(xù)傳播奮勇攀登精神,激勵更多年輕人迎難而上、挑戰(zhàn)自我、追求卓越。

余非與老兵方陣組委會副秘書長、孫惠軍教授合影
活動中,老專家、老學者們紛紛發(fā)言,暢談感受,提問答疑,與余非熱烈交流。
此次會議不僅是一次關于攀登與探險的分享,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與激蕩。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無論身居何處,只要心懷夢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人生的輝煌。

報告座談會結束全體合影留念
關于“天地生人學術講座”
“天地生人學術講座”1990年成立于北京,是一個由天文學研究、地學研究、生物學研究、人文學研究等諸多方面學者組成和主持的民間性質的學術交流平臺。講座致力于在當代科學的綜合性發(fā)展潮流中,推動宇宙—地球—生物—人類社會的大交叉綜合學術研究,發(fā)掘中國古代自然國學整體論思維的資源,對復雜性科學問題的解決進行探索,關注人地關系的矛盾及解決,是一個全開放、純公益的多學科學術交流平臺,希望讀者關注每期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中紅網
王雙撰稿、漁舟責編
粉絲福利領取
近期,公眾號收集了科研指導、編程學習、科學哲學、科學史、數學和物理科普書、中醫(yī)書籍、文學著作、升學就業(yè)相關資料等資源大禮包,點擊了解詳情
點擊資源推文頁,領取方式在文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