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成功競選為美國總統之后,國際局勢或明或暗的開始發(fā)生變化,中美競爭關系同時也受到諸多方面影響,不少美國的“盟友”選擇重新定義與中國的關系,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在中美之間謀求一個更好的發(fā)展。
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為了緩和與中國的關系,必然會采取相應措施,一味的依附美國看來并沒有益處。
然而,日本的多次操作的確是令人匪夷所思,一方面為了緩和關系充當和平使者,一方面激化矛盾,貼臉挑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計劃撤僑12萬,日本的動向值得注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3-19發(fā)布的文章《計劃撤僑12萬后,日本不認中日聯合聲明,中國一個表態(tài),要變天了》
日本國內社會問題日益顯著,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不惜代價將矛頭指向中國,物價上漲的市場問題也都怪到中國的頭上,各種理由更是奇葩牽強。
究其原因,日本社會問題皆是因為軍事預算的上漲。
日本軍費每年是只高不低,因為地理環(huán)境的原因,日本總是將臺海劃分為重要地區(qū),為此,日本政府將大動作都指向了日本西南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前段時間,日本媒體報道稱,為應對臺海緊急事件,政府將把沖繩地區(qū)的12萬居民轉移。
高調的撤僑計劃讓人不禁懷疑日方是否有更加深入的計劃,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撤僑計劃沒有實現前,日本的下一步大動作也開始上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方表里不一,不認《中日聯合聲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日兩國自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后,兩國的關系有所緩和,同時也意味著兩國的外交關系正常化,這一聲明不僅是中日關系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亞洲和平與穩(wěn)定的重要基石。
聲明中,日本大方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敵對狀態(tài)也隨之結束,中日合作也將迎來新的開端,可這一切并沒有預期的那般安逸,日方雖然承諾和平發(fā)展,但是在很多事情上都暗自較勁,并沒有達到深刻反省的效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媒體消息,日本國會議員向日本政府提出質疑,其內容關乎 1972 年中日雙方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在這份聯合聲明中,涉及臺灣的內容頗為不少,而所有相關文件都指向一個核心問題,即一個中國原則。
簽署聲明時,日方也是大方承認一個中國,不過從后面的一些處理事情的方式來看,所謂的向往和平是否是在作秀呢?
從簽署協議,到多次重申立場,日方的確是正義的使者,可是這些都是表象,他們歸根結底是經不起推敲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值得關注的是,該國會議員對日本政府提出質疑,詢問《中日聯合聲明》是否應當遵守,這樣的發(fā)言簡直讓人難以理解,如果不要求去遵守,那么為何會有聯合聲明的出現呢?
白紙黑字已經擺出臺面,雙方的聯合聲明也表明立場,如此尖銳且敏感的問題,日本議員仍毫不避諱地提出來,可見其居心叵測,這樣的操作讓人感到意外。
更加意外的炸裂新聞是日本政府出具答辯書,本以為會堅定立場,承認簽署聲明事實,但日本政府的表述上,是大言不慚的不承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政府宣稱《中日聯合聲明》不具備法律約束力,此等言論實在是讓人不敢茍同,這般不負責任的立場,全然忽視了聯合聲明中的簽署內容,其如此堂而皇之地拒不承認,難道是別有用心?

《中日聯合聲明》中,日本對侵略戰(zhàn)爭的反省和對臺灣問題的立場是重要內容,日本政府所表示的“不具備法律約束力”,試圖弱化這一文件的法律效力,可能是為了在歷史問題上減輕自身的責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自日本戰(zhàn)敗以來,其國內始終存在著妄圖淡化乃至否認歷史罪行的聲音,靖國神社的存在,以及日本在有關侵華史書中的不實記述,無不表明日本拒絕承認歷史真相。
聲明中明確提到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日本與臺灣斷絕官方關系,只能有民間往來,然而,近年來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態(tài)度逐漸曖昧,甚至與臺獨加強了“非官方”聯系,在臺灣問題上制造含糊不清的關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并且,日本國內部分勢力一直試圖修改和平憲法,淡化歷史問題,日本政府的這一表態(tài)可能是為了迎合國內部分勢力的需求,試圖通過弱化《中日聯合聲明》的法律效力,贏得國內的支持。
這一猜測是根據當前日本國內局勢設定的,前段時間的首相辭職和競選鬧得是沸沸揚揚,內閣集體辭職更是體現出了日本國內局勢的動蕩,將矛頭指向國外,可見他們是在轉移國內的注意力,企圖維持所謂的團結。
當前中美關系難以捉摸,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試圖在中美博弈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拒不承認《中日聯合聲明》的法律效力,可能是日本試圖在中美之間尋求更多戰(zhàn)略空間,征求更多符合日本的利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對日本的行為進行了駁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是毋庸置疑的,盡管在此問題上中方多次表明立場和告誡,有些人仍然是置若罔聞。
從國際法和中方的立場來看,日本聲稱《中日聯合聲明》“不具備法律約束力”是完全站不穩(wěn)腳跟的,無疑是螳臂擋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國際條約和聲明一旦簽署并生效,即對簽署國具有法律約束力,就算你日本單方面不承認,也沒辦法更改國際條約的約束力。
《中日聯合聲明》是兩國政府經過正式談判并簽署的文件,當初也是日方承認的,其法律效力毋庸置疑,日本政府試圖否認其法律效力,是對國際法的蔑視,也是毫無底線可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日聯合聲明》是中日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其法律地位絲毫不可動搖,中方不止一次的強調,凡是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不可同臺灣有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日本的這次行為是對兩國友好關系的破壞。
中日經濟合作是在兩國友好關系上展開的,如果日方在此問題上不能夠審視自己的錯誤,將會導致政治關系惡化,經濟合作也可能受到影響,進而對兩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想必這也是日本不想要看到的情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方可能對于《中日聯合聲明》有不清楚的設定,作為中日關系的重要基礎,日本的表態(tài)違背了國際社會的認知,表里不一的模樣也在損害著自身的國際形象。
日方的錯誤行為無論是想否定事實,還是為了迎合誰,都不應該如此草率的做決定,《中日聯合聲明》不是兒戲,破壞了中日友好關系,對雙方并沒有任何好處,一味地趨炎附勢只會更加找不到發(fā)展的出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