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文史,點擊好看

作者:李光彩

編輯:莉莉絲

我國古代有很多帝王都常出外巡幸,如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和唐太宗等人。帝王們的出巡并不僅僅是游山玩水,多是有政治上的考慮,而這一點在崇尚“騎射乃滿洲之根本”的清朝帝王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清朝皇帝格外喜歡出巡,其中外出次數(shù)最多的當是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

一提起康熙和乾隆出巡,相信很多讀者立馬想到的是祖孫二人都曾六下江南,但實際上康熙和乾隆的出巡卻遠不止此。如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中,單是出巡塞外就達40次,去東北盛京3次,還有五臺山、西安、江浙等多都去過數(shù)次。乾隆在康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出巡塞外52次,去山東5次,東北盛京4次,還有河南、天津、五臺山、江浙等地也去了多次。

但比較有趣的是,與康熙和乾隆都熱衷于出巡不同,雍正皇帝不僅對出巡不大感興趣,反而在他在位的十三年中,除了幾次短途的謁陵外,一次都沒離開過北京。

那么,為什么康熙和乾隆都出巡不斷,而雍正卻對此不是很熱衷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清 王翚 《康熙南巡圖》

在分析雍正在位期間不離開北京進行出巡的原因之前,要先談一下清朝皇帝尤其是康熙和乾隆為什么要經常離開北京出外巡視。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康熙和乾隆雖離開北京出外巡視去過很多地方,但他們所去的地方卻大都相差無幾。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其實正是前文所提到的,即清朝皇帝出外巡視大都有政治上的考慮,具有較強的目的性。

如祖孫二人都曾六下江南,這在很多人眼中只是游山玩水,享樂而已,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滴趿文舷轮饕且暡旌庸ず腕w察民情,并且江浙地區(qū)在清朝前期反清復明氣氛濃厚,康熙南下時還有意到南京祭拜明孝陵,希望減少明朝遺民對清朝的敵意。乾隆六下江南,雖然有享樂的成分在其中,但仍有探訪民俗、閱視河工等政治任務在其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乾隆帝南巡圖

除了南巡外,像康熙和乾隆西巡去五臺山則主要是因為五臺山是同時有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道場的佛教圣地??滴?、乾隆、嘉慶等清朝皇帝多次來五臺山,目的是通過禮佛活動拉攏、控制信奉喇嘛教的各部蒙古,就像乾隆所說:“蒙古諸藩皆尊佛法重黃教,我皇祖于此建寺居于喇嘛,內外各札薩克歲時來叩,允神道設教之意也?!?/strong>乾隆去曲阜孔廟祭拜孔子,也是背著向天下讀書人宣示本朝崇儒重道,重視禮樂教化的任務去的。去東北盛京也是有著不忘祖宗創(chuàng)業(yè)艱難,凸顯當朝皇帝敬天法祖目的去的。

當然,除了這些地點外,與南巡相對的北狩同樣有著極其重要的任務。如果說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是為了消除南方反清復明思想,旨在加強對南方統(tǒng)治的話,那么與之相對的北狩則更多是起著聯(lián)絡蒙古各部、新疆乃至西藏的作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木蘭秋狝,清年間皇室權貴的秋季的圍獵盛事

康熙二十年(1681)始設木蘭圍場,此后康熙共三十八次率領王公大臣及八旗精銳來此行圍射獵,設宴款待蒙古王公,是為木蘭秋狝。其目的在于通過圍獵鍛煉八旗騎射,并向蒙古各部展示出皇帝及八旗軍的勇武一面,起到既震懾又能夠加強雙方親密聯(lián)系的作用,關于這一點乾隆皇帝總結道:“秋狝大典,為我朝家法相傳,所以肄武習勞,懷柔藩部者,意至深遠。”

乾隆舉行木蘭秋狝的次數(shù)達到五十二次,與康熙相比,除了次數(shù)多,乾隆年間的木蘭秋狝規(guī)模也更大,乾隆曾說: “從獵蒙古王公,內扎薩克四十九旗,又喀爾喀四部,及四衛(wèi)拉特,并青海等部各扎薩克,不下百余旗。我朝中外一家之盛,實史冊所未見?!?/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九子奪嫡

正是因為康熙、乾隆出巡次數(shù)及所到之地極多,皇帝出巡本身又背負著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重要任務,所以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不離開北京方才顯得特殊。總的來說,雍正在位期間不離開北京出外巡視,甚至對維護清朝統(tǒng)治非常重要、被清朝歷代皇帝都極其重視的南巡與木蘭秋狝都不曾去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 1、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影響

眾所周知,康熙晚年爆發(fā)了九子奪嫡事件。在九子奪嫡事件中,諸皇子都拉幫結派,同朝中大臣暗中勾結,可以說康熙晚年各方勢力對皇位的爭奪很是激烈。

雖然雍正皇帝最終勝出,繼承了皇位。但是在雍正統(tǒng)治前期,他的皇位坐的并不是那么穩(wěn)固。因為這一時期八阿哥允禩的黨羽還遍布朝野,勢力極其強大。就像雍正自己所說:“允禩結匪黨,潛蓄邪謀,遇事生波,中懷叵測?!?/strong>試想在這種情況下,雍正怎么敢隨意離京外出呢?

一直到雍正四年(1726),雍正皇帝才將允禩勢力一網(wǎng)打盡,至此方才基本坐穩(wěn)了皇位。可就在雍正皇帝剛松了一口氣沒多久,雍正五年(1727)開始,準噶爾就又逐漸坐大,成為清朝的大患。雍正對準部的用兵從雍正六年(1728)一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可以說西北長時間的戰(zhàn)事也是把雍正“困在”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 2、身體原因

康熙皇帝八歲即位,在位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歲??滴踉鴮ψ约旱捏w質做出評價道:“朕自幼強健,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弓,發(fā)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yōu)為。”并且康熙臨去世之前,還曾出外打獵,所以康熙皇帝的體質確實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堪稱強健。乾隆二十五歲即位,享年八十九歲。他在位六十年,如果算上太上皇的三年多時間,其實際執(zhí)掌權柄的時間達六十三年之久。乾隆一生很少生病,并且在六十三年的政治生活中,他雖然勤政,但作息卻極其規(guī)律,也注意養(yǎng)生,因此乾隆的體質也稱得上極佳。

與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相比,雍正在位時的身體狀況就要差了很多。雍正即位時已是四十五歲,恰是人健康容易出狀況的中年時期。雍正七年(1729),雍正皇帝便得了一場大病,在這場大病中雍正險些一命嗚呼,一直到次年方才痊愈,而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他都已經準備傳位詔書了。

此后雍正一直身體狀況不佳,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一日生病,結果二十三日便暴斃,所以這種情況下,離京出巡對他來說確實可能難以施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雍正朱筆御批

3、政務繁忙

雍正與康熙和乾隆相比,在位時間并不長,但雍正卻一直有著勤政的美譽??滴跬砟昃胝е聡鴰焯澘铡⒗糁螖?,所以雍正從即位之初就著手改革財政和整頓吏治,因此在他在位十三年間一直保持著較大的工作量,甚至夜以繼日的處理政事。

如雍正在給臣下批復奏折時經常說自己是“丙夜燈下逐條省覽”“訓諭每折或手批數(shù)十言,或數(shù)百言,且有多至數(shù)千言者,皆朕親自覽閱、親筆批發(fā)”。

而且雍正在給乾隆解釋自己之所以不出巡,尤其是連對維護清朝統(tǒng)治意義重大的木蘭秋狝也不去的原因時,也說是因政務繁忙之故,即“予之不往避暑山莊及木蘭行者,蓋因日無暇給,辦事自朝至夜,刻無停息?!?/strong>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也影響到了雍正的身體狀況,使得他遠沒有自己父親和兒子長壽。

參考資料:

【1】《清史稿》 中華書局

【2】《康熙盛世與帝王心術》 三聯(lián)書店 姚念慈

【3】《雍正傳》 人民出版社 馮爾康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